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困了就要休息,说起休息,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睡觉,但有的人越睡越累,是什么原因呢?睡觉真的有用吗?
睡眠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但是科学家说睡眠的时间长短与睡眠质量并不是成正比,也就是睡得多,未必就休息得越好。
坦白讲,如果你是因为干了体力活儿,带来身体上的劳累,那么此时此刻,通过饱饱地睡上一觉,确实可以给你的身体充电,带来新的能量;可如果你从事的是脑力劳动,即使你睡上12个小时仍有可能感到很累。
对睡眠不足或体力劳动者而言,睡眠可以补充能量,排出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但对于脑力劳动者,放松神经才是关键。俄国生理心理学家谢切诺夫曾做过一个试验:他采取两种方式消除右手的疲劳,一是让两只手同时停下来休息,二是右手停下来的同时让左手适当活动。随后,他通过握力测量了右手的疲劳度,发现第二种方法让右手的疲劳感消除得更快。这是因为大脑里的神经元以不同方式组合成多个功能区,当某些区域活动时,另外一些区域才会休息。因此,换换活动内容才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大脑皮层分为不同的联合功能区,当一个区域开始活动时,另一区域就开始休息。所以,通过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大脑皮质拥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它们的功能、大小各不相同,并列组合成为很多不同的联合区,它们需要轮换使用,交替休息。
休息一般分为“安静休息”和“活动休息”:
1、“安静休息”是一种肢体或大脑放松的休息方法,比如在工作之余坐下来喝茶,或躺在床上闭目养神。侧重让肢体放松,但大脑可能还在活动。这种休息方式常常被体力劳动者所采用。
2、“活动休息”则是一种活动方式的休息,如运动、跳舞、唱歌等。这些活动可促使神经系统在变化多样的环境下接受丰富而适当的刺激,特别是未曾预料到的良性信号是神经系统的最佳状态,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芝加哥大学有位叫贾可布森的心理学教授告诉人们,解除疲劳的有效办法是放松,而最有效的放松部位便是眼部肌肉,因为眼睛消耗的能量占全身神经消耗能量的1/4左右,如果放松了眼部肌肉,你将会有一种轻松感,并会逐渐忘掉其它紧张与烦恼。 心理学家还告诉我们,微笑也是消除疲劳的灵丹妙药,这是因为,笑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对放松全身、驱散紧张有很好的效果,更重要的在于,微笑是心情愉快的产物。当你自觉情绪欠佳,精神紧张的时候,你可以闭上双眼,面带微笑,在心里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
人们对休息的认识有三个误区。
误区1:休息就是睡觉。面对疲劳,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去躺躺吧”。调查显示,三成人下班累了会选择回家睡觉,周末睡懒觉更是不少年轻人的最爱。但美国研究发现,周末喜欢睡懒觉的人更爱犯困。中医认为,久卧伤气,让人阴阳失调,无精打采。
误区2:整天呆在家里。调查发现,约有1/4受访者的休息方式是在家看电视、上网。看电视时长时间不换姿势,容易导致肌肉僵硬;视线过于专注,可能导致眼睛干涩;节目或游戏过于刺激,还会引起头晕、头痛等。
误区3:娱乐活动太多。有人喜欢约上朋友去唱卡拉OK、看电影,但前者需要扯开嗓子,后者则要动脑思考,特别是看悬疑片、悲伤的电影。过度言语伤气,过度忧思伤精动脾,这样的休息看似逍遥,却暗耗精力。
归根结底来说,大部分人的疲惫感来自对现有一成不变生活的厌倦。用积极休息代替消极放纵,才是重新找回工作和生活热情的最好办法。专家指出,以下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休息:
用运动缓解疲劳。上班再忙,每天也应留出半小时运动,比如打球、健身等;周末用睡懒觉的时间爬爬山。如工作太忙,则要在脑力劳动中转换,比如处理两个小时文件后,换成去做沟通工作。
和工作以外的人打交道。对于喜欢“宅”着休息的人,每周最好拿出两三天跟工作以外的人打交道,比如跟朋友喝咖啡、聚会等,听听他人的趣闻妙谈,不仅利于放松,还能开阔心胸。
周末正常起床,可以补个午觉。美国研究发现,长寿老人平均每天睡7小时,多数会睡午觉。研究显示,有效睡眠通常在晚上11点到早上6点,过了这个时间段,只会越睡越累。建议大家在晚上9~11点入睡,第二天5~7点起床,补觉最好补午觉,还要控制在1小时内,以半小时为宜。
不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每天保证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