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情》这部水墨风动画,其中有什么内涵?

铭桉看国际 2023-10-13 13:39:01

吸收世界杰出的古典音乐文化信息,实现多元化文化的包容

曾几何时,我国动画的情景音乐不是也有非常好的表现吗?水墨动画片就是中国动画向世界动画界的很好地展示。

它把传统的中国写意水墨画与新的民族文化的融合,带入到了动画领域中,因此,绘画手法和留白意境才仿佛新鲜血液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滋润。

我国的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以及之后的《牧童》,直到1988年《山水情》为止,中国水墨动画经过近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形成水墨动画的整体构架。

如果说《小蝌蚪找妈妈》用水墨动画的形式已经赋予我国水墨单张画以运动生命的话,那么《山水情》则描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灵气。

因为中国的灵魂———中国道家的思想和禅宗明心道法,已被深刻融入进去了。

整部作品充满了诗意,画面构图充满了水墨的山水风情,让人沉浸、让人陶醉、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永远在回味之中。

已经接近完美的《山水情》,里面的动物和人物的动与静都完全沁心在国画的写意之中,让人看过仿佛身临其境,身心愉悦。

《山水情》在那个年代来说,还在幽美的山水背景之间加重了留白的比例用大写意的笔法出现,已经有了超前思想,更不用说在背景音乐中又大量使用了中国古老的琴曲,这就更极大丰富了这部美术短片的历史内涵和悠远的中国文化,继之而来的是,《山水情》荣获了多项国际奖项,堪称当时中国三十年拿奖的动画片之最。

但又叫人们很可惜、很失望的是,水墨动画从此在中国动画史上成了绝唱,因为在它之后,我国再未出现过一部堪称成熟的水墨动画作品。

我们再来看,极为有表现力度的声音也贯穿在《山水情》全片之中。在影片中,背景环境声也非常丰富:像芦笛声、杨琴声、流水声、微风声、鸟鸣声、蛙叫声,叫人应接不暇。

最为特殊的是它的配音。全片没有一句对白,但是音乐却能准确地表达出所有的故事和情感。

每一种声音符号的出现都成功的表现了影片的意境以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多方运用声音的符号则又给观看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影片又是怎样表现声音符号这一特性的呢?那就是通过少年那欢乐轻快的笛声,把他天真、活泼的个性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很好的呈现。

那老琴师悠扬的琴声则又在全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它的琴声犹如高山流水,时急,时缓,时畅,叮咚、叮咚,流向远方,很是富有感情色彩,恰当、巧妙的以音乐为主体推进画面,充分表现了老琴师这个人物的变化快速、却又对自己坚定信念不动摇的复杂心理层面,所以说他在片中起到了很好地烘托主题作用。

随着情节的展开,此时的琴音,为影片的后期赋予了生命力。片中的人物,师徒二人,有着不同的激情,特别是当师徒即将分离的高潮部分,则以高亢激昂的琴声来表达着人物深厚的师徒之情和依依不舍的情感,作者选用尖锐的带有非常强劲表演力和感染力的琴声,来体现体现着少年心理的变化。

这样的手法,就会很好地揭示与传承一种文化和精神,传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传承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传承古老与现代的美德。

音乐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啊!它仿佛是天使,是让人们精神愉悦的强针剂,是精神食粮,但又是一种形式客观存在的奇妙符号,是无法借助光影以实物的形式呈现自身和立体空间,具有抽象性和对空间描述能力的具象性,它这种既抽象又具象的双重特质,是我们能够在影视音乐四维空间表述的客观依据。

那么在《山水情》这部片子中,我们听到的风吹声、笛鸣声、琴声和鸟啼声都是客观事物的声音反映,从这些事物环境音中,我们可以感知环境,身临环境,从而可以让我们弥补屏幕空间不足的问题和可信性的问题,也使我们在看影片时有直接情景交融之感。音乐有反映现实空间的妙处,也能奇妙地勾画多重虚拟空间。

这就是《山水情》中音乐表现的时空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笛声和琴声这种音乐元素贯穿在整个片中,则构建了虚拟时空,音乐起到了渲染气氛与塑造人物形象的桥梁作用,也仿佛为表现不同人物的身处空间和心理情绪插上了无形的翅膀。

《山水情》的“情”字就是由笛声和古琴声这两座音乐“桥梁”创造了美好的画面,画面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老少二人至深的师徒情,也很好的渲染了人物,突出了主题,更很好的突出了动画的这一特色优势。

需要提出的是,音乐的形式大多具有不确定性,它都是根据故事的情节而定,根据人们对故事的接受程度来选择表达形式出现的。

例如,当影片中琴声响起时,它所描述的对象是什么,是山还是水,人们将从音乐中去感受故事的情节,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形象,但却能从这音乐中体会到所蕴含的各种感情和表意。

作为中国的水墨动画片,也是一种视听艺术,是综合视觉与听觉的相互碰撞而进行创作的,视觉与听觉也可以说是动画片中的重要环节,声音和画面要以不同形式进行结合才可以创造出多重的主观感受和效果,而且要搭配得合情合理,才能赢得观众的喝彩。

在影视片的音画关系是声画对位,也是最常用的。

这就是要考虑到观众对真实世界的深切感知,也就是说,音画和声画的创作,不但有艺术性、夸张性,还要有它的真实性,才能有效果性。

因而,有些影视创作为了让艺术符合创作的需求,就会在有些章节有意识的进行声音和画面的错位,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声画错位。例如,在《牧笛》的开头,先是牧童出场的画面:一个夏天的田野,树上的蝉鸣不断,隐约从远处传来清脆的笛声。

在几秒钟后,只见从柳树后面慢悠悠地走来了老水牛和坐在它背上吹笛的牧童。这种声音前置是在影视作品中常用的范例,通过这种形式引起观众对人物形象的关注,既增强了艺术性,又突出了效果。

我们再看《山水情》中,也是演奏体现了两个人物内心世界的交流碰撞,也是通过音乐演绎着一段师徒之情的开始。

所以,在影片中,为了调动观众情绪和故事的趣味性,往往会在故事的情感高潮部分加重音乐的表现强度,用音乐带着观众的情绪,使之成为一个情绪的高点。

因而,这时的画面需要配合人物的情绪及音响效果来加快节奏,从而提高动感。

那么,《山水情》的在师徒即将分离的高潮部分,伴随着琴声激昂,画面也就加快了镜头的运动和场景切换,并采用了即时作画的特殊技巧。

你看,画面中随着音乐随之而来的是山雨、汹涌而来的波浪、狂风云卷,又用声画分离的方式将师徒不愿分离的情绪推向了一个高潮。

在《山水情》里还有一组镜头是师徒练琴的画面:老琴师虽假意在江边独自垂钓,实则无心钓鱼,而心属琴音;水中的小鱼们在琴声中争食鱼钩上的鱼饵,悠游自在不怕被钓起。

随即少年变换音律,骤起的急弦,琴声把鱼群惊走四散。这时我们不是可以从鱼群的反应里,对画外音乐的体会更加鲜明吗?

所以音乐要比画面更能深入人心产生多重联想,音乐与音响的配合能很快激起观众们的情感、直观感得以升华;所以音乐更能使人们感受到音乐对空间的延伸拓展,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感受到音乐的陶醉,更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0 阅读:0
铭桉看国际

铭桉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