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这样的鸡飞狗跳的场景太常见了:
“你能不能别这么磨蹭?你都拖延多快20分钟了!”
“你这做事能力也太差了,总是慢悠悠的,越做越糟糕”
“我真的拖延到没救了,唉,我天生就这样”
除了抱怨和无可奈何,面对拖延似乎无解。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拖延是个人的自律性太差,不是懒就是执行力差。
我之前也这么认为,拖延就是因为不愿意走出舒适区,就是对自己不够狠,就是自律差的结果。
直到读了珍妮弗·香农的《告别拖拉磨蹭五步练习法》后,从心理学角度认识到,原来拖延并不完全是因为懒和不自律,相反正是因为太想“自律”,太想做好一件事,所以才拖延了。
想想看,还真是这样。之前我一直计划要做情感解读视频,结果拖延了一年也没有去做,也想去写女性主义方向的情感解读,结果也是原地止步。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归结的原因就是:自己太懒了,不愿意走出舒适区。
读完这本书后,才明白,原来我不是懒,而是太想要一个好的结果,又怕做不好,所以就索性拖延着。
这样看来,太想做好一件事,太在乎一个结果,太想一步登天,太想有极度“自律”的渴望,又碍于自己一时无法做到,所以就找了各种理由来拖延。
心理学上说:察觉即疗愈。
拖延并不是因为懒惰,也并不是真的愿意待在舒适区,而是一开始给自己设置了太多的心理预期,在畏首畏尾中,很自然就拖延了。
因为不做就不会出错,一旦做了就会有犯很多错,还会产生更多挫败感。
一直忐忑不安,一直止步不前的人,只是有了“犯错等同于失败”认识,这是完美主义者拖延的借口。
还有一种拖延是讨好者的心理,认为“我绝对不能让人失望”,哪怕自己的能力不足,也不愿意让人失望,一旦失望会心怀内疚。
而对抗者则抱着“无论怎样,也不能向他人屈服”。
无论是完美主义还是讨好者心态,或是对抗的心态下,最终最拿拖延作为逃避,反正不做就对了,就不会有纠结,也不会有忐忑。
但是消极的逃避,并不能使问题消除,反而会让人在情绪内耗中陷入恶性循环。
在《告别拖拉磨蹭五步练习法》中作者给出克服拖延的五个步骤:
第一,找到开始的动力。一个人被动去做一件事,肯定做不好,但一旦有了动力,主动想做的时候,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第二,驾驭情绪波动。每个人都会有情绪,重要的是在情绪中能驾驭自己,很快找到情绪的平衡点;
第三,消除干扰不分心。让我们拖延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干扰,要么是想做好而阻力太多,索性就干脆躺平什么都不做。消除干扰,才能勇敢前行;
第四,把任务变得可行。当一个任务不太容易完成时,可以将大目标拆解成小目标,这样达成目标就变得容易和简单了;
第五,为应对批评做准备。想不拖延,最重要的是抛弃完美主义,不要害怕犯错,更不要总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随时做好做得糟糕的准备,随时抱有接受批评心理准备。
即便我们再努力,也很难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不如从做回自己,不要在意别人说些什么,先去行动,即便多做会多出错,但在做的过程中,自己的觉知也慢慢提升了。
有了错误,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在错误中不断迭代,应对自己的脆弱无助,时刻提醒着:我是为自己在做,我做的每件事都发自内心,而不是依附于别人。
当我们对着糟糕的情绪,当对自己想要拖延时,越多练习向前一步,即刻出发,那么消极情绪就会越来越少,直至变得雷厉风行。
保持独立,做自己想做的事,别总想要自律到完美,不用害怕风雨兼程,只管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