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动脉是人体颈部的一对重要血管,分为左右两侧,负责向头部和大脑输送富含氧气的血液。
如果这条输液管道出现狭窄,比如有斑块沉积,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颈动脉狭窄最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原因是是动脉粥样硬化。中国慢病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人群,40-49岁大概占6%;50-59岁大概占21%;60-69岁大概占41%;70岁以上大概占61%。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会导致血管壁弹性降低,胆固醇或脂质成分会在血管壁表面或血管壁内膜下方沉着,形成粥样斑块,血管内壁就会凸起来,就像是沉积在水管壁上的水垢。斑块越长越大,时间长了管道直径就会越来越小,从而导致血管狭窄。
其他比较少见的原因,比如大动脉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治疗或者外伤等,也会导致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以下问题
颈动脉发生狭窄后,就会影响血液流动,大脑供血就会受到影响。
轻度狭窄,也就是狭窄小于50%,如果没有引起脑缺血,一般没有什么症状;一旦引起脑缺血,也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一侧肢体短暂性无力或瘫痪,但几分钟、几小时内就能恢复过来,一般不超过24小时,这是非常典型的症状。
第二个典型的症状就是眼部症状。颈动脉进颅内前分出了一支动脉,叫眼动脉,一旦这个地方狭窄,眼睛会缺血,表现为看东西突然看不清楚了或者发黑,也是属于一过性的,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脑缺血非特异性的症状,可能表现为经常头晕,记忆力不好等。
颈动脉狭窄70%以上,为重度狭窄。颈动脉狭窄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脑梗塞。
斑块表面如果有溃疡,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很容易被血流冲击脱落下来;不稳定性的斑块也容易从血管壁上掉下来,血栓或斑块脱落都会堵塞脑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发生脑梗死。大面积梗死,严重的会导致完全性瘫痪,甚至危及生命。

这几种情况的颈动脉斑块易脱落
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斑块发生的位置,斑块的形态,来了解这个斑块是稳定性斑块还是不稳定性斑块。
第一,颈动脉发生的位置。颈动脉有主干,有分叉,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如果在颈内动脉分叉的部分有斑块,尤其是在颈内动脉起始端,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大,就会导致斑块不稳定;
第二,斑块形态不规则,就容易脱落;
第三,斑块前面有纤维帽,纤维帽很薄,不光滑,不完整。斑块它是有基底部的,有脂质核,有纤维帽,如果纤维帽越薄,脂质核越大,甚至纤维帽不完整了,破了,它就是不稳定的斑块;
第四,斑块表面有溃疡形成,容易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斑块就容易脱落;
第五,斑块以低回声为主。斑块脂质成分多,或者有一些出血,超声图像多显示是低回声的,属于不稳定性斑块;
第六,斑块里面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如果仅仅是点状的,新生血管不多,0-1级属于稳定性斑块,2-3级属于不稳定斑块。新生血管缺乏基底膜和结缔组织的支撑,脆性大,容易破,新生血管破了斑块就容易破裂。

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需治疗
发现颈动脉斑块,综合判断属于不稳定性斑块,那么就要给予干预治疗。
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70%,也就是轻、中度狭窄,没有明确斑块脱落的患者,可采取药物治疗。
抗栓治疗,目前使用最多药物是阿司匹林,这是全球首选的药物。如果一个药物不行,还可以联合氯吡格雷;抗脂治疗,目前用得最多的是减少胆固醇沉积的他汀类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
颈动脉重度狭窄,应该采取手术治疗,防止斑块破裂脱落,导致脑梗死。
目前手术治疗有两种方式,一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二是腔内介入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最经典的,也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式之一,通过切开把血管里边增生的内膜和斑块全部切除掉。腔内介入治疗,也叫颈动脉支架术,在大腿根部或者上肢做穿刺,把支架放进去。
颈动脉狭窄早发现是关键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建议40岁以上定期做颈动脉超声筛查,一般来说一年检查一次就可以。
对于高危人群,比如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患有免疫系统炎症,要早点进行筛查,筛查频率听取医生的建议即可。
有家族遗传史,比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血管内膜受损要比普通人早得多,属于高危人群,也要早点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参考资料:
医学微视官网 - 邹英华 主任医师《颈动脉狭窄》
医学微视官网 - 何文 主任医师《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本文版权归医学微视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ID:yixueweishi),谢绝直接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