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葛帮宁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是偶然,还是必然,他为何选择造车不归路?是破釜沉舟,还是推倒重来?他经过了怎样的涅槃重生?
2021年3月,雷军突然官宣造车。同一年,一家小米生态链企业,也一头扎进造车领域。这个人叫苏峻,智米科技CEO。
3年后,雷军带来了小米汽车首款产品SU7。15天后,iCAR品牌之夜在北京举行,苏峻以首席产品官新身份亮相,与他一同亮相的,还有智米汽车项目团队。
2024年4月25日,iCAR品牌携三大系列产品03、V23、X25亮相北京车展,iCAR 03T全球首秀。苏峻说,0系列主打精致科技,V系列定位风格越野,X系列致力成为“单厢车新物种”,到2026年前,iCAR品牌将推出8款车型。
苏峻团队经过了怎样的造车经历?我们来到智米科技一探究竟。
帮宁工作室:iCAR品牌之夜发布会效果达到你们预期目标了吗?
苏峻: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认为最终还是产品在说话。中间的环节尽善尽美吗?肯定没有。
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很多用户就拿我们的图直接开始P,说你应该这么做、应该那么做、应该这么调整。我觉得这种参与意识就证明,首先大家喜欢这个产品;第二,大家深度喜欢这个产品,否则他不会自己上手对它进行二次创作。
V23是iCAR品牌第二款产品,也是苏峻团队融入iCAR后打造的第一款车。呆萌的前脸,方盒子造型,小书包设计,复古时尚,又酷又好玩又实用,这些特点让V23成为工具、道具和大玩具。在小红书上,它被大家玩成了爱马仕橙、青岛啤酒、麦当劳等不同风格。鲜为人知的是,V23造型打磨用了一年时间。
帮宁工作室:为什么要用一年时间,而不是更短时间把它实现?苏峻:因为我的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团队对这个东西的理解也需要过程。
下一款产品X25可能就会更快了?
对,一旦我们形成了产品逻辑之后,做产品会变快。因为进入硬派这个领域,做车对我来说是新的,做硬派车对我来说更是新的。
从项目启动到亮相,V23用了3年时间。2021年,就在雷军宣布造车前后,苏峻也开始组建汽车项目团队,并成功说服智米管理层和董事会进行内部孵化。他说,他其实从2020年就开始策划,周围创业者在造车,以及湖畔大学同学李想,都带给他不同的商业启示。
帮宁工作室:后来决定进入汽车行业,受到谁的影响?苏峻:可能跟周围的创业者做车也有关系,因为大家做了,而且做成了,那我就觉得,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做(车)。
2020年我就在想这个事,因为当时蔚小理已经(创业),我跟李想比较熟。
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干过企业0~1,1~10其实不太会干。通过大家一起上商学院,我对1~10就开始有更多的认知了。
还有谁对你影响比较大?
挺综合的,因为我上商学院的朋友挺多。
2014年,苏峻告别工作了14年的北方工业大学,创立智米科技,这是他第一次创业。他带着17人团队开发了空气净化器。别人在产品上做加法,他们做减法,别人卖三四千元,他们只卖699元。空气净化器一经问世,就成为小米生态链的第一款爆品,累计销量近3000万台。
苏峻希望把这套方法论延续到新能源汽车上,因为他认为,商业的底层逻辑都相通。
智米汽车项目主创团队5人,来自互联网或者汽车行业。
帮宁工作室:你怎么组建你的团队?苏峻:我们自己要跟用户感同身受。我把这拨人召集过来,告诉他们,这就是你们自由发挥的空间,你们把能力发挥出来就行,(我)给你们创造环境、提供条件。我创智米也是这么干的。
听说你带他们去看车,而不是跟他讲一个特别雄伟的激动人心的目标?对,做产品类企业,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所有的兴奋感不是来自于我做了多大的公司,做了多少市值,而是说,在这个产品中,是不是真正把我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用户对我是不是特别认可。这是做产品企业的特点。
其实你是用产品来驱动这些人跟着你一起。
产品,就是公司的一切。只是说,这个产品里,一端凝聚着大家的智慧、精神和价值观,另一端连着用户价值。产品就是公司的一切,没有它什么都没有。智米走到今天,还是这样的公司。
举个例子。我们有30多个会议室,每个会议室的名字都是一个产品公司的名称,从苹果到耐克到乐高等。我们的公司,智米也好,iCAR也好,都是按这个逻辑在做。
包括汽车?汽车更要往这方面做,因为汽车文化的价值属性更强。你看我们(会议室)用了不少汽车牌子,有保时捷、法拉利、宝马这3个汽车品牌。
项目初期,苏峻希望走一条独立造车路径——只做产品设计,再让整车企业代工生产。但智米造车很快遭遇现实困境。2022年,国家紧缩新能源造车资质,再加上外部投资环境趋冷,他既缺资质,又缺资金,不得不改变策略,跟汽车企业发生关联。
2023年6月,苏峻邀请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来看车。当时奇瑞新能源电动品牌iCAR正遭遇市场阵痛,而且奇瑞想从“技术奇瑞”,转变为“用户奇瑞加技术奇瑞”,需要注入新的力量。在尹同跃的推动下,双方一拍即合。
奇瑞汽车解决iCAR的生产和资质问题,并提供资金支持;苏峻带着200人项目团队融入iCAR,负责产品定义、工业设计和创新营销;章红玉团队负责生产制造、技术开发、供应链和品质管理。
帮宁工作室:还记得第一次跟尹总见面那个时间点吗?是在什么时候?苏峻:2023年6月25号。
因为什么样的机缘?之前我跟尹总说,我这车做不下去了,尹总要不要来看看,是不是有可能帮帮我们?就这么简单。
你之前认识他吗?
有连接。
当时有几款车?
就一个V23。X25在构想,但还没有出来。
他看到这款车就拍板了?
我觉得尹总是大家长角色,他不是给你拍板,而是引导你。他的目标肯定是认同,但在过程中,他也希望双方具体去磨合,相互再去确认这件事。
你跟章总谈了多长时间?
我第一次见章总,应该是在2023年7月份,后来我们持续特别密集(见面)。
是你到芜湖,还是他来北京?
他来北京,我到芜湖,两人都特别频繁,我有一段时间长住在芜湖。
有没有一个时间点,你们双方确定事情可以干下去?
我们双方的核心团队,其实在那会儿已经不叫双方了,大家在一间屋开了个会。我们在投影屏上,打了一行字叫“前路存知己,山海恰相逢”。
那是2023年8月21日,在芜湖。就这张图,一看这句话,大家就说这件事肯定(成)了。
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你想,来自互联网企业的这么一拨人到主机大厂,肯定会发生碰撞,但问题都在我们能克服的范围之内。我碰到的最大困难是,当时说真的没有资质了,也融不到资了,那才叫真困难。
iCAR被奇瑞喻为“新特区”。尹同跃在iCAR品牌之夜上说,将不遗余力地支持iCAR发展,投入没有上限,助力iCAR进入新能源第一阵营。但在前一天,他说,跟华为合作的智界,是奇瑞汽车第一优先战略项目。
iCAR模式与智界模式有何不同?苏峻说,两者最大的区别,iCAR模式是他带着团队融入奇瑞,而且融入得很彻底,只是他的身份有些cross;智界模式是华为作为供应商跟奇瑞合作。
尹同跃说,未来5年,奇瑞将为iCAR投入研发资金1000亿元,研发人员达到2.5万人,这可以让苏峻心无旁骛地用爆品方法论给年轻人造车。
帮宁工作室:汽车是你第二次创业,跟第一次创业有什么不一样?苏峻:更大的空间、更大的产品,原点、出发点都一样。我还是有那种做完了不过瘾想继续做的感觉。做产品就是这样。汽车可能是我们作为产品经理能触及的最大的消费品,所以我们为什么铆着劲、努着力去干汽车,是因为有那个心态。
有没有想过可能不成功?没想过。真的没想过。不成功好像也没什么。从我的角度来说,不成功又怎样呢?也没什么。
就像马斯克一样,他做的很多事,在旁人看来会说这怎么可能,但创业者的特点是,他会把这些东西屏蔽掉,他的脑子里想的永远是成功。这好像是一个基本素养。
假如说,你做一件事时,脑子里天天想着这事输了怎么办?一是没时间去想。二是内耗不内耗、累不累得慌?可能事还没做,就把自己耗完了。
我就是这个感受,真没想过。脑子里只想着好,做起来兴奋、有意思,而且用户也需要,我们的能力也能配得上,咱们就想怎么把它做对了。就这个感受,挺简单的。
造车九死一生。何小鹏说,小鹏正在从一个残酷竞争的死人堆里往外走。李斌说,蔚来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雷军感慨,没想到造车这么难,难到连苹果都放弃了。
少年心事当拿云。苏峻说,他没有去想过成功与否,他更关注当下。他说,新汽车行业是“谁得用户,谁得天下”,一定会有新势力死掉,也会有老势力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定是那些充分学习、吸收、变化,最后成型的团队。
帮宁工作室:你对汽车有敬畏感吗?
苏峻:那绝对(有)。不只是说对汽车。我做的第一件产品不是小米空气净化器,在那之前干过一两百件东西,栽的坑多得去了。
工业品的魅力在于,你看到它,就知道它的内涵特别大。
iCAR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核心用户喜欢、认同,最后形成某种品牌文化。
这个周期大概要多长时间?
比如说,哪一天iCAR变成我这里的一间会议室的名字,它就成功了。
第四个(会议室的名字)给iCAR留着?
反正是那个方向。我的特点是特别关注当下做什么,脑子里没有想过一定要到哪个规模、到哪个影响力、到哪个什么……真的,我真的不大去想象那些事情。
我就觉得,现在做的事情特别有意思。我是一个可能活在current time这个状态的人,我从来不去遐想那些东西。
这会是你最后一次创业吗?
不知道。我希望保持人生的开放性。
苏峻是个数码控。他的办公室案头,整齐摆放着一些数码产品、几本户外生活杂志,里间办公室用来存放他收藏的数码工业品,包括索尼、建伍、松下和苹果等。这些产品设计精巧,制造精密,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可称为经典。
苏峻喜欢搏击类运动。他说,博击类运动效率高,很短时间就能将身体锻炼到位;另一方面,做这类运动时极其专注,不会受其它事物纷扰,可以放空大脑,刷新自己。
造车需要这样的定力,也需要这样的冲击力。苏峻说,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