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辨伪方法

钱币大学堂 2025-04-18 15:41:45

银元辨伪方法一是材质的辨别,这个较简单,常用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指甲夹住银元的中心点,对准银元的吹一口气后再将银元移动耳边,能听到清脆、悠长的金属响声则为真品。二是银元年号与“净度”的辨别,这个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过如果细心点,也能通过银元表面的平整度、新旧光泽度上发现些蛛丝马迹。

银元的价值体现的两个方面:一是年号,越是久远的越有价值;二是银元表面的“净度”,因为银元在流通过程中,往往会被钱庄或是大户人家盖上专属戳记,经常流通的银元正反两面都会被戳上满满的印记。银元戳记越少,价值越高。很多买卖银元的,为了提高银元的价值,一般都会对银元的戳记进行修补。一、银元真伪辨别的方式和方法

一是材质的辨别,这个较简单,常用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指甲夹住银元的中心点,对准银元的吹一口气后再将银元移动耳边,能听到清脆、悠长的金属响声则为真品。

二是银元年号与“净度”的辨别,这个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过如果细心点,也能通过银元表面的平整度、新旧光泽度上发现些蛛丝马迹。

近年来银圆收藏不断升温,其主要原因是银圆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材质价值被人们普遍接受。因利益驱动,银圆作伪一直是古玩做假的“重灾区”。作伪技术不断改进,仿制花样不断翻新,上当受骗者屡见不鲜。

1、银质辨伪

辨别银圆的真假,首先从辨识银质真假说起。银原子序数47,元素符号Ag,不易氧化,柔性好。真银光泽柔和,润白色。银的成色越高其泽度越白,真银圆清洗后雪白照人。银圆硬度低,两块银圆相叠摩擦有油润感,听不到金属磕碰声音(外国银币或凸凹不平的银币除外)。假银圆或钢铁做胚、或铜铅做胚、或铝锡做胚,或金属粉末水泥合成做胚,其色度偏暗,无光泽。假银圆用火烧后便“丑态”百出,有断裂的、变形的、散化的,真银圆火烧不变形、不变音,清洗后雪白有亮光。假银圆清洗后泛黄、泛青、泛黑或泛灰。辨别银质是收藏银圆的前提。

2、听音辨伪

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对准银圆中心,或者用中指托住银圆中部,用另一枚银圆撞击,声音清韵柔和的是真银圆。声音尖高的是钢铁做胚假币,声音嘶哑的是铜锡合金做胚假币,声音沉闷的是“银包铜夹馅”假币,无声的是金属粉末水泥合成胚假币。过去传统的鉴定银圆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两指甲尖掐住银圆中心,用力猛吹,能听到轻微韵音的是真银圆,无韵音的是假银圆。这种方法一是要听力好,二是切忌手指与银圆接触面过大,三是要猛吹快听。听音辨伪是识别银圆的基础。

3、包浆辨伪

传世银圆表面有一层氧化银,就是人们常说的包浆。包浆主要有浅黑色、浅灰色、浅橙色和粟壳色。用鞋油擦涂和蜡火烧烤出来的包浆呈重黑色,一眼便识。辨认包浆是识别银圆的有效方法。

4、锈色辨伪

银圆停止流通后,存放不当会生锈。传世银圆锈层很薄,呈墨绿色。出土银圆一般锈层较厚,局部锈层凸起。两枚银圆锈在一起,磕开后,表面有分布不匀的白色亮点,迎光而视闪闪发光,俗称“泛银”,泛银现象是无法作伪的。陪葬出土银圆多数泛酱红色,局部有绿色锈斑。水坑银圆通体泛绿锈。真银圆的锈色是历史的烙印,很难去掉,用碱水沸煮而不退。假银圆人工做作的锈呈淡绿色,用指甲就能刮掉,用针扎在上面可直立不倒,用碱水沸煮半小时便锈色全无。假银圆的锈用鼻子闻有腥味,用舌头舔有酸味。锈色辨伪是识别银圆的关键。

5、擦痕辨伪

银圆在流通过程中,因摩擦、磕碰所致,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些痕迹用放大镜观察,或轻或重、或长或短,布满全身,凸出部位磨损相对较重,凹低部位磨损较轻。假银圆的擦痕多用砂纸打磨,极不自然。凡是磨损有悖常理,痕迹分布不自然,一般多数为假银圆。晚清及民国时期的钱庄或银号有在银圆上打戳记的习惯,凡是有戳记的银圆很少见到赝品。

6、文字辨伪

真银圆不论是汉字、满文、藏文、维吾尔文或英文都是流畅隽秀,清晰可辨。假银圆文字笔划软弱无力,粗细不匀,有的模糊不清。龙洋中间的满文不显或模糊不清的,一般不要购买。

7、工艺辨伪

我国真品银圆大多数为机制币,造币设备冲压力一般为5-6吨,银圆表面平滑如镜,图像立体感强。早期假银圆多系翻砂作伪,边道发毛,有手工锉边痕迹,内齿粗细不均,外齿宽窄不等,用放大镜观察币面有砂眼或不规则的凸凹。银圆制造,轧边为单独工序,真银圆边齿一般呈梯形状,内齿精细,大小一致,厚薄一致。假银圆非大即小,非厚即薄。

8、重量辨伪

清末龙洋和民国流通银圆,主币重量大多数为旧制七钱二分,每钱约合3.7克。“库平”系清政府征税所用量衡标准,1908年清政府规定库平一两等于37.301克;“足纹”乃清政府法定标准成色,其含银量93.5%;“关平”为近代中国海关收税量衡标准,关平一两约合37.799克;“漕平”为清政府光绪二十六年以后采用征收东南各省漕粮所用量衡标准,一两约合36.65克;“湘平”是晚清及民国前期湖南及新疆量衡标准,一两约合36.13克;“厂平”是清代吉林省所用量衡标准,一两约合35.86克;1933年民国政府公布《银本币铸造条例》规定,每枚银圆重量为26.697克。真银圆每枚重量在26.5克~26.7克之间都为正常。假币的重量非重即轻,很难与真币重量一致。欢迎留言交流!聊聊你的看法!更多钱币收藏干货知识分享、市场最新资讯,请大家点个免费的关注、免费的赞,谢谢大家!

0 阅读:1
钱币大学堂

钱币大学堂

传播钱币知识,弘扬钱币文化,分享收藏经验和市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