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汉学家眼中的“千古一帝”

华舆 2024-09-12 13:31:10

2024年是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近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展览上,见证秦统一度量衡的铜权、栩栩如生的高级铠甲军吏俑、形式繁复的石铠甲等精美文物,勾勒出两千多年前古代中国的生动画卷。

数据显示,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以来,先后接待外国元首政要230余位,累计接待海内外观众超过1.6亿人次,是全球游客与学者争相探访的圣地。许多汉学家同样痴迷于研究这位“千古一帝”的传奇人生。在他们眼中,秦始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兵马俑一号坑。(图片来自中新社)

英国汉学家吴芳思痴迷于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她撰写了十余部专著,内容涉及秦始皇、马可·波罗、丝绸之路等。谈及秦始皇,吴芳思说:“在西方人眼里,秦始皇是与孔子、老子齐肩的千年伟人,他是一个倡导法制、标准化治国的君主。”

在法国汉学家勒纳·格鲁塞看来,秦始皇是“中国的恺撒”,他不仅是一位征服者,还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勒纳说:“他把秦国的祖先们所创立的军事和民事中央集权制扩大到了整个帝国。通过大规模的人口交换,他成功地瓦解了最顽固的地方分权制……”

在深入研究秦始皇时,兵马俑无疑是绕不开的关键篇章。1974年兵马俑的发现,让尘封2200余年的秦代地下军团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揭示了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的发展,为大众了解秦始皇的统治和秦朝的兴衰提供了重要线索。

▲兵马俑。(图片来自中新社)

中国考古研究者通常认为,兵马俑的头部、四肢、躯干应该是分开烧制的。在整体烧制的情况下,陶制品容易炸裂。然而,德国汉学家雷德侯在他的《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一书中提出了一个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兵马俑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用更复杂的“模件化”方法制作出来的。琐碎的零件类似“乐高”拼图,需要多条流水加工线才能完成。在他看来,假如没有相关的模件系统,各个部件不可能规模化生产,假如没有一条分工细致的漫长生产线,工匠们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生产出姿态万千的兵马俑大军。

秦陵考古至今已逾半个世纪,每一件文物的出土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民族智慧。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更是一座世界文明的文化坐标,见证着东西方的对话与交融。

综合中新网、《文学报》等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