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蜗居》才懂那一句“现在谁不啃老”背后,媳妇对婆婆的狠心

百合读书 2023-03-24 21:46:21

“现在谁不啃老?我们不啃他们,社会就要啃我们。你跟你妈说,把他能拿的钱全部拿来,不要怕,等她老了我养她。

这是《蜗居》原著中,海萍让丈夫苏淳管父母要钱买房的理由。

尽管丈夫说:“你有没有搞错?我怎么能我妈说“你老了以后我养你?那不是应该的吗?我养她是报答她以前养我的恩情,而不是还她现在给我买房子的债。

不过,海萍气急败坏,认为丈夫是明摆着不跟自己一心,她打算是的是把婆婆手里的钱全部拿过来。

确实,年轻人想要买房,自己手里又没钱,想让父母接济也很正常的心理,但海萍却没有想过,婆婆家里很穷,一年到头省吃俭用也攒不了几个钱,老人家身体也不算太好。

但海萍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她是这样说的:

你养你妈是应该,难道你养老婆孩子就不应该啊?你妈养你22年,你媳妇要跟你地80岁,要是长寿点能生活到90岁。

这样一听,海萍说得貌似也是事实,但是经她这么一说,又明显变了味。

的确,父母养孩子是责任,是义务,但孩子都已经长大了,明明父母手头也不宽裕,还要将年迈贫穷的父母手里那仅有的几万块钱刮走,又于心何忍呢?

在儿媳妇海萍的认知中,婆婆养丈夫那就是天经地义,给钱也是应该的,她穷就不该生下孩子,既然生了孩子就要无条件的帮扶,她说了这样一句狠心的话:

“你妈养你叫责任,她生你跟你商量了吗?我跟你结婚,可是你求着来的,你得心存感激,再说了你妈养你,又没养我,她只给我4万块钱,却买个终身保障。

几年前读《蜗居》也会同情海萍,觉得她是迫不得已还逼着丈夫问婆婆要钱,再读的时候发现,其实海萍并不是走投无路,她原本有很多选择。

比如在城市生存困难,可以去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城市,舒服地过日子,或者迟几年再买房,大部分人租房的生活也很幸福。

但海萍只想着把亲人们的钱搜刮干净,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过上好日子,这样的做法未免太过自私和冷酷了。

作为媳妇来说,跟婆婆的立场原本就不同,她自私一点为了小家也情有可原,可是不能因为自己而连累所有人,甚至都不考虑婆婆晚年生活有多艰难和辛苦,自己缺钱时,只想着把他们仅有的钱榨干,吃净,甚至连骨头都不愿意吐出来。

不过站在海萍的角度,她也很不容易,32岁了还穷得一无所有,跟着丈夫只能住在10几平的出租房里,经济上的拮据,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即便每天省钱,也无法过优渥的生活。

想起一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

没有物质做基础,再好的感情都显得骨感。海萍与丈夫是从校园走到婚纱的郎才女貌,然而穷日子,也让炽烈的感情变得鸡肋和无奈。

在没有满足物质基础之上,谈再多的感情,都显得苍白。

海萍为了自己的小日子能过得红火,只能逼着丈夫问父母要钱,当丈夫不好意思向父母开口时,她是失望的,哪怕是小别相见,她也对丈夫视而不见。

在《蜗居》原著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丈夫的双手在她身上游移时,她只是两眼无神望着楼顶,喃喃道:

儿子,儿子已经不认得我了,晚上翻身起来看见是我躺在他身边,会放声大哭,叫姥姥。我对他而言,跟街上的阿姨没有什么区别。

女人心中的苦,大概只有女人自己懂得。她思念儿子,但送回老家的儿子几乎都不认识她了,一点也不跟她亲。

想想海萍在城里,发了钱就赶紧打回家,生怕儿子吃一点苦,结果儿子却丝毫不记得她,看见她就哇哇大哭。

这种悲伤,换了哪个母亲,都觉得难受,都觉得是对孩子的亏欠。

记得我儿子在一岁多的时候,也是因为生活拮据而送回了老家,几个月后再见他时,只看到他眼中的陌生与受伤的眼神,只有内疚和自责。

但是年轻人的苦,不能转嫁到父母身上。年轻人生活的确很难,但老人家的生活更难,不能因为自己难,就把压力施加给老人家。

年轻人有手有脚,缺钱自己去赚,别让自己过那么安逸,生活总会变好的。

想一想,海萍也很悲哀,为了自己的好日子,逼着丈夫回家问父母要钱,逼着妹妹做了小三,也逼着自己吃清汤面,也要硬着头皮买房。

是虚荣,也是自私,更是超越能力的欲求。

每个人都想过得好一点,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不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更不能动不动就想着去“啃老”,更不能对婆婆那么“狠心”。

因为人生的苦,都要自渡,没有人不苦。

0 阅读:23
百合读书

百合读书

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的百合,读完10000本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