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帅重生到80年代卖牛蛙》发财的BUG里有啥破绽?

喜欢侯历史 2025-03-12 17:12:35

最近迷上了重生为题材的动漫,听着作者的意淫,听着作者的胡思乱想,颇为有趣。然而说句老实话,这些脑洞大开的胡编乱造破绽太多了。

一、没钱无法消费

整个前三十年,最大的问题是没钱。不仅农民没有什么钱,工人也没钱,就是企业,就是政府,一样是没有钱的。没有钱,自然就无法消费。

没钱这个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直到九十年代,没钱都困扰着各地政府。且来看《侯卫东官场笔记》里益杨县政府因为没钱出的问题吧:

(1)因为没有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沙洲市交通落后,益杨县的交通建设年只能修连接市区的主干道,县道只好放着。

“老秦,过来坐,你来说说上青林公路的情况?”

对于先修哪一条路,县里意见并不统一,李县长分管交通,已经做了两套方案,其中一套就是在94年修通上青林公路。

马县长背靠在沙发上,眼睛余光似乎看了侯卫东一眼,就专心听秦飞跃讲解,秦飞跃显然经过了精心准备,汇报得很是流畅,也抓住了重点。

马县长表情严肃而专注,秦飞跃汇报结束后,他道:“现在看来,修上青林公路有三个好处,一是将青林、李山五个镇连结了起来,二是盘活了上青林的矿产资源,三是上青林公路的毛坯已经弄出来了,可以为县里节约一大笔经费。”

侯卫东暗自佩服:县长就是县长,一语中的。

“以我的看法,交通建设年,并不是全县每个镇都同时修路,还是应抓住重点,集全县之力,先将连接沙州和吴海等地的干线上档升级,李县长,公路等级一定高,修一条就要成一条,彻底改变益杨县对外交通不便的现状。”

马县长又道:“至于上青林公路,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毕竟是局部问题,先放一放,就不纳入94年计划。”

侯卫东心里一急,就看着秦飞跃。

秦飞跃心里也急,他字斟句酌地道:“马县长,上青林山上有石灰石和煤,储量极大,如果开发出来,五年之内,至少可以增加五百万税收。”

马县长很舒适地靠在了沙发上,道:“县里经费也捉襟见肘,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先修通干线,这个方针不能变,新来的祝书记支持我的想法。”

听马县长这样说,秦飞跃也就不好多说。

(2)因为没有钱,益杨县交通局只能拖欠个体户和私营老板提供给工程建设的石子款,老板们拿不到款,只能拖欠工人的工资,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

不仅如此,80-90年代企业互相拖欠,形成了严重的三角债问题,旷日持久。

A、昨天侯卫东打了电话以后,曾昭强和他就将资料调来看了看,这一看不禁吓了一跳,光是碎石这一项,就需要付给上青林五个石场120多万,还不包括数量巨大的片石,此时交通局帐户里只有几万的日常生活费用,根本无法提前支付各种材料钱。

朱兵知道侯卫东、秦大江、曾宪刚等人都是新入行的,没有多少钱,能撑到这个时候,已经算不错了,只是确实无钱,他也无计可施,只能既定方案,先采取安抚政策,再由曾昭强来杀下马威。

几个人随意地谈了一会,一个穿着套装的漂亮女子就走了进来,她手里拿着一个紫砂茶怀,放在桌上以后,对朱兵道:“曾局长上来了。”

过了一分多钟,曾昭强出现在会议室大门,他梳了一个大背头,穿着藏青色西装,暗红色领带,表情严肃,很有些派头,来到会议室以后,也不理人,坐到他的固定位置,端起紫砂茶杯细细地品了几口,这才抬起头,扫视了几眼坐中的诸人,再对朱兵道:“上青林几个石场老板都来了?”

朱兵点头道:“到齐了。”然后一一介绍道:“这是狗背弯石场的侯卫东,这是秦家石场的秦大江。”

介绍完,曾昭强看了看手表,道:“今天跟大家见面,讲讲我的想法。”

众人都安静地看着曾昭强,耳朵都竖了起来。

曾昭强挥了挥手,道:“沙益公路是县政府重点工程,随着沙益公路的开工,制约沙州发展瓶颈将被打破,所有参加沙益公路建设的单位和个人,都是益杨发展的功臣。”

侯卫东暗道:“先扬后褒,看来形势不妙。”

曾昭强话锋一转,“益杨是穷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修公路的资金非常紧张,现在县财政资金没有到位,各位的材料款,只要暂时拖欠,不是我不给,实在是没有钱。”

秦大江等人脸就变绿了。

习昭勇是公安人员,见过大场面,就道:“曾局长,你大笔一挥,就付点钱给我们,否则我们将被迫停产。”

曾昭强瞟了习昭勇一眼,道:“当初签合同的时候,说得清清楚楚,如果当初觉得全垫资有困难,就不要签协议,现在工程进展了一半,没有特殊事由,就必须严格按照合同办事。”他顿了一顿,加重语气道:“我喜欢和讲诚信的人打交道,讲诚信,是我们继续合作的基础,交通建设是长期的过程,今年完不了,明天也完不了,各位老板如果想做得长久,就一定要讲诚信。”

说到这里,曾昭强对朱兵道:“朱局长,哪一位老板想结帐,也可以,但是丑话说在前头,今天结了帐,以后就不要和交通局打交道了。”

B、吃完饭,五人无心在益杨潇洒,便准备坐客车回益杨,五个人由于垫资太多,个个都是缺钱花,到了车站,大眼望小眼,都不主动买车票,最后还是侯卫东面子薄,掏钱为众人买了车票。

这一路上,五人都是心事重重,石场要维持运转,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可是能借的钱都借遍了,而且每个人都在基金会贷了款,实在难有新的办法了。

侯卫东除了找家人以外,只有找蒋大力,可是上一次借了蒋大力三万,再次开口,实在有些为难。

回到狗背弯石场,他就把在狗背弯做工的三十多位村民召集起来,老老实实讲了现状以后,学着曾昭强的手法,道:“各位,你们在石场干了四个多月了,我从来没有拖欠过工资,如今交通局一分都没有付,我实在是没有钱了,这一个月的工资我只能打欠条,如果愿意干,明天就继续来上班,不愿意干的,就给我明说,我想办法也就将这个月工资付了,但是,以后你就不能在石场上班了。”

“这事不必现在答复,回去和家里头的人商量一下,愿意干的,等交通局付了款以后,每人每个月增加五十元的延误费。”

侯卫东信誉一直良好,在石场向来说一不二,村民们也很相信他,他们也看到了实际困难,大部分表示愿意继续干,只有少数村民担心拿不到工钱,就没有当场表态。

基本解决了工钱问题,侯卫东又要开始为电费、炸药费等基本费用操心,这些都是必须拿现钱来支付的。

为了筹钱,侯卫东明白了困兽是什么形象,更明白了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3)《文帅重生之买牛蛙》里有一个梗,就是80年代一天卖牛蛙就挣了4000块,很快成为万元户,你细细的琢磨,就会发现里面至少有三个破绽:

A、80年代猪肉是6-8毛钱一斤。故事的牛蛙是5毛钱一斤。

问题是:牛蛙去掉外皮、内脏和骨头,肉只能有一半,也就是说一斤牛蛙肉的价钱是1元钱。

牛蛙比猪肉都贵,大家为什么要买牛蛙吃呢?

B、为什么80-90年代大家喜欢吃猪肉?觉得猪肉香?因为猪肉里有大量的脂肪,能满足人们对油脂的需要。包括渔民,天天吃鱼吃虾,还是要卖猪肉,因为鱼虾这些东西只能提供蛋白质,而不能提供脂肪,属于不好的肉。所以,那时候人们买猪肉,都喜欢买膘厚的,脂肪多的,买了瘦肉还要嘟嘟囔囔。

牛蛙都是瘦肉,比较柴,凭什么卖的比猪肉还贵?你当人们傻么?

C、野生的牛蛙食量很大,一天吃一两的昆虫、小虾、小蟹、小鱼、小蛙、蝌蚪、蝾螈、幼龟、蛇、鼠类等无脊椎和脊椎动物,还吃种子、叶子、花朵。 80年代分田到户,农民都在地里头刨食。野生牛蛙一亩地最多100只,按照一只牛蛙1斤算,挣4000块至少要8000只牛蛙,也就是说要在800亩地里才能抓够,大约就是一个晚上抓光一个村子的土地才能完成任务。

养殖的话,一亩地最多养殖牛蛙1000只,牛蛙的生长期是5-7个月,按照一只牛蛙180天*10克/天饲料计算,8000只牛蛙就是32000斤饲料,按照1毛钱1斤饲料计算,一天卖掉的牛蛙需要投资饲料3200元。一年365天卖牛蛙200天,光饲料费就是64000元。还不算批地、建设场子、人工、仓储、打药、技术的费用。

文帅如何养得起?

D、文帅的牛蛙是卖到县属企业的食堂里的,一天500斤,听起来确实不多。

但是,一斤牛蛙出肉0.5斤,吃炒牛蛙至少需要2斤牛蛙肉,也就是一盘2元。

那时候的工人们一个月的工资按照40元计算,一顿饭不算主食就是2元,去掉了工资的1/20,相当于现在5000块工资的人花250多元吃一顿饭,偶尔为之是可以的,但是天天吃怎么可以?

须知,500斤牛蛙就是250斤牛蛙肉125盘炒牛蛙,大约是200--300人天天不停地如此消费啊。

0 阅读:0
喜欢侯历史

喜欢侯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