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基质改良,六十天见效,便利店天台,营养需把控
在种植的世界里,草莓可是个很受欢迎的绿植呢。好多人想着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种上几株草莓,不管是居家的小阳台,办公室的角落,还是便利店的天台,都想让这红红的果实冒出来。可是啊,在种植草莓的过程中有不少痛点。
就拿很多地方的人来说,在家里种草莓,总觉得种的草莓长不好。有位北京网友就分享说,在自家阳台上种草莓,按照网上说的方法弄,可草莓苗就是病恹恹的,结的果又小又少。这其实就是基质的问题。土壤就像草莓的家,要是这个家不合适,草莓肯定长不好。
咱们先来说说基质改良。基质就像是给草莓搭的一个小窝,这个窝要是搭建得好,草莓就能茁壮成长。在华北地区,有像昌平草莓种植户王师傅这样的例子。他以前用的是普通的园土种草莓,结果发现草莓根系很容易生病。后来他就开始琢磨基质改良。他用了蛭石、珍珠岩还有腐叶土混合。一开始的时候,他也不确定这样改能不能行。从第一天开始,他就细心地给草莓重新换土,就像照顾小婴儿一样。
3天的时候,他就发现草莓苗好像有了点精神,原本耷拉着的叶子有点微微抬头的样子。这其实是个很好的信号。到了7天的时候,就能明显看到新叶开始冒出来了,而且这新叶的颜色特别鲜亮,是那种充满生机的翠绿。这时候他心里就有底了,知道自己这个改良方向是对的。15天的时候,草莓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茎变粗了,叶子也更多了。这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虽然长势喜人,但是好像有点缺肥。这就引出了营养把控这个要点。
营养把控可重要了。不同的草莓品种对营养的需求还有点不一样呢。比如说,红颜草莓这个品种,它很娇贵。在生长的前期,对氮肥的需求比较多,这样它的茎和叶才能长得壮。像章姬草莓呢,它在花芽分化的阶段特别需要磷钾肥。我有个云南的朋友,在他的小园子里种草莓。他发现云南的地势多样,土壤的肥力也有差异。他在种草莓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根据不同的土壤情况来调整施肥。他在天台种草莓的时候,因为有些建筑物挡住阳光的情况,草莓的光照时间不是很足。他就调整了氮肥的施用量,并且增加了多菌灵这种杀菌剂的喷洒频率,防止因为光照不足导致的病害。
咱们再说说六十天见效这个数据。按照王师傅的经验,如果基质改良得当,营养把控精准,在六十天左右就能看到草莓开始结果了。这不是随便说说的。他在华北地区的平地上,用改良后的基质种草莓,从一月开始换基质然后精心养护,到了三月的时候,草莓就红彤彤地挂满了枝头。这其中每个时间段都很关键。从开始的基质选择和调配,到中间根据生长阶段施肥浇水,再到后面观察病虫害及时处理。
像冷门的绿植品种,比如说智利草莓,它和普通的草莓品种在基质需求上就有不同。智利草莓对基质透气性要求特别高,王师傅在试种的时候,单纯用泥炭土它的长势就不好,后来加入了火山石,保证基质的透气性,智利草莓才慢慢长好。还有白兰地草莓,这个品种对基质中的微量元素比较敏感,比如锌元素,稍微缺一点,果实的发育就会受到影响。有位福建的网友在家里的咖啡厅天台种白兰地草莓,一开始没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结果草莓果实发育畸形,后来专门买了一种微量元素复合肥,按照比例施用到基质里,果实才慢慢恢复正常。
天台种植草莓也有很多特殊的要点。天台环境比较特殊,比如在华南地区的广州,天台温度比较高,而且有时候还有强风。在这样的天台种草莓,基质如果水分太多,很容易导致根部腐烂。有个广州的天台草莓种植爱好者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他在基质里加了太多的田园土,一到夏天,草莓根部就烂了一部分。后来他减少了田园土的比例,增加了一些蛭石和松针土,蛭石能保水,松针土有杀菌的作用,而且保水性也不错,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还有便利店天台这种特殊的种植场景。便利店天台面积一般不大,还要考虑到美观和顾客的体验。在种植草莓的时候,基质既要轻便,方便搬运和换盆,又要能保证草莓的良好生长。有个在上海的便利店店主,他就在天台种了一小片草莓。他用的基质是泥炭土、椰糠和珍珠岩按照2:2:1的比例混合。这种基质很轻盈,而且保湿效果好。他在这个小小的天台草莓园子里,种了几个不同品种的草莓,像红颜、章姬和白雪公主。他发现白雪公主这个品种,在这个基质里生长得特别好,而且果实特别干净,没有太多泥污,很受来店顾客的喜爱。
对于草莓的浇水也很讲究。在不同的地区,降水不同,浇水的方法也要调整。在北方干旱地区,比如河北,土壤容易干裂,浇水的频率就要高一些。但是在南方湿润地区,像江南一带,土壤的保水性好,如果浇水太勤,草莓容易得病。有个江苏的种植者就吃过这个亏。他看到草莓叶子有点发蔫,就以为缺水,然后猛浇水,结果没几天,草莓就得了叶斑病。后来他学聪明了,用小铲子插入土壤里2 - 3厘米,感觉土壤干了才浇水,而且每次浇水量也不多。
再说说草莓的病虫害防治。不同的基质环境对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影响。在透气性差的基质里,草莓很容易得根部病害。有个四川的种植户,他在一个封闭的花盆里种草莓,基质里几乎没有透气孔,结果草莓根部得了根腐病。后来他重新给草莓换了一个透气性好的花盆,在基质里加入了少量的河沙,改善透气性,又喷洒了一些杀菌剂,才把病害控制住。在果园地区种的草莓,比如辽宁的一些果园周围种的草莓,因为周围果树比较多,容易招来蚜虫。他就在草莓周围种了一些薄荷,薄荷散发的气味能驱赶蚜虫,这样就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在营养把控方面,除了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重点不一样,施肥的量也要合适。如果施肥太多,草莓会徒长,茎变得细长而脆弱,果实也会变小。有位湖南的朋友,在自家院子种草莓的时候,听说多施肥草莓长得快,就一股脑儿施了很多复合肥,结果草莓苗长得高高的,叶子很薄,果实却很少。后来他了解到施肥要适量,根据自己的土壤肥力和草莓的生长情况来施肥,草莓才慢慢恢复正常。
咱继续说回天台种植。在天台种草莓,光照管理也很重要。如果光照太强,像在重庆这种夏季阳光很毒的地方,天台草莓就容易被晒伤。有个重庆的天台种植爱好者,他在草莓旁边搭了一个简易的遮阳网,早上和下午阳光弱的时候把遮阳网撤掉,中午阳光最强的时候拉起来,草莓就长得很好。而在光照不足的地方,像在四川的一些山谷地区,天台种植草莓时就会在附近安装一些补光灯,保证草莓有足够的光照。
基质改良除了考虑地域差异,还要考虑土壤的酸碱度。草莓喜欢微酸性的土壤。在东北的酸性土壤地区,改良基质的难度就相对小一些。但是在福建有些地方,土壤偏碱性,在天台种草莓的时候,就要在基质里添加一些硫磺粉来调节酸碱度,让基质更适合草莓生长。
咱们再说说不同品种草莓的花期。像红颜草莓的花期相对较短,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在山东的一些温带地区,红颜草莓的花期如果遇到倒春寒,花朵就会受冻,影响结果。这时候就需要在花期来临之前,在基质里加入一些防寒的物质,比如干草等,来保护草莓的花和果。
在天台种植草莓,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空间利用。在一些小天台或者空间有限的地方,要合理规划草莓的种植布局。有个浙江的网友,在自己小小的公寓天台种草莓,他采用了立体种植的方法,用了一些专门的种植架,分层种植草莓,这样不仅节约了空间,而且还增加了草莓的产量。
从基质改良到种植管理,再到最后的收获,每个环节都要精心对待。从第一天开始种下草莓苗,就希望能在六十天左右收获那红红的果实。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种植场景来调整种植方法,把控营养供给,确保草莓健康成长。
最后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试过在比较特殊的场景下种草莓呢?比如在高楼大厦的天台或者是偏远山区的农家小院的天台。如果有,你们遇到了哪些独特的挑战和有趣的经历呢?希望大家可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