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寒柏先生对自己的楷书是极为自信的,他斩获第七届兰亭金奖的一组作品中有两幅是楷书,并且都是在其直播间在网友的见证下一次创作成功的,这样的能力和自信,足以证明崔寒柏先生楷书造诣之深厚。
同样对自己楷书颇为自信的还有田英章所代表的田书一派,作为“田楷”创始人,田英章被很多粉丝誉为当代楷圣,门徒弟子颇多,影响力很大。
然而细品双方的楷书作品,却能明显的感受到巨大的差距,崔寒柏楷书胜在韵致,而田书却困于呆板,这种差距的存在,并非完全源于双方书法水平的差距,而是双方书法理念的不同造成的,特别是双方对笔法的认知不同是主要根源。
崔寒柏曾多次在直播中讲解自己对笔法的认知,他认为笔法是为了流畅书写服务的,笔画形态是正确使用笔法后自然形成的,正确的笔法就是能够自由把控笔锋的收放,从而让书写流畅连贯。
而田英章却认为笔法是为了笔画形态服务的,只有正确的使用笔法才能够写出完美的笔画形态,为了追求笔画形态的规范和一致,所以田书笔法相对单一。
从双方的书写视频中也能够看出两种认知的差距,崔寒柏书写时笔画灵动多变,节奏感明快,即便是写错了也尽量就地修改,而非毁掉重写,尽量保持书写的连贯性,这让他的作品气韵连贯、变化丰富,并且充满异趣,充分体现出所谓的“笔软则奇怪生焉”的感觉。
田英章创作时一丝不苟,笔画一致,笔速均衡,丝毫没有节奏变化,并且在书写中多次舔笔,作品状如算子毫无连贯感。
田英章创作中舔笔过于频繁,有时候写一个字当中都要多次舔笔,这种习惯源于用舔笔来代替调锋,是笔法为笔画形态服务的必然结果。
所以可以看到田书笔画形态确实比崔寒柏书法更为精致、规范,但是却让作品失去了本应有的趣味和韵致。
可悲的是,当今书坛持田英章笔法理念的不在少数,很多讲授书法的人都暴露出这样的认知,虽然他们也讲究笔法之间的映带,但是这种映带却很难在书写时自然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人为的刻意控制的结果,和习惯性的舔笔拢锋的辅助。
当今书坛能如崔寒柏那样流畅书写楷书的人并不多,人们对楷书的认知更倾向于形态而非书写流畅性,这显然不应该是古人应该秉持的观念。
书法在实用性阶段,一定追求的是书写的便利快捷,这从书体的演变就可以得到论证,从大篆到楷书的演变过程,以及行书和草书的出现,都不是去追求唯美,而是追求书写的效率。
所以古人对笔法的要求也必然是提升书写效率,其次才是形态,因此崔寒柏对笔法的认知更贴合于古人的理念。
对笔法认知的错误,让很多学书者走了弯路,最终陷入描绘画的困境难以自拔,这也造就了一段时间以来书法的衰落。
崔寒柏的笔法理念应该引起书坛重视,无论书法是实用性的还是纯艺术的,快速书写都是必须的追求,只有正确认识笔法,才能够摒弃描绘画,达到快速自然书写的地步。
岁月无边
体会不到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