鹌鹑(学名:Coturnix coturnix)是鸡形目雉科的小型鸟类,体长约 14-20 厘米,体重 55-145 克,体型圆胖,羽色斑驳。野生种群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中国境内可见普通鹌鹑(分布于新疆、西藏)和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两个亚种,其中日本鹌鹑是主要的人工饲养品种,雄性繁殖期面部呈现赤褐色,与普通鹌鹑的灰褐色羽色形成明显差异。
鹌鹑喜栖息于农田、草地等开阔环境,以植物种子、昆虫及幼芽为食,夏季饮食中昆虫占比可达 50% 以上。它们具有短距离迁徙习性,每年 3-4 月迁至北方繁殖,9-10 月南迁至温暖地区越冬,夜间集群飞行时多贴地低空移动。繁殖期雄鸟通过高频哨音和舞蹈求偶,雌鸟在隐蔽处用干草筑巢,每窝产卵 7-15 枚,孵化期约 17-18 天。
人工饲养时,雏鹑 1-5 日龄需 39-40℃保温,之后每周降 3-4℃,成年鹑适宜温度为 20-25℃,冬季需保持 15℃以上。每只鹌鹑需 0.25 平方米的笼舍空间,笼底铺沙或垫料,配备栖木和沙浴盆,产蛋期需设置 15×15×20 厘米的垂直式巢箱。产蛋期每日需 16 小时光照(自然光不足时补充弱光),可将产蛋率提高至 80% 以上。
饲料方面,雏鹑(1-35 日龄)配方可采用玉米 52%、豆饼 27%、鱼粉 12%、麸皮 5%、骨粉 1%,并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产蛋鹑饲料配方为玉米 42%、豆饼 33%、鱼粉 11%、骨粉 3.5%,每日每只饲喂 20-25 克,同时搭配 10% 的苹果、胡萝卜等蔬果。繁殖期需添加墨鱼骨或蛋壳粉补钙,幼鹑需补充维生素 D 以预防佝偻病。
繁殖管理上,种鹑 50-60 日龄性成熟,公母配比以 1:3-4 为宜,可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受精蛋孵化温度控制在 37.5-38℃,湿度 50-60%,出壳后 24 小时内喂 0.01% 高锰酸钾水开饮,随后投喂熟蛋黄拌玉米粉。育雏密度需随日龄调整,1-14 日龄每平方米 80-100 只,15-30 日龄降至 50-60 只,同时注意防止啄癖和扎堆挤压,确保雏鹑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