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前面的文章,我有说过,沈图南力推收回关税保管权后,他就注定了前路的艰险,自古改革之人都会触动权贵的利益,电视剧中以康爷,虞老头为明线,隐晦的表达了背后国民党的大资本家也想搞垮沈图南。
而李晟达的中枪正好与魏若来抢枪事件重合,用此做局,堪称完美。当然有人会说中枪的时间和抢枪就不在一起,这些都不重要,冤假错案下,证据,时间都是可以伪造的。
只要涉案的人员是关键,其他都不重要。
魏若来的哥哥是共党,李晟达是共党的叛徒,共党锄奸,合情合理,而重用魏若来的沈图南自然脱不了干系。
墙头草的林樵松也是背水一战,他之前想投靠沈图南的计划被无耻之人康爷给搅黄了,甚至想拿他当垫背。在康爷眼里,他已经是一个没有气节的烂命一条,如果再不弄出点“丰功伟绩”他的日子也不好过。
魏若来应该和他的出身一样,都是穷苦的百姓家,也都有一定的能力,心中有理想,可惜林樵松跟错了信仰,被腐朽的体制打压的扭曲,魔怔。
魏若来有良师带路,且身上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质,这些都是林樵松羡慕且嫉妒的根源,私人的泄愤与公差的压力,魏若来到他手里,肯定会折了半条命。
可是他低估了气节这个东西的重要性。
魏若来身上有红色的气质,任何的严刑拷打都没有办法迫使他屈打成招,人又不能被折磨死,之后就是长时间的拉锯战,林樵松也无计可施,左右为难。
而沈图南也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到监狱里再次确定魏若来是否能扛过这一关。
一方面是自己力图的改革初见成效,一方面是人物的正派性格,他都会想尽办法把魏若来救出来。
邪不压正
林樵松认为自己对人性太过于了解,所以他自信的认为心理的折磨和肉体的伤害,就足以让魏若来这个弄堂里出来的穷小子屈服,可惜他错了。
现场定案的证据上,除了所谓的指纹,基本拿不出其他的。
林樵松太急功近利,他也太相信背后的那群老爷们的权势,所以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魏若来屈打成招上了。
殊不知这些只会在桌面上出谋划策的奸邪之人,都是大难临头,各自飞,一旦捅了篓子,自然只有他这个背锅侠。
林樵松有的时候真的很蠢。
沈近真,留学德国的军工专家,对军械,枪支等专业造诣颇高,这也是为何她一出场就是英姿飒爽,贵气十足。
她搞军械,哥哥搞经济,一个国家的两个重要命脉都在他们家手上,如果真这么简单就被击垮,也实在太小瞧这兄妹二人了。
魏若来,一定会救,但是怎么能救的无懈可击,不招人诟病,就只能靠科学,靠数据说了算。
我前面说过,林樵松除了指纹拿不出来任何有利的实物证据,这个就是一个漏洞,一个突破口。
沈近真认识的一位德国帅哥,必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人。1930年的德国,科技,军械的发展都在世界的前列,也为了后面德国发动世界战争奠定了基础,所以在当时,枪支方面的研究,德国还是位高权重的。
魏若来抢的枪和射杀李晟达的枪真的是一把吗?一个基本没有用过枪的人与一个老练的杀手,枪击人体同一部位,造成的边缘性伤害会相同吗?
沈图南为了求魏若来,也为了自保,早已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宋先生,而当时的蒋介石其实是雄心壮志,党内的腐败,他也是深痛痛绝,厌恶至极。
沈图南顺应虞老的计划,将事件深化发酵,闹上一个不搞清楚,誓不罢休的地方,等到白热化阶段,拿出实证,自证清白,在铁证的数据面前,这帮蛀虫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就是沈图南下的一步棋,棋局唯一的变数就是魏若来,但是他赌赢了。
国民党内部的腐朽让魏若来清楚的认识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争夺个人的利益,国家的命运被抛弃在一旁。一棵大树根被烧死了,无论如何施加肥料,都无济于事,沈图南,一心为中国的发展力推改革,却惨遭自己人陷害。
人物的经历促进了情感的升华,魏若来之后的路会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