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出发点可能是好事的事情,如果经不起逻辑的推敲,很可能成为全民的笑柄。
比如一千多年前的潘小姐和西门先生的爱情故事,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原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如果叠加熬给前夫的药,影响力直接贯穿了上千年。比如同样是想提升城市形象,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淄博和哈尔滨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上海和三河市,其效果明显就大打折扣了。统一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显然,稍有逻辑思维的人都清楚,统一制式的门店招牌,不属于前述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禁用人类已经实践了上千年的红色、黑色和蓝色,也不属于前述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所以,沦为笑柄的原因,是措施的制定者,没搞清楚发展的逻辑顺序,以为统一了门店招牌,就是提升了城市形象。殊不知,来自淄博的经验表明,由交警主动来站岗、维护秩序的、充满了烟火气息的烧烤摊,才是城市最大的形象。差异化的门店招牌,以及差异化的商品或服务特征,和其背后统一的童叟无欺、安全可靠的质量标准,才是城市服务行业最大的特色。在哪里,才需要统一所有的标准?答案只出现在工业领域。措施的制订者,希望用工业化的方式,来发展服务业,其效果自然是南辕北辙、希望越大、失望越多。回到三河市,我们如何衡量一个区域的发展?占全国或全省同期的百分比,是更为公平的对比方法。过去二十多年间,三河市GDP及第三产业占全国同期的比重,分布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