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切尔尼雪夫是俄罗斯帝国时期的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于1785年12月30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里。
其父亲伊万·利沃维奇·切尔尼雪夫是一位中将和参议员。
其母亲叶夫多基亚·德米特里耶夫娜·兰斯卡娅则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伴娘。
他本人还是兰斯基(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最爱的男宠之一)的侄子。
少年时期的切尔尼雪夫人不仅长得俊,为人也富有风采,所以讨得了周边很多女人的喜欢。
后来,他成功地利用这一声誉得以在拿破仑宫廷中担任侦察员。
一、早期仕途和常驻巴黎
在完成贵族家庭教育后,切尔尼雪夫进入宫廷之中,成为最高法院的内务侍从。
随后,又转入骑兵团服役,并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开始了他的战斗生涯。
在接下来的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中,他也有所积极参与。
1808年,切尔尼雪夫作为一名俄国特使前往巴黎,向拿破仑皇帝做出一定指示。
在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切尔尼雪夫以军事外交代表的身份,常驻在巴黎,其间获得了许多秘密文件和信息。
1810年,奥地利使节官邸不幸失火,切尔尼雪夫在当时那样的紧急情况下,表现相当冷静而自信,拯救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物和他们的贵妇人,并赢得了法国宫廷的信任。
有传言称,切尔尼雪夫还同法国皇帝的妹妹波琳娜·博尔盖斯(最受拿破仑宠爱的妹妹)相爱了。
此时,即便法国反情报部门表示,切尔尼雪夫可能利用自己军事外交代表的身份,窃取机密信息。但拿破仑仍然信任切尔尼雪夫。
此时,利用拿破仑的信任,切尔尼雪夫大胆地向其提供了一张关于俄罗斯帝国的虚假地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拿破仑侵俄的失败。
二、回到俄罗斯,参与多场战斗1812年2月14日,切尔尼雪夫离开巴黎。
回国途中,他在斯德哥尔摩执行了一项重要的外交任务,从斯德哥尔摩回来后,便与沙皇待在一起。
卫国战争结束后,他被派去见库图佐夫元帅和奇恰戈夫海军上将,向他们宣布俄罗斯军队向别列津纳的总体调动计划,并参与对拿破仑败军的追击行动。
切尔尼雪夫负责指挥一支超过四千人的重要小支队,不断地对拿破仑的败军进行游击袭击。
1813年2月20日,切尔尼雪夫的分队率先进入柏林。接着与友军杜恩贝格将军的支队一起参加吕讷堡战役,歼灭了敌军一支四千人的部队。
5月13日,切尔尼雪夫的分队袭击了哈尔伯施塔特附近驻扎的拿破仑军队的炮兵公园。他最著名的军事行动是针对威斯特伐利亚王国首都卡塞尔市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切尔尼雪夫率领2500名骑兵渡过易北河,成功迫使威斯特伐利亚国王杰罗姆·波拿巴率领近卫分队逃离卡塞尔。
之后,切尔尼雪夫很顺利地拿下了这座城市。过后,他便回到了俄罗斯。
三、逮捕阴谋分子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于1825年11月19日去世后,由于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导致俄罗斯皇位出现了一定的空窗期。
原本按照规定,应该由长兄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继承,但由于长兄同样没有留下任何子嗣,而且其本人也已经提前选择放弃王位继承。但对于这一点,只有皇帝的少数亲信知道。
既然如此,王位就只能落在弟弟尼古拉手中,可问题在于尼古拉在最高军事和官僚精英中极不受欢迎。
后来,在圣彼得堡总督米洛拉多维奇伯爵的压力下,尼古拉匆忙放弃王位继承权将王位让给了君士坦丁。
11月27日,圣彼得堡居民宣誓向君士坦丁宣誓效忠,几天后莫斯科的居民也宣誓效忠,尽管当时尚未出现关于君士坦丁登基的官方宣言。
名义上,俄罗斯出现了一位新皇帝,甚至铸造了几枚印有他肖像的试验币。
同时,君士坦丁没有接受王位,但他也没有正式放弃皇帝的地位。一种模糊且极度紧张的权力真空状态由此形成。
这种不确定的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包括圣彼得堡总督米洛拉多维奇在内的最高官员千方百计地拖延最终决定,希望以自由主义著称的康斯坦丁能够改变主意,同意登基。但康斯坦丁依旧一再拒绝继承王位后,参议院只好于1825年12月13日夜间,长时间开会,最终承认了尼古拉的王位继承权。
这导致了很多军方贵族的不满。
故而在第二天,也就是在12月14日这一天,一群贵族(很多都是卫兵军官)集结在一起,试图利用禁卫军阻止尼古拉一世登基。
但这只是他们的表面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废除专制、废除农奴制和改变政治秩序。
故而,起义虽然迅速失败了,但却在俄罗斯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对尼古拉一世统治后期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本次十二月党人的政变期间,切尔尼雪夫被派往第2集团军逮捕阴谋分子,并向沙皇尼古拉一世宣誓效忠。
次年年初,成为十二月党人案调查委员会的一员,并出席了接下来的行刑现场。
对于这些叛乱分子被处决,切尔尼雪夫是持支持态度的。在审讯反叛分子期间,就表现得特别热心,因此得到了沙皇尼古拉一世的认可
故而,在尼古拉一世加冕之日,切尔尼雪夫得以被提升为伯爵。
1827年2月,切尔尼雪夫被任命为国王陛下总部的助理经理。
四、参与军事改革1827年8月26日,切尔尼雪夫担任总参谋长同志,任命管理陆军部,并开始主导多项军事改革。
军事改革的大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是缩短兵役年限,其中,将士兵子女和犹太人的服役期限从25年减少到20年;其他人的服役期限则从25年减少到15年。
二是改革军事教育体系,创建了一所军事学院和八个学员军团等等。
三是提高了军官的工资,餐桌费也增加了,并且允许他们留胡子。
此外,士兵的制服也进行了简化,以达到必要的实用性。
四是引进了第一批线膛小型武器和山地火炮。
然而,由于切尔尼雪夫在这一方面思想比较保守,决定战斗的胜负并不是枪械,而是锋利的冷兵器和肉搏战。
因此导致了俄罗斯军队在火器方面,停滞不前。
比如:当时欧洲那边的军队早在1828年至1832年就已经完全改用雷管枪。
但俄罗斯军队直到1844年至1845年,才首次将旧燧发枪改装为雷管枪。
雷管枪的优点:相对便宜且设计简单(用火管代替带有独立外部架子的复杂燧发枪,大量弹簧和小零件),能够在任何天气下开火。
它比燧发枪更容易装填、更耐候、更可靠。
五、晚年政绩1848年,切尔尼雪夫被任命为俄罗斯帝国国务院主席。
沙皇将他提升为王子,并任命他为圣彼得堡第一乌兰和卡巴尔德猎兵团团长。
1852年至1855年,切尔尼雪夫担任西伯利亚委员会主席。
由于中风导致的健康问题,再加上本人年事已高,切尔尼雪夫很快就主动向皇帝请求解除陆军大臣职务,并获得了许可。
但他还一直担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直至 1857 年在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斯塔比亚海堡去世,享年71岁。
死后,被安葬在莫斯科彼得罗夫斯科耶村的彼得和保罗庄园教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