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最痛莫过于少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
而夫妻走到最后,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已将彼此的"债"还清。
待这些"债"一一了结,缘分便也走到了尽头。
一、还完"养育债",子女的牵挂就淡了老张走的那天特别安静,儿女们都在国外赶不回来。
老伴握着他枯枝般的手,突然想起三十年前两人送儿子去大学报到时的场景。
那时老张说:"等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才,咱们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夫妻这一生,最大的共同"债务"莫过于养育子女。
从怀胎十月到供书教学,从日夜照料到筹办婚事,每一分付出都是两人共同签下的"借据"。
当最小的孙子也上了幼儿园,当儿女们都能独当一面时,这份"养育债"便悄然结清。

李婶整理丈夫遗物时,在抽屉底层发现一沓泛黄的记账本。
从1985年买自行车的分期付款,到2003年还清房贷的最后一笔记录,整整三十八年的柴米油盐都写在里面。
年轻时为置办家当节衣缩食,中年时为子女教育拼命攒钱,老年时为治病养老精打细算。
当存款数字终于达到预期,当退休金足够安度晚年,这份"经济债"也就还到头了。
可笑的是,往往刚觉得可以松口气,无常就来了。

医院的白炽灯下,王伯给瘫痪的老伴擦完最后一次身子。
护士说老太太走得很安详,皮肤连一块褥疮都没有。
王伯想起三年前医生那句"最多活不过半年",苦笑着收拾起脸盆毛巾。
病榻前的相守是最难还的"债务"。你喂我一口粥,我帮你翻个身;你陪我做透析,我陪你做复健。
当药石罔效的这天到来,当病痛折磨终于停止,这份用生命书写的"照顾债"便也两清了。

陈姨总记得丈夫临终前那个奇怪的笑容。
那天他突然精神很好,拉着她的手把恋爱时没说完的情话都补上了,还开玩笑说下辈子要倒追她。
结果当晚就在睡梦中走了,嘴角还挂着笑。
那些年轻时欠下的拥抱,中年时疏忽的关心,老年时未说出口的感谢,都会在最后时刻涌上心头。
当所有遗憾都得到弥补,当所有心结都一一解开,这份"情感债"便再无拖欠。

佛家讲"缘起性空",夫妻这一世的缘分,何尝不是一场精密的"债务清算"?当养育子女的责任完成,当经济基础已经稳固,当病痛折磨走到尽头,当情感账户收支平衡,便是该说再见的时候。
所以啊,与其等到丧偶后才恍然大悟,不如趁彼此还在,把每一天都当作"还债"的珍贵时光。
还得慢些,再慢些,让这本金与利息,足够支撑我们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