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表态!如何看待外资高调唱多中国股市?

郭一鸣 2025-02-07 10:24:39

昨天一份德银的报告火了!根据财联社报道,德意志银行2月5日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投资者今年将认识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优势,而DeepSeek的推出更像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斯普特尼克是指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斯普特尼克1号人造卫星,一举击败美国率先进入太空)时刻,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会消失。报告认为,今年中国资产表现将超越其他地区。A股和港股的牛市已自2024年开始,中期将超过此前高点。

这份报告里有两个重要的关注点:一个是估值折价将会消失;另一个是A股和港股的牛市已自2024年开始,中期将超过此前高点。估值折价消失,指的是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现象不再存在,即股票的市场价格开始反映其真实的价值。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市场对该股票的预期改善或实际基本面表现优于市场预期时,这将使得机构和投资者预期改善。而中国股市将超过此前高点,这可能令市场情绪高涨。因此,这个预测很大胆,也的确比较罕见。

那么,如何看待德意志银行这份唱多中国股票的研报呢?

回顾历史长河,外资唱多中国资产早已不是个例。2008年,全球被金融危机的阴霾所笼罩,中国果断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经济迅速复苏。那时,众多外资机构纷纷发声唱多,将中国市场视作全球经济的避风港和增长新引擎。然而,现实的股市走向却并非完全按照唱多的剧本发展。2015年上半年,外资持续唱多中国股市,一时间市场资金如潮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好景不长,由于市场内部存在杠杆过高、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等隐患,股市随后陷入剧烈波动,牛市的持续成为泡影。再看2023年初,外资再度集体唱多,可股市在短暂上行后,一路下行,创下近5年的新低。这些过往案例清晰地表明,外资唱多与中国股市走出牛市行情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股市的走势是由诸多复杂因素交织决定的。

不过,纵观当下国内经济现状,外资唱多并非毫无依据,其背后的部分逻辑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从经济基本面来看,中国拥有规模庞大且极具活力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制造业领域,凭借完备的产业链条、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持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核心枢纽。从传统的纺织、家电制造,到高端的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服务业方面,随着数字化进程的飞速推进,金融科技、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科技创新层面,以人工智能、5G 通信、量子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领域,中国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字节跳动在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内容创作与传播领域,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华为在 5G 通信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宇树机器人、DeepSeek 的横空出世,更是吸引了全球目光,有望重塑国内科技价值,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注入强大动力。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股市有着自身独特的运行规律和表现逻辑。宏观基本面,政策、流动性等都可能影响股市具体走势。当下,宏观基本面看,尽管当前经济呈现出修复态势,但内需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导致经济全面恢复的步伐较为缓慢,企业盈利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货币政策方面,国内政策保持宽松,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这无疑有利于市场整体向好发展,外资唱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海外资金回流。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缺乏长线资金的有力支撑,市场想要持续向好,仍需经历波折。

综上所述,对于外资的唱多,我们切不可盲目跟从。一方面,外资唱多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复杂的利益诉求。部分外资机构可能出于自身投资布局的考量,通过唱多来引导市场资金流向,以便在合适的时机获利离场。另一方面,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仅仅一个唱多因素并不能完全左右股市的走向。投资者需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的各种因素,结合自身的投资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制定出合理的投资策略,才能在资本市场中稳健前行。

2 阅读:108
郭一鸣

郭一鸣

财经评论员 广播电视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