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兴文11岁走丢男孩小石头离世,知情人曝细节,爸爸含泪宣噩耗

老李聊聊养护 2025-03-29 20:36:47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3月27号,四川走失的11岁小男孩小石头的父亲,在社交账号上发布“宝贝小石头一路走好”,确定了小石头已经去世的消息。至此,距离小石头失踪已经过去了6天。

这也让很多得知此事的人悲痛不已,才仅仅11岁的孩子,人生还刚刚开始,可却就这么“不明不白”的离开了人世。难以想象,小石头的父母将会陷入多么大的悲伤之中。

短短的6天时间,那么鲜活的一条生命,就这么离去。而这6天,也将是小石头父母这辈子最难忘的6天。从一开始的担忧,到最终的失望,再到绝望,个中苦楚,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自从21号小石头失踪后,人们就开始动用各方力量开始寻找。后来从天眼中查到,他是从桥上跳下去的。其实当人们得知这个消息时,就几乎可以断定,小石头凶多吉少。

但不管他是生是死,都必须要找到他。后来人们打捞了几天都没有找到,这时的小石头父母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也许小石头被人救了也说不定。

可最后,还是等来了那个让人难以接受的消息。3月27号下午5点多,小石头的尸体在下桥往中医院上面的拦河坝被发现。

因此,小石头的父亲才会在社交账号上发布那么一条视频,也算是给众多关注此事的人一个交代。

可短短的一句话,背后却无人知道,小石头的父母承受了多少。虽然小石头的尸体已经找到,可他当初为什么选择跳河轻生,却始终是个谜团。

有人说,父母要反思一下自己,现在的小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弱。有的家长动辄打骂,这样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

也许,小石头正是因为受到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所以才选择去跳河。

可事实并非如此。小石头是在爸妈的期待中出生的,父母对他也十分疼爱。他父亲还曾经当过兵,对于小石头的教育也十分重视。

他经常带着小石头参加一些红色教育,让他深知我们现如今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前辈用生命换来的。他教育小石头一定要懂得珍惜,要学会感恩。

除此之外,小石头的爸爸也很重视他的身体健康。经常带着他一起跑步,强身健体。在父亲的带动下,小石头小小年龄就成为了一个“运动小健将”。在锻炼之余,父子俩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除了爸爸之外,小石头和妈妈的关系也非常好。都说母子连心,小石头从小就是个小暖男,他会学着爸爸的样子去关心照顾妈妈。

会在妈妈不舒服时,贴心的给妈妈一个温暖的拥抱;也会在妈妈撒娇时,蹲下来为妈妈剪脚趾甲。

如此温馨的一个家庭,可以说小石头从小是在满满的爱意包围下长大的。所以说,那些关于小石头是受爸妈影响才去跳河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

也许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方式有些偏激,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但是小石头的父母,绝对不会是这样。

小石头去世,他们比谁都伤心。在这个节骨眼上,希望那些指责父母的人,能考虑一下他们的感受,停止谩骂与指责,让他们能早日走出伤痛。

小石头平时就是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家里就是学校。而他此次选择跳河结束生命,定然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那如果这种刺激不是来源于家里,很大可能问题就出在学校。

现在的“校园暴力”越来越频发,虽然有些院校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但总有阴暗面,学校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如果说,小石头真的是在学校受到了伤害,又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的话,一个人消化不了,真的很有可能做出这种极端事件。

但是至于他是否是在学校受到了伤害,被谁伤害,受到了什么伤害,这些目前都还无法证实。

但是不管真相是什么,小石头的死已成定局。人死不能复生,也希望他的死能给更多的人敲响警钟,在重视教育的同时,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很多中国人的传统理念就是“以成绩定输赢”,成绩固然重要,可如果只关注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那么即使这个孩子学有所成,心理有残缺,又有什么用呢?

现在很多学校开设了专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课,医院也设立了专门的门诊,帮助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做一些专业的心理辅导。

但有些家长却仍旧不以为然,小孩子不听话,就觉得是叛逆,可却从那来不愿意静下心来听听小孩子的想法。

长此以往,矛盾越积越深,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一直这样下去,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小孩子在家里得不到关注,心理得不到满足,就会变得自私敏感。在学校遇到事情,也不愿意和老师沟通。

一直这样下去,他们便感觉不到爱。感觉不到父母的爱,也感受不到老师的关心,慢慢就会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沟通。

可越是这样的孩子,就越是容易受到校园暴力。因为他们受了欺负不会说,而那些欺负人的孩子也不会得到应有的惩罚,便会一直循环往复下去。

直到孩子最后做出一些偏激行为,大人才会注意到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可那个时候已为时晚矣。

小石头生前遭受了什么,我们目前还仍未可知,但他的悲剧,我们却可以提前避免。

要想避免悲剧的发生,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各方面的行为。不能只关注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尤其是那些“唯成绩论”的家长,更要重视起来。一旦发现孩子有任何异常行为,及时和学校做好沟通。

对于学校来说,虽然没办法做到时刻关注,但对于孩子的诉求,一定要及时处理,并询问深层次原因。打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壁垒,做到无障碍沟通。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 川流趣谈

——完——

0 阅读:2
老李聊聊养护

老李聊聊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