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这本书叫《美国鸟类》。2018年12月,这本书曾拍出732万英磅的高价,一举成为世界上最贵的书。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能卖的这么贵,毕竟,据说由美国鸟类学家、画家和博物学家詹姆斯·奥杜邦在1827年创作的这本书目前存世119本,绝对不算稀罕物。
要说特别之处,大概就是本书中涉及的400多种生活在美国的鸟类,都是以1:1的比例描绘在书中的。这也就意味着这本书很大,长度达到了1米,宽度将近70厘米!《美国鸟类》曾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和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颇为传奇的是,这本书还曾经被偷盗过!
故事发生在2004年,四个在校大学生(艺术生、体育生、成绩优异的学霸)闲来无事,忽然以各种盗贼电影里的桥段为作案参考,试图从肯塔基大学的图书馆偷出这本巨大无比的《美国鸟类》!
最后,毫无意外的被“生擒”!大好前途尽毁!我只能慨叹,也不知道这些读书人是不是读书读傻了,居然去偷这样一本目标极大的【物件】!
当然,这件奇事儿还被改编成一部叫做《美国动物 American Animals》的电影。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作品不算老,2018年的,比较有趣。
怎么说呢,像《美国鸟类》这种书在我眼中可能没啥实用性——当然,如果收藏升值算实用性的话。事实上,世界上还有太多【好看】但【似乎】在今天看来没啥实用性的冷门书,比如这本《凯尔经》。
这本书约在公元800年,由苏格兰的一位天主教修士绘制,制作那是相当的精美。但是,这本书却有大量单词遗漏等错误。
这本《凯尔经》最大的特点就是【好看】,大量的彩色图案让整本书看起来活力四射!结实的牛皮纸让本书亲历时光的沉淀更显得古色古香。
围绕这本书,同样有一部电影,这就是那部大名鼎鼎的《凯尔经的秘密 The Secret of Kells》。剧情有点像爱尔兰版的《天书奇谭》。
另外一本冷门、好看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叫《寻爱绮梦》——话说这个翻译也太东方太文艺了。它的原名是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它被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最美书籍,但原因是为何,我不太懂。也许是本书中的那172幅精致的木刻插画?
当然,这本《寻爱绮梦》之所以出名,还在于这本书极为难懂——书中的很多词语不仅来自意大利方言,还有大量拉丁文、古希腊文,甚至很多语词还是作者自创的。然而,这本书的作者与插画者是谁,出版者也没有留下任何资料。
总之,人们的猎奇心理让这本书问世后的几百年中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有点“西方红学”的意思。
以上提及的这三本无价之宝,我是从一本名为《伟大的书籍——改变历史进程的72本书》了解到的。
这本书很大(比一张A4纸还要大一圈)很重(差不多有4斤),其中挑选了从公元前3000年到现代的历史长河中,相对最有特点的书籍——
书中挑选的书籍涵盖了祭文、小说、喜剧、诗集、寓言、童话等多种体裁;包括文学、数学原理、经济论述、自然科学、医学等各个领域。
然而,这样一本图文并茂,且图片极为精美的大书,恐怕更适合作为收藏品或者礼物。说真的,这样的大开本是不太能【轻松】捧在手里阅读的,但为了用大幅图片展现那些古书的细节,又必须用足够大的版面。
同时,作为一本从DK出版社引进国内的西方书籍,《伟大的书籍:改变历史进程的72本书》对中国的书籍关注比较少,基本都是西方学者相对熟悉的书籍。
此外,这本书原版收录了【75】本(参考下图),目前还不知道是哪3本被剔除了。
平心而论,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一度让我颇感吃力,毕竟,《伟大的书籍:改变历史进程的72本书》可能更像是一本精致的画册,而非可以提炼出大量【知识点】的工具书。
书中提及的大量书籍都是博物馆中的珍品,而且并不具备【实用性】,其实离大多数读者都很远;本书对这些珍品的介绍,也只能是用几百字的篇幅粗略聊聊,让人总觉得颇有遗憾。
不过,换个角度看,正因为这些书极为冷门小众,反而可以成为一种参考素材。于是,这本《伟大的书籍》倒是可以成为一本“参考目录”。
最后,聊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这个新品牌——有书至美吧。
“有书至美”秉承“以艺术为名向生活致敬”的出版理念,推出的书籍基本都是文化艺术、建筑园艺、生活方式、美饌佳酿等方面的精致大书。如果从受众层面看,由于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些品类很难出现畅销书,而像悬疑小说、心理治愈、职场励志等偏大众的品类,几乎每个月都能出爆款。
这就意味着,哪怕【有书至美】推出的某款新书质量再高、口碑再佳,在目前这个出版业的日子并不太好过的当下,恐怕很难保证持续漂亮的销量。
其实小品类书想要破圈儿,核心恐怕就是尽可能扩大受众,比如采用更通俗的表述来降低读者的阅读门槛,改变书籍的尺寸便于阅读,或者改变书籍的装帧方式使得图片更容易展示等。
想聊的暂时只有这些啦!祝您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