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发文称:“中国若只卖玩具或纺织品就好了,这样就不用被美国制裁了。”
这话乍一听是为了中国“好”,但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制造已经让西方绝望了。
马斯克也称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快得像火箭”,他多次赞赏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制造中心”转型,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已远超美国。
中国制造究竟做了什么让西方如此绝望?
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改变军事上的落后面貌,大力开展洋务运动,中国从此开启了近代工业的历程。
曾国藩创建的安庆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等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造出中国第一艘轮船,还有一些民族企业,如纺织业、面粉业等,在巅峰时期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国家。
中国人民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白手起家,为“中国制造”奠定了基石。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从苏联学习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然后进行多个计划经济时期,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中国迅速进入了工业化进程初级阶段。
改革开放后,中国设立经济特区,大量引进外资,工业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
中国利用自身低成本优势,为国际企业代工,赚取基本的加工费,形成了中国制造的初期形态。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国内制造业猛然崛起,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电子产品和轻工业产品大量涌现,出现了如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海鸥照相机等品牌。
到90年代末,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国,冰箱、彩电、洗衣机等家电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制造”的标签开始在大量出现在国际市场上。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一度成为“世界工厂”,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完成了从轻工业到重化工业的完整升级。
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形成了众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如东莞吸引大量地电子企业入驻,佛山成为家电企业的港湾,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使“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
“中国制造”给全球带来大量的廉价商品,据美国估算,中国制造为美国减少了7000亿美元的支出,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他们国内的产业。
在此之前,中国凭借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土地等资源,引导全世界制造业来到中国,然而现在中国正在丧失这一竞争优势。
从2015年开始,国务院就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中国工业正在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崛起。
如今,高铁、核电、5G 等高端装备成为中国的新名片,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 5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中国智造”正在惊艳世界!同时,也让西方陷入绝望!
在“中国智造”惊艳全世界的同时,西方一些国家开始发出各类“酸言酸语”。
西方国家开始嘲讽中国是个“只会模仿,毫无创新能力的跟随者”,部分国家频繁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认为中国在纺织、玩具等领域以极低的价格在国际市场销售,扰乱全球市场秩序。
西方国家强行给中国扣上“倾销”的帽子,试图阻止中国产品出口,他们用不正当竞争手段试图抹黑中国,维持西方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然而,如今中国加强自主核心技术的研发,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中国智造”正逐渐让西方感到绝望。
长期以来,高端芯片制造技术被西方垄断,中国在芯片领域面临“卡脖子”困境,现在中国半导体与芯片产业正奋力突破技术瓶颈,紫光展锐、中芯国际等企业已取得显著成果。
中国目前已经攻克了14纳米先进制程技术,并实现了芯片量产工艺,为国内芯片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同时,在半导体材料领域,国内企业也在加速追赶,上海新阳在光刻胶等关键材料研发上取得突破,其产品性能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有效降低了国内芯片对进口材料的依赖。
华为拥有大量5G核心专利,其技术标准已成为全球5G建设的重要参考,让西方企图通过技术垄断压制中国发展的幻想彻底破灭。
中国制造了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把航天员送进了太空,并研发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蛇年春晚上可以看到,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实现了多元应用场景的拓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蔚来、小鹏等中国品牌迅速崛起,这些新能源企业以高性价比的产品、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
以小米、华为等科技企业,构建起了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系统,实现了未来智能化家庭的雏形。
中国借助5G技术在远程医疗领域,实现了跨区域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专家可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实时进行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操作,让偏远地区的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就能享受到顶级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
“中国智造”以锐不可当之势惊艳全球,令西方诸多国家深感压力,甚至产生绝望。
未来,中国将从“中国智造”继续向着“中国精造”迈进,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