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剧:追风者,才播6集,就迫不及待黑王一博演技,来蹭流量了

爱物隐士 2024-04-03 08:08:38

《追风者》可谓未播先红,期待满满,但是前有朱一龙主演的《叛逆者》,中途还有黄教主的《潜伏者》,我想王一博接这部戏还是有一定的压力的。

用自带一些流量,并有一定演艺能力的明星来主演一些时代剧,其实也是蕴含一定的目的,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多了解一下过往的故事,就像《南来北往》,当时选定白敬亭,导演就是有这样的意图。

《追风者》是低配版的《叛逆者》

网上大部分的言论是王一博饰演的魏若来被朱一龙饰演的林楠笙给比化了。

首先这两个演员我对他们都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喜欢或者偏见,在我看来,他们都是不断在努力提高自己演技,不愿意靠流量,靠外形博取观众缘的好演员。

当初《叛逆者》播出没几集的时候,也有很多黑朱一龙的,认为他表演过于浮夸,很多时候接不住王阳的戏,跟老演员王志文比较那更是差远了。

图片来自头条

图片来自头条

特别是在监狱里知道了陈默叛变的消息时,那段伤心,难过,不甘,信仰崩塌的演技被评价成过于用力过猛,甚至断言,这部剧依然无法帮他摆脱流量明星的头衔。

很可笑的是,他们单独截这样一个片段来进行评论,肯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但是你如果真的是认真在追这部剧,你会发现,这一段表演可以当教科书了。

可现在呢,啪啪打脸,朱一龙成了一个为角色而活的演员,有人说他离小公爷越来越远,但实际并不是,小公爷这样的美男角色,他现在已经能轻松驾驭了,随便一个演技,一个眼神,他还是《知否》里那个让人意难平的小公爷。

只是他不再满足于此,于是有了后面被人把广告牌打断的何非(消失的她里的男主)

穿着上个年代的皮衣,特意显出小肚腩,双眼浮肿,秋衣外显的警察马哲(电影河边的错误)

一个演员需要锤炼,也需要作品来提升自己,朱一龙还在不断地学习中,拿他和王一博来比较,真的有欠公平,毕竟朱一龙是科班出身,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在真正火起来之前,他已经参演了多部作品。

而王一博属于半路出家,两个人的起跑线就不一样,拿他们做比较本就不公平,我们需要做的是拿这部作品和王一博上一部作品对比,如果有进步,证明演员的可塑性还是存在的。

经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

当然看剧之前了解一下时代的背景,才能更好的帮我们理解男女主生活的那个时代,才能为后期的共情打下一定的基础。

《追风者》的故事背景在1930年的上海,正值民国时期的中期,处于北伐战争成功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相对和平时期。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北伐战争胜利后,果实被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窃取,国共关系再次处于尖锐抗衡之中。

国民政府的统治范围已遍布中国大陆全境,仅东三省还在日本占领下。所以这个时期,老百姓的生活短暂的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时候,于是推动经济,发展文化,成了当时首当其冲的政治方向。

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一个相对较弱的状态,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有兴趣可以自己搜索当时的历史背景。

所以这部剧的核心战场是经济,说简单点,有钱才有硬武器,而我们的主角魏若来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红色金融家。

王一博的脸和那个时代不相符

这是网上对这部剧差评的多数原因,那么一个才刚刚播出6集的电视剧,到底讲了哪些故事,让观众都无法耐心的看下去呢?

魏若来,老家在江西吉安,三年前哥哥离家出走,杳无音讯。

江西吉安,红色革命的根据地,于是这个小青年被扣上了政治背景不清的头衔,会计毕业证拿不到,找工作被拒,只能靠帮着地下帮派做做账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

其实电视剧里并没有用过多的篇幅来交代男主生活的拮据,只是偶尔通过一些细节,比如破洞的袜子,穿破的皮鞋,住在拥挤不堪的上海小弄堂里。

就人物性格而言,我个人的理解是,魏若来对数字异常敏感,谈起金融,做起账来侃侃而谈,但是除了这个,他内心是异常自卑的,因为按照当时的大环境来看,他属于被人歧视的户籍,一个人长时间被歧视,内心就会异常敏感,敏感就会导致一定的木讷和疲惫。

所以拿这一点去抨击他演技,真的有点过于牵强和先入为主了,我觉得他演的算可以,没有那么尬,如果非要认为他很尬,应该是先入为主的不喜欢他这个人。

当然王一博的长相,我想还是太白净好看了,与那个年代格格不入,毕竟按照老照片上,那个时候人都是黝黑黝黑,皮包骨瘦。

而现在大部分的网络写手会告诉你,脸上太白净就不要演穷人了,那意思是穷人都是邋里邋遢的刻板样子?未免也太搞笑了点。

而他每次的出现,虽然粗布麻衣,但还算是干净整洁,所以这个也成了网上抨击电视剧不写实的原因之一,很吹毛求疵,对不对?

并且很奇葩的是,这个理由被用到了很多的年代剧里,所以这个世上没有一张脸能对得上所有人的审美,这个烂借口来黑这部剧,真的没有必要。

当然剧中有些剧情的演绎,确实带有一定的主角光环,比如面试那场火灾的考核,但是这个是编剧的事情和王一博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这部剧的定位是时代青年成长的大局,所以主线肯定有男主一路升级打怪,越战越勇的路线,要求太过于写实,那只能推荐您去看看文艺片。

王一博演技很尬,木讷,没有情绪的递进

这部剧目前播出才6集,很多人似乎在王一博一出场,就开始挑刺,比如台词不字正腔圆,有点大舌头,整个一个愣头青。

那请问有没有看到第2集,当他面试央行,与沈图南相谈甚欢,以为下顿马上没有饭吃的自己,能立刻签下合同。

并且还是自己心仪很久的工作时,结果又当头一棒,因为他的户籍问题,被再次否定时,他不甘,无奈,泄气,却无能为力,通红的鼻子,涨红的面部都是他在认真揣测角色而演出的。

网上会有恶意的截图瞬间图片来否定他演技的文章,我并不是王一博的铁粉,但是这种刻意的诋毁,我实在觉得很可笑。

如果以这样一张图来说他演技像个愣头青,那旁边的老演员是不是演技又尬又浮夸呢?

我只是以一个认真看剧的观众身份来写这篇文章而已,我没有刻意的偏向谁,演技的优与劣,到底能评几分,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

追风者会评论会逆袭?

一部剧是否会让人坚持追下去,前期的流量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毕竟这个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了。

抛开大众对流量明星的刻板印象,这部剧总体来说还是好评大于恶评,毕竟收视率不会撒谎,而这部剧也有一定的亮点。

一、角色饱满

无论主角,还是配角,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一定的故事,人物生活中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也吸引着观众的好奇心。

二、剧情紧凑

故事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围绕男主,而是一开始以独立的三条线发展,偶有交汇,最终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共情后,变成一条主线。

比如沈图南虽然为国民党效力,但是他骨子里是一名正派的金融家,始终坚信经济能兴邦定国,但是身处腐败不堪的国民政府中,他矛盾挣扎,但是却无法背弃信仰。

还有上海弄堂里一个个的小人物,他们也有在这个时代下自己的故事,主线与副线交叠在一起,构成了每一集紧凑的剧情,让人不得不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一集又一集的看下去。

三、服装精良,质感拉满,

当然这个也一度成为网上抨击的地方,有人说李沁每次出场都犹如走T台一样,不符合那个时代穷苦大众的形象。

但是李沁饰演的沈近真,在当时本就是贵族大小姐,那个年代,老百姓与贵族世家本就是严重两极分化的生活状态。

剧情,我不想过多的去透露,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带着心怀不轨的意图去做评论,草草看几个镜头,刷几个恶意曲解的小视频,就来发表长篇大论否定后面还未播出的所有,观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另外,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有写实,也会有艺术的浮夸,不然怎么吸引你继续看下去呢?太过吹毛求疵,那就别看了,也别写了,免得浪费自己和他人的宝贵时间。

0 阅读:0
爱物隐士

爱物隐士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