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王张作霖墓地:破败寒酸,张学良到死都没来能祭拜,抱憾终身

老李聊聊养护 2025-03-30 03:57:13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感谢您的支持!

北洋政府末代统治者张作霖,原本是呼风唤雨、名副其实的“东北王”。生前有多威风,死后就有多凄惨,是对张作霖一生最好的形容。

张作霖死于1928年,他当时乘坐专车返回沈阳,谁也想不到,这简简单单的一段路途,却让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当时国民革命军一路逼近,直至京津,打得张作霖节节败退。

为了自保,他只能下令撤回东北。可虎视眈眈的日本却担心张作霖一旦撤回后,东北会彻底失控。于是趁机介入,制定了多个计划,准备刺杀张作霖。

后来,他们在皇姑屯三洞桥的桥墩上埋伏了足足120公斤的高爆炸药,而那里正是张作霖返回沈阳的必经之路。

果不其然,张作霖的专列路过皇姑屯三洞桥时,炸药被引爆,专列也被炸毁。尤其是张作霖所在的车厢,被炸成了碎片。而他本人不仅左臂折断,咽喉也严重撕裂。

他终究是没挺过这一关,在被送回沈阳大帅府医治时,路途中因伤势过重,不治而亡。张作霖的一生就此谢幕。

而他在临终之前,曾给儿子张学良留下遗言。让他好好干,凡事以国家为重。只可惜,张学良再也没有机会亲口听到父亲的嘱托了。

张作霖去世后,五夫人寿氏出来主持大局。她先是派人去找张学良,并下令称在张学良回来之前,张作霖死亡的消息不能透露半分。

原本,寿氏以为张学良很快就能回来。没想到,他远在天津,寿氏守着张作霖的尸体,足足等了半个月,才等到张学良归家。

他在得知父亲死讯时,心中早已规划好,要为父亲寻一块风水宝地,风风光光的把他下葬。于是,他回到大帅府之后,便开始着手安排这件事。

可他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过于在意父亲墓地选址,而导致张作霖长达9年都没有下葬。这件事也让张学良内心十分愧疚,他本意是想让父亲风光下葬,早日入土为安。

张学良将张作霖的墓选在了辽宁抚顺东北岸,并命人按照清朝皇帝墓地的规格进行修建。仅是占地面积就达到了800亩,修建资金更是高达1400万大洋。

后来,九一八事变爆发,关东军占领沈阳,张作霖墓地还未彻底完成,就被迫停止。他的灵柩也从大帅府迁出,被放在了珠林寺。

到了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直到那个时候,张作霖还一直未下葬。虽然大帅府的人一直为了这件事在努力,可他们也无力与关东军对抗。

后来到了1937年,关东军提出让大帅府的人另寻墓地安葬张作霖,最终他们决定在关东军的监督下,将张作霖和其原配葬在了辽宁锦州的张氏墓园。

但那个时候,张学良已被软禁,而他的家族成员也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大陆。这也就导致张作霖下葬后,墓地迟迟无人问津,显得十分寒酸。任谁也想不到,堂堂“东北王”竟落败到如此地步。

张学良当时也没想到,自己自从1936年被软禁之后,一直到50多年后才被解除。而这50多年的时间,他亦未曾回过国,也从未到父亲张作霖的墓前看过一眼,这是他内心最大的遗憾。

本以为恢复自由身之后,他回会到大陆到张作霖墓前,为父亲扫一扫墓,看一看他。可直到他2001年在国外病逝,都未曾回去看过一次。

直到2007年,张作霖的孙辈张闾实回到东北,张作霖的墓才有人来扫。张闾实是张作霖六弟的儿子,他从小就对祖父的故事耳濡目染,对于祖父和大伯张学良也有着深深的牵挂。

他和张学良一样,一直都想要到祖父的墓前祭拜一番。张学良没做到的事,张闾实替他做到了。2007年张闾实从台湾回到东北,找到祖父张作霖的墓,在墓前他长跪不起,内心也深感愧疚。

原来那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如今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石碑,且多年来破败不堪。难以想象这么多年里,他经历了怎么样的风吹雨淋,又是多么的孤苦无依。

虽然张作霖墓碑多年无一人扫墓,可他能葬在东北,也算是落叶归根。反观他的儿子张学良,就显得更加凄惨了。

张学良当时是在美国病逝的,而他的妻子赵一荻当时也是在美国去世,就直接葬在了美国。根据中国人夫妻死后要合葬的传统,于是张学良也葬在了美国的夏威夷。

这对他来说,应该也算是人生的一大遗憾。临了了也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是客死他乡。

如果说未能给回到大陆给张作霖扫墓,是张学良生前最遗憾的一件事。那么不能葬在东北,落叶归根,则是他死后最在意的一件事。

据张学良的后辈回忆,张学良晚年时经常回忆从前,回忆他在东北的时光,在大陆的日子。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能够回到大陆看一看,看看这么多年以来的变化,看看曾经的那些故人。

他曾说,他的生命在他36岁被软禁以后,就走到了尽头。被软禁的那些年里,他犹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变得毫无意义。

于他而言,吃饭睡觉仿佛就是他人生中唯二之事,他再也找寻不到任何的乐趣,让他感受生命的美好。

他人生最精彩的15年,是他的21岁到36岁。那些年里他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为了家国情怀奔波,虽然劳累但却无比充实。在那些激情岁月里,他能找到生活的意义,找到生命的目标。

后来,父亲死了,自己又被软禁,他的生活一下从彩色变成了黑白。他的日子已没有了任何盼头,也失去了所有意义。

可他更遗憾的是,临死之前未能到父亲的墓前,尽一个儿子该尽的义务。

他希望大众可以将他当作一个普通人看待,不要将他的个人行为和政治联系在一起。他被软禁了那么多年,早已脱离政治。

可他的一生都与政治紧紧捆绑在一起,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不是他个人。他是张作霖的儿子,是张学良,可他却又不仅仅只是这两个身份。

不管是张作霖,还是张学良,他们都曾有过辉煌日子,都因政治立场问题,最终沦为“阶下囚”。

一个被日本人炸死,一个被软禁多年,一个墓地几十年无人问津,一个客死他乡,这样的结局实在算不上好结局。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文 | 川流趣谈

——完——

参考文献:

重庆晚报:张作霖被炸死 张学良为何13天后才返回奉天? 2015-10-22

张作霖墓:百度百科

0 阅读:20
老李聊聊养护

老李聊聊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