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退休,老公已退二线,人家都不想上班,他却经常上班。我很好奇家里有风韵犹存的老婆,他为什么还喜欢去上班,是不是身边有漂亮的女同事?于是,我曾去他单位悄悄找他,偷窥他在单位的状态,看到他孤独站在窗口的背影,才知道他已经活成无人问津的样子,也活出了一副让领导也害怕三分的样子。
所谓“退二线”,就是一些单位为了强行推进人才年轻化进程,中层人员达到女50岁、男55岁,不管身体情况、不管贡献情况、不管意愿情况,都要被“一刀切”地执行退出现职、改任虚职的“土政策”。有些老同志郁郁寡欢,有些老同志乐见其成;有些老同志一蹶不振,有些老同志自得其乐;有些老同志为老不尊,有些老同志活出精彩。经过观察,我觉得退二线后活得舒服的中年男人都具备这6个特征:
【1】坦然接受,自我调适。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大山。人生发财,靠康波。职场升迁,也有“公交车”效应,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错过末班车,永远被抛弃。尤其是某些单位强推年轻化之后,出现了诸如35岁、45岁、55岁等现象,比如,35岁之前提拔不了基层副职,45岁之前提拔了中层副职,55岁之前无法再升高层副职,就像错过了末班车永远被抛弃。
单位推行年轻化,给中层年龄结构画了“硬杠杠”,年龄就是“原罪”,不管你的能力、业绩和意愿,到了“年龄线”就要被“一刀切”。有时候,上级为了“优化”中层年龄结构,拔苗助长、火箭式提拔了一些嘴上无毛的小青年,又再次形成了“悖论”,他们年纪轻轻就要占据职位几十年,将来还不是要形成新的“钙层”吗?可是,现在需要年轻化,谁管未来如何呀!
前不久,单位领导跟55岁以上的中层集体谈话,有一些话说的很有辩证哲学的味道:单位里最不缺的就是人,所以,有的人做事是做贡献,有的人不做事才是做贡献。退二线后,就要退出实职,腾退办公室,不要干预年轻接任者的工作,你们啥也不做,不惹事,不添乱,就是给单位做贡献。
这一批55岁以上的老中层有的看得开,有的不适应,有的很是冷落,有的拎得清。我老公属于早有心理准备的,给他们说了一句话:恭喜大家喜提“缓刑”!大家笑问啥意思。老公说,单位执行55岁退二线一刀切,让咱们现在就退休但要缓期五年执行。大家哄堂大笑,说的太形象、太幽默、太自嘲了。所以,遇到退二线,最好的姿态就是坦然接受,自我调适。
【2】识趣退让,主动躺平。
在这个巨型的集团单位里,退二线是一项强制政策,一刀切也对事不对人,统统“下岗”走人。领导号召他们要顾全大局,其实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不服从也得服从,不情愿也要感恩单位。上面咋说有理,领导横竖说的都对。
单位领导在集体谈话中公开要求,老同志不做事就是做贡献,这种辨证哲学很有“味道”。其实,就是“鼓励”这一批老家伙主动“躺平”,别给领导找事,别给新人添堵。有位57岁的中层主任说,年轻人可别喷我们不做事,我们可不想“躺平”,我们是被单位“按平”的,幽默中透着心酸和无奈。
我只是一位妇道人家,还是想为职场中年说句“公道话”:按道理说,现在的职场出现了“悖论”,年轻人的买房、生活、生育、养娃等压力正是最大的时候,单位非要拔苗助长让他们坐火箭上位,精力不足、经验不丰富,却强推他们是“挑大梁”,让他们放弃家庭责任去干大事,让他们“两头”顾不上,老婆哭、孩子闹,只能失去生活乐趣。
而这批中年骨干明明正处干事业的黄金期,非要让他们去“养老”。这一批中年中层人员,老婆退休在家,家里无后顾之忧;孩子已成年,不需要操心受累;有房有车,生活稳定;身体硬朗,经验丰富,阅历充足,精力充沛,正是投入工作的好时节。单位非要违背客观规律和人性定律,让这一批正是事业黄金期的中年骨干“批量”下课,剥夺了他们工作和发展的权利。
单位要求他们退出实职、腾出独立办公室,统一搬进大通间里的格子间,远离原部门,远离新领导,目的就是让他们知趣离开,主动边缘化,别给在职人员添堵。这个大通间原来是仓库,后来改造成老同志的“安置所”,远离办公区,领导八百年也来不了一次,预示着单位对他们“放羊”了,“羊儿”来不来“吃草”,睁一眼闭一眼,爱来不来。
老公开始也不适应,很快就活得比较通透了,没办法,这是被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给打醒的,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通透也得通透,不放下也得松手,做不到“断舍离”,折磨的还是你自己!老公开启独享“边缘化”的日子,活出了让领导见到他也怕三分的样子。
【3】亮明底线,不受欺负。
有些老同志退出实职之后,没有了权势,很快就面对“人走茶凉、易受欺负”的现实。作为阅尽人间百态的老同志,还是要及时亮明自己的“底线”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老公退出实职后,接任他的年轻领导是交流来的,不懂规矩,打电话过来让他去办公室一趟,端着架子给他安排杂事,让他去跑腿做一点小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老公当场就发火了,审批项目那事你怎么不找我,这些破烂小事你倒是想起我来了。我去做这些破事不要紧,以后审批项目你是不是也让我签字啊,我拉着你去上级界定一下权责利问题?
有些老同志拎得清,有些老同志拎不清。比如,有些软弱的老同志就被小青年指挥得团团转,取快递、寄资料,也屁颠屁颠跑得飞快,一旦被人家用得顺手了,你想不干别人还不适应了。单位让你退二线,你可以做一些小事,那是情分,不做也是本分,但年轻人就不要蹬鼻子上脸了。
老公退二线之后已经做到位了,好事,不争不抢;机会,全部让出;测评,给你打勾;访谈,给你好评;没事不惹事,来事不怕事,但也“请”领导别给我找事,骑在我头上指手画脚,第一次就给他掀翻,及时亮明底线,宣誓主权,避免小人得志便猖狂、欺负到你的头上。
【4】形成默契,相处和谐。
退二线之后,如何处理跟上级领导之间的关系也是一门学问。作为单位领导,按照年龄画线实行“一刀切”也是无奈之举。人情社会里,没有“弹簧刀”,切谁不切谁,谁上谁下,领导根本摆不平的,“一刀切”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领导最期盼这些人不跟他闹情绪、捅咕事。
作为老同志要清晰地认知领导的想法,千万别跟领导过不去,跟领导甩脸子、闹情绪,既没有作用,也得不到好处,你给领导留面子,领导给你下台阶,你怨天尤人,恨天恨地,跟领导闹不愉快,只会导致一拍两散、老死不相往来的结局。
单位上的乱七八糟的杂事也确实多,领导让你参加理论学习你就参加,领导让你调查研究你就搞点研究,领导让你四不两直你就跑一趟,无非就是凑一个人数而已。有些事情,你拿不准该不该参加,你就看看领导的口气,他真想让你参加你就去,如果他只是客套一下你就借坡下驴。
如果单位领导对老同志不错,老同志也心知肚明,让举手就举手,让鼓掌就鼓掌,让打满意就打满意,让打优秀就打优秀,让你谈亮点就不说缺点,让你提意见就总结经验,让你畅谈过去你就夸赞事业辉煌。如果单位领导欺负老同志,老同志发起狠来,领导真招架不住,毕竟光脚不怕穿鞋的,老同志敢把经验介绍会开成“吐槽大会”,让单位领导吃不了兜着走的。最好的状态就是井水不犯河水,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彼此相安无事、风平浪静。
【5】轻松自由,安静自在。
单位对老同志的管理也是“悖论”,不让你做事,又让你上班。上任年轻领导没有基层工作经历,工作上不接地气,对老同志也要打卡考勤,彻底惹毛了他们。你不是让我们打卡吗?每逢上级来检查或考核时,他们都要跟上级实事求是讲点“真话”,直到把这位年轻领导调离了为止。所以,单位对老同志实际上是“散养”的,只是我老公喜欢上班而已。
老公愿意去单位上班,并非乐于奉献,而是喜欢享受这种独处、安静、安心的状态。单位有免费食堂,不用在家刷锅洗碗;单位有电脑网络,比家里冲浪更快;单位有空调暖气,不心疼电表走字;单位有丰富茶歇,实现咖啡自由;单位有运动场所,出汗后还能洗澡;在单位无人问津,在家里还跟我吵架;老公愿意待在单位看书写作,都有一点乐不思蜀了。
其实,我还没到更年期,保养得还不错,有一点知性美,带出去绝对给他长脸,配我老公那是绰绰有余的。社会进入“消费降级”时代,老公直接迈入“低欲望、零消费”时代。夫妻生活从“每周一歌”调整到“小说月报”,还想申请改版成“学术季刊”,气得我说你干脆直接改成“年报”吧。老公除了共享单车18.6元的包月费,几乎达到“零消费”的境界,日均支出不到一块钱。不过,老公作为山东男人,最大的好处是挣钱全部上缴,看老婆和女儿花钱很开心,就是对自己抠门到了极致,骂他就是“葛朗台”他只是嘿嘿傻笑,他把不花钱当成了幸福。
【6】喜欢独处,笑看不语。
老公以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两天没人叫他喝酒,就感觉领导不受重视他了,可能被边缘化了。当他如今真被边缘化了,应酬次数断崖式下跌,干脆戒酒戒烟、精简社交了。老同志自嘲道:以前喝酒不努力,现在努力找酒喝。现在,老公越来越喜欢独处了,享受这种安静、平静、恬静的状态。独处,不是孤独,而是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独处,是一个人的狂欢。
老公喜欢独处的最大收获,就是不再情绪波动了。老公在职时是一个“急性子”“暴脾气”,工作上追求完美,自我要求标准比较高,别人跟不上他的脚步,他就莫名抓狂发怒。他经常为工作上的“小破事”生一肚子“闷气”,我在家里经常给他做心理按摩。有一段时间,他犯严重的胃病,医生说导致胃病的主要原因是不良情绪,退二线后没再犯过胃病,看样子医生说得太对了,最大的收获就是不生气了,身体也健康了。
老公喜欢独处后,也看得通透起来,甚至喜欢这种人走茶凉的凄美,省去了非常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烦恼。其实,以前因为利益建立的关系,随着权力和价值的终结而消亡。难怪有人说,权力是男人的荷尔蒙,也是女人的玻尿酸。退休之后,想不开的人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看得开的人反而能迅速开启“第二春”。利尽人散,天经地义。曲终人散,默契散场。
老公喜欢独处后,变得平和很多。在单位,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喝茶;在家里,陪我散步,陪我做饭,晚上就刷着手机傻乐,不爱看美女,爱看农家菜园、围炉煮茶、铁锅炖大鹅,干家务时就单曲循环一首老歌,把声音开得老大,上次拖着地听歌,眼泪流了一地。
老公不再好为人师,微笑俯瞰社会。老公在职时喜欢好为人师,经常给别人指点江山,给下属讲大道理,给年轻人灌鸡汤,还特别巴心巴肺帮人家指路子、把方向。以前,人家看你的职位给你留面子,现在的年轻人恨不能乱拳打死老师傅,他们认为中年人就是绊脚石、拦路虎。好汉不提当年勇。老公现在学会了闭嘴,哪怕看年轻人做错事、走错路也微笑不语,永远记住:教育别人的不是你的教导而是南墙。
PS:人生在世不称意十有八九,关键看自己如何调适出精彩的生活。放眼宇宙,浩瀚星河,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渺小如尘埃,就要修炼自己要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境界。用我们退休人员的话说,年轻人挣钱是为了活着,我们活着就是挣钱(养老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果活不出生命的高度,我们就要活出生命的质量。人世间,除了生死,其他皆为闲事。您觉得呢?欢迎交流。
尼莫
我见过的都比较快乐,比上班好多了[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