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杨辅清死的时候,应该是有点不甘心的。
他低估了时代的无情,也高估了自己的运气。
十年的隐姓埋名换来的不是东山再起,而是福州城的一场凌迟。
曾经的太平军名将,那个从湖州突围、从上海逃生、从澳门蛰伏的男人,终究没能逃过这场宿命。
为什么会这样呢?
1864年,湖州城破,太平军已经是风中残烛。
杨辅清本可以选择死战,但他偏偏不是那种看不到局势的人。
主力突围之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自己的人化整为零,各自逃命。
这个决定救了他,也救了不少兄弟。
毕竟,清军的目标是幼天王洪天贵福,没人会太在意一个断后的将领。
他剃发易服,混进人群,从湖州一路辗转,最终抵达上海租界。
这个地方是个好去处,西方列强的地盘,清政府的手伸不进去。
兜里还有点钱,他买通了人,上了一艘开往广东的黑船。
那时候,他心里应该在想,自己至少还有机会。
这机会,他整整等了十年。
——
杨辅清不是个甘于平凡的人。
澳门的日子虽然安全,但他心里那口气一直没散。
他尝试过东山再起,甚至传言去旧金山找过三合会,但都没成。
真正点燃他复国梦想的,是1874年。
这一年,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开始在东南沿海招募团练。
时局动荡,正是浑水摸鱼的好机会。
他带着几个湖南老兄弟,投奔福建陆路提督罗大春,打算借团练的名头,慢慢积蓄力量。
可惜,他低估了清军内部的眼线。
军营里有人认出了他,甚至还是老熟人——马融和,曾是英王陈玉成麾下的骑将。
这人一眼就认出杨辅清,毫不犹豫地举报了他。
福建总督李鹤年听说抓到了“太平军大人物”,二话不说,直接送他上了凌迟的刑场。
——
有人说,杨辅清的失败是因为太过执着。
他明明已经逃出生天,却偏要再折回来,结果把自己送上了死路。
也有人说,他只是个不甘心的人。
他曾封王拜将,掌兵十万,如今却要窝在澳门做个无名小卒,这种落差,换谁都难以接受。
但历史是残酷的。
太平天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他的挣扎,不过是回光返照。
最终,福州城的刑场上,他的生命被一点点剥夺,而他的梦想,早已在湖州城破的那一刻,化作了泡影。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