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妄图借府院之争复辟清朝却被段祺瑞和冯国璋所骗

史海撷英 2024-07-04 18:18:24

民国六年(1917年)7月5日这一天,北京城外的卢沟桥,有两支军队交上了火。一方是北洋军阀段祺瑞手下干将曹锟率领的“讨逆军”第三师,另一方其实也是北洋军,不过他们人人脑后留了一根辫子,统称为“辫子军”。

他们为什么要交火?因为“辫子军”的统帅张勋不久前刚在北京城请出了已经退位的清朝皇帝溥仪,宣布“中华民国”覆灭,“大清王朝”重新上台。天下震怒。

“张勋复辟”这件事在民国史上堪称一幕精彩绝伦却又荒诞不经的闹剧。但很多人记住了张勋的荒唐,却未必能回答一些问题:为什么张勋有那么大的胆子复辟?为什么张勋还真的就那么轻易复辟成功了?为什么真的有这么些人愿意跟着张勋复辟?为什么张勋好不容易复辟了,却一触即溃?为什么闯了那么大祸,张勋还得了善终,而且风光下葬?

要回答这些问题,其实很简单——了解张勋这个人就行。张勋这个人,用五个字来形容他,不多不少,正好。

第一个字是“勇”。

张勋(1854年10月25日——1923年9月12日)原名张和,字少轩,江西省奉新县罗塘乡赤田村人。

张勋的童年并不幸福,早年父母就双双离开人世,是跟着爷爷一起长大的。从小爷爷给他讲的,都是各种忠烈的故事。

张和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残部占领奉新县,张勋的爷爷被杀,自此孤苦伶仃,被一许姓退休官员收留,在20岁的时候被推荐入伍。正所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当然,“书生”张勋是算不上的,他也只是陪许家少爷念了几年私塾,而且只是对忠烈故事留下深刻印象。

光绪九年(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张勋跟随湖南巡抚潘鼎新进入越南,阵前不慌,听令到位,颇受潘鼎新赏识(也有说照顾潘鼎新也颇为到位),升为六品管带。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张勋在东北率1000多名骑兵在大沙岭阻击日军,身先士卒,死战不退,激战三天后成功击退日军进攻,声名鹊起。“张勋的部队战斗力最强”的说法开始渐渐被流传开来。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0月,袁世凯受命组建“新军”,开始小站练兵,想起了有这么一个打仗不要命的张勋,于是将他招至麾下,给了个营长的职位。自此,张勋开始进入了中国当时最大的军事集团——北洋军。

张勋到底有多勇?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全国革命党人群起响应,其他省份的清朝将领大多顺水推舟,宣布独立,但当时身为江南提督的张勋却死守南京,面对士气旺盛的革命军“江浙联军”,居然硬碰硬死扛了整整一个月,导致“南京战役”成了整个辛亥革命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所以说,有的人说张勋是平步青云,但一没文化,二没背景,三没钱财的张勋能后来爬那么高,哪有那么容易?没有点拼命三郎的狠劲,张勋冒不出来。

张和

但光有一身勇劲,一个人往前冲,早死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张勋能一步步提拔上来,肯定还有他其他的特点。那就是第二个字:义。

张勋带兵其实未必有什么谋略,但他讲义气。举两个例子。中法之战的时候,张勋立了战功,广西提督苏元春赏了他两坛好酒。第二天,张勋手下的士兵在一条小溪中洗澡,忽然发现溪水酒香扑鼻,一看,是张勋命人在小溪上游将两坛酒都倒入溪水中,让手下这支部队都在酒香中洗个舒服澡。

甲午之战的时候,张勋亲自率卫队督战,一名士兵左臂动脉血管被打穿,张勋跳下马来,从自己兜里拿出皇上御赐的鼻烟壶敲碎,将里面放的一些名贵药材敷在士兵伤口上。旁边人惊呼:“这鼻烟壶可是御赐啊!”张勋骂道:“妈的什么御赐!救人要紧!”那名士兵大为感动,立刻挣扎着又要返回前线。

张勋待手下的官兵很好,从不克扣粮饷,所以他的部队非常稳定,甚至出现父子兵同时在他部队服役的情况。但后来发展过头,张勋对部下极为纵容,所以张勋部队日常的军纪非常差,对老百姓奸淫虏掠时常发生。

张勋对老家也很好,他发迹之后,只要是老家赤田村的老乡,张勋每家奉送大瓦房一座。当时在北京求学的江西籍学子,张勋都会给予奖学金,如果是奉新县出来的大学生,张勋将他们的吃穿用一切都全包。江西省第一任省长邵式平,共产党的方志敏、张国焘、许德珩等都曾受到过张勋的资助。而对当年收养他的许家,张勋一生感恩,许家的人一律安排得很好。

张和

还有就是哥们义气了。张勋不是北洋武备学堂出身,而是以“经验丰富的基层军事干部”进入到袁世凯的北洋体系的,所以相对于段祺瑞那批核心圈子而言,他并不是嫡系。虽然没进核心圈子,但张勋为人豪爽,对待诸位兄弟挥金如土,又讲义气,再加上年长几岁,所以那批北洋将领都尊称他一声“老大哥”。至于他后来真的以为自己是“老大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勇有义,张勋是不是还缺了个什么?没错,那就是第三个字:“忠”。这个“忠”字,可以说影响了张勋的一生。

童年时的那些忠烈故事深深影响到了张勋,所以他入伍后又勇又忠,也是他提拔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他既然进入的是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应该对袁世凯忠心耿耿,怎么对大清王室如此肝脑涂地呢?这还是得怪袁世凯。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慈禧带着清德宗仓皇出逃,后来发现洋大人们没打算治她的罪,所以又班师回朝。负责接驾回京的就是张勋——他是被袁世凯派来执行这个任务的,当时还只是个团长。

能有机会服侍当今圣上和比圣上还圣上的太后,那还了得?张勋一路上鞍前马后,照顾得无微不至,晚上亲自为慈禧站岗,给慈禧留下了良好印象。慈禧是何等人物?国难当头,最难找的就是忠勇之人,所以慈禧也一直对张勋多有奖赏,让张勋受宠若惊,从此以能护卫皇室为荣。

张和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德宗和慈禧在两日内相继归西,据说张勋长跪痛哭整日,两次流出的眼泪都是血水。

宣统三年(1911年),57岁的张勋被任命为江南提督,虽然这一年大清王朝即将走向终点,此时的一个“提督”与以前的“提督”分量不可同日而语。但对于平民孤儿出生,能在短短时间内就升任到“提督”一职的张勋而言,那也是万分荣耀的大事。所以,武昌起义后张勋率部死守南京,固然说明他的勇,也说明他的忠——他必须要效忠清王朝,因为那是曾给予他一生荣耀的恩主。

南京战败,张勋退入徐州,从此割据一方。作为为数不多他还能做的效忠行为,他命令自己的部队一律不许剪辫子。所以,张勋的部队在那时候被称为“辫子军”,而他自己称为“辫帅”。

如果说张勋只有“勇”、“义”、“忠”三个字,那他这辈子就在徐州念叨着“皇恩浩荡”,也就过去了。但他偏偏还有第四个字:“妄”。张勋的这个“妄”,不仅影响了自己,也深深影响了中国近代史。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2月12日随着清帝退位诏书的颁布,统治中国达268年的清王朝轰然倒塌,由于革命派的软弱使清朝北洋大臣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但袁世凯倒行逆施恢复帝制,此举引起了各方军阀的不满,全国掀起了护国战争,袁世凯众叛亲离忧愤成疾,于民国五年(1916年)6月6日因病去世。

黎秉经

袁世凯死后,由他一手创立的北洋新军各领导人离心离德,无人具有足够的能力和资历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和政权。各领导人纷纷以省割据,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北洋军阀最终形成了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系。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的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控制东北三省。各个军阀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谁也不服谁,都想夺得北洋政府的指挥权,因此争斗不已。袁世凯死后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握有实权的“北洋之虎”段祺瑞把徒有虚名的“大总统”位置让给了黎元洪,自己占了国务院总理的位置。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可是没有兵权,腰杆子不直,但国务总理段祺瑞却是皖系军阀头头,有兵有枪,据有实权。二人勾心斗角,争斗渐渐公开化,史称“府院之争”。

一个占了法统,一个领了实权,著名的民国“府院之争”(总统府和国务院)由此展开。结果为了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向德国宣战,两股势力彻底闹掰,段祺瑞宣布辞去总理职务(他支持宣战)。

黎元洪和段祺瑞闹翻后,两人都想争得张勋的支持。张勋看时机已到,企图作为黎元洪和段祺瑞之间的调解人坐收渔翁之利,他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十三省同盟,拼凑实力,准备复辟。

段祺瑞通过冯国璋劝说张勋率兵入,驱赶黎元洪。各省督军来了很多人,包括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冯国璋的代表胡嗣瑗、曹锟的代表、张作霖的代表等,会上大家一致推举张勋出兵推翻黎元洪,拥戴冯国璋当大总统。黎元洪得到消息后,先下手为强,以大总统名义免去了段祺瑞的国务院总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两个人背后都有多股势力在博弈,水深得很。但张勋就敢大咧咧地站出来。

张勋的秘书长万绳栻提出条件,出兵可以,但要保皇上溥仪复位。大家没有答应。但徐树铮和胡嗣瑗等人却密谋,先佯装答应张勋提出的拥戴溥仪复位的条件,利用张勋入京,推翻黎元洪之后,再想别的办法善后。最终大家在一张黄缎子上签名同意了。这事却被张勋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张文生听到了,张文生告诉张勋他们同意复辟是阴谋,是骗局。张勋却没有听从,他认为现在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算是骗局,如果能够让溥仪复位,他就算是死也心甘情愿。

徐树铮

在段祺瑞看来,张勋要复辟,简直是痴人说梦。但徐树铮劝住了他:千万别阻止这位老大哥!这就是张勋“妄”的地方——他以为他的忠义大旗一举,天下肯定群起响应!但他根本料想不到,人家不会响应还罢了,还准备把他当棋子用。

民国六年(1917年)6月30日张勋潜入清宫,决定当晚发动复辟,7月1日凌晨1时,张勋穿上蓝纱袍、黄马褂,戴上红顶花翎,率领康有为及几位辫子军统领共50余人,乘车进宫。3时许,溥仪在养心殿召见张勋,张勋率诸人,行三拜九叩之礼。同日,溥仪发布即位诏书。随后,被封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顺带还被封了个“忠勇亲王”的张勋通电全国,宣布共和国解体,各地应该重新悬挂黄龙旗。

张勋在复辟前请来了之前在海外流亡的康有为一起造势。复辟之后,康有为满心以为自己会受封“内阁大学士”,结果清朝皇室认为本朝没出过不长长胡子的大学士,据说康有为专门去买了生发胶水涂抹。后来张勋封了康有为一个弼德院(相当于一个顾问机构)副院长,康有为大为不满,痛骂张勋。张勋知道后反骂康有为:他什么事情都没做,就想捞个大官,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这一通电,民众果然如同张勋想象的那样“沸腾”了:当时的北大教授李大钊直接就离开北京去上海了,鲁迅立刻去教育部门口辞职表示抗议,孙中山开始在南方组建军队准备讨伐,黎元洪死也不肯接受“一等公”的封爵,躲起来了……

张勋复辟通电一出,段祺瑞立刻开始行动,7月3日在天津马厂誓师,组成讨伐张勋的“讨逆军”,并与冯国璋联电数张勋八罪。7月4日发布“讨逆檄文”,7月5日直接开到北京附近与“辫子军”交上了火。

冯国璋

此时张勋才意识到段祺瑞和冯国璋在耍他,他让秘书长万绳栻把大家当时签了名的那张黄缎子拿出来,公诸于世。告诉世人段祺瑞和冯国璋的真正嘴脸,但万绳栻却说黄缎子在天津,要回去拿,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原来这张黄缎子早就被冯国璋的心腹胡嗣瑗用二十万元的价格买走了。

7月5日两军开始交火,仅仅一周,“辫子军”就全线崩溃,不少张勋的士兵是自己割了辫子去投降了。张勋一开始还死撑着在自己的宅子里不肯撤,依靠亲卫队最后抵抗。段祺瑞吩咐人打一排空心炮弹进去,但里面放一颗实弹。一发炮弹响,张勋决定放弃抵抗,躲进了荷兰使馆。溥仪皇帝随即又宣布退位。整个复辟行动,前后加在一起,一共12天。

眼看段祺瑞的讨逆军马上就要攻入北京,荷兰使馆派人将张勋接到了使馆内保护起来,最终持续12天的复辟闹剧宣告失败。之后冯国璋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原来张勋复辟是上了段祺瑞和冯国璋的当了,段祺瑞和冯国璋利用张勋想复辟的心理,表面同意实则是一阴谋,张勋复辟心切,头脑发热。从这里看张勋是不擅权谋的军人匹夫,而段祺瑞和冯国璋却是政治老手,老奸巨猾。从一开始张勋就是段祺瑞和冯国璋驱除黎元洪,进而控制北洋政权的棋子。

战后统计,张勋的辫子军伤亡不到百人,部分人员逃走,缴械投降者为三千八百人。讨逆军也没有为难这些辫子军,让他们剪了辫子回乡务农。哪曾想到,张勋不折腾了,他留在滁州、凤阳、当涂、徐州等地的辫子军留守军可坏事了,他们一见督军没了,很快发生内讧,你打我我打你,打得好不热闹,有些辫子军干脆也不管什么军令军法,在当地烧杀抢掠,做尽坏事。最终,安徽总督倪嗣冲出面,强行收编四十营的辫子军,将其一律割掉辫子,取消“武定军”番号,自此后,胆敢私自须发辫者,一律军法处置。从这道军令下达起,辫子军算是从历史长河中彻底消失了。只不过,虽然脑后的辫子没了,但有些人的心中却还留着辫子。

最后就要说说张勋的第五个字:“运”。“运”就是运气,张勋这人,运气真的不错。张勋复辟失败了,还叫运气不错?那是运气太差了啊!什么叫运气差?就是一件事差一点点做成功了,最后功败垂成,才叫运气差。张勋的整个复辟行动,从头到尾就不可能成功,和运气又有何关系?

张和

张勋一生的运气,在于他娶了一个好老婆。张勋一生好色,纳过十个妾,但始终对“正室”恭恭敬敬,因为那是他落魄时的发妻。这位妻子叫曹琴,和张勋共过患难,张勋一直对她言听计从。但是在复辟这件事上,张勋和自己老婆闹了别扭。筹划复辟的那段时间,张勋整天与人在密谋,而曹琴每天都反复在劝他这件事千万做不得。

据《复辟始末记》(1918年,上海文艺编唐朝社出版)的记载,在被张勋训斥了好几次之后,曹琴就派了自己一个最靠得住的侄子,拿了30万两银票,去广州拜会了孙中山,表示这钱是送给他支持革命的——她在为张勋失败后的行为留后路。

复辟失败后,北洋军阀倒也没拿张勋怎么样——说穿了,大家都知道他只是一个愚忠的妄人,只是对他监视居住。民国七年(1918年),代总统冯国璋宣布特赦张勋,从此他又恢复了自由,不问政事。

但恢复了自由后,没钱怎么生活?这又要靠她老婆曹琴了。曹琴极其精明能干,特别会投资理财,把张勋的那些积蓄盘得风生水起。张勋晚年生活在天津,他名下独资或投资经营的当铺、电影公司、银行、钱庄、金店、工厂、商店等企业有70多家,资产超过5000万元。在天津的张家,佣人不下百余,花匠、木匠、厨子、司机、丫鬟、仆人等分门别类,每天张勋吃的,用的,抽的,无不精细奢华。张勋喜欢看戏,每年三节两寿,张家总要搭台唱戏,各路门客食客拜访,门庭若市。

民国十一年(1922年),张勋做七十大寿,京剧数得出的名角如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等人,在八十多岁的京剧界老前辈孙菊仙的带领下,到天津的张家花园给张勋祝寿。光孙菊仙的出场费,张勋就甩出了600大洋,把孙菊仙感动得老泪长流:“懂戏者,张大帅也!知音者,张大帅也!”

张和

民国十二年(1923年)9月12日,张勋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逊帝溥仪赐谥“忠武”。

有意思的是,虽然是“复辟闹剧”的总导演,但张勋逝世后,政界闻人和文化名流纷纷致电哀挽,祭文、哀诗和挽联不计其数,无论是黎元洪还是段祺瑞,冯国璋还是张作霖,都对他的“忠”大加赞美。

张勋的葬礼据说耗费10万大洋,灵柩最后运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无数江西百姓自发相送,成为当年在江西地方上最为轰动的大事之一。当然,张勋还是带着他那根辫子下葬的。

0 阅读:46
评论列表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