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可如今这世道变了。你瞧瞧医院病房里,陪护的多是白发搀扶白发的场景,儿女提着果篮匆匆来去,仿佛探望远房亲戚。隔壁王叔胃癌化疗三个月,儿子在病床前待了三天就赶项目进度去了,老伴张姨硬是瘦了二十斤陪着熬。现实扎心却真实得很,五十岁后啊,养老可别指望子女,攥紧这四样才是真本事。

《增广贤文》里那句"一日夫妻百日恩"说得通透。你瞅见哪家儿女能在你起夜摔跤时三秒弹起搀扶?能在你血糖不稳时天天熬降火粥?老周去年中风瘫了半边身子,儿子在国外汇款飞快,视频问候也勤快,可三伏天翻身擦洗、寒冬夜端屎倒尿的,终究还是他那位总拌嘴的老伴。夫妻情分磨到最后,只剩病床前那双手的温度最实在。
二、金窝银窝不如狗窝,儿女屋檐难容慈父脊梁那年李婶被闺女接去深圳享福,住进三十八层的玻璃房子。早晨五点半惯例起床熬粥,燃气灶"咔嗒"声响惊得女婿黑脸,智能马桶三回冲水不会用羞得脸红。中秋夜看着落地窗外霓虹闪烁,突然念起老房子阳台上那盆蔫了的月季——金銮殿再豪华,终究不是自己打喷嚏能放肆的地界。人呐,到老才懂属于自己的四方墙,连墙角的霉斑都是安心的纹路。

社区刘大爷天天烟酒不离手,笑说"活够本就行"。去年心脏病发作后,儿子雇的护工第五天就摔了药碗:"拉屎都爆血管还抽什么烟!"女儿倒是不骂人,可每次送饭时那声叹气比刀子还利。这世上哪有什么久病床前孝子?不过是用尊严换施舍的买卖。晨练时多走两步,吃饭时少捞勺盐,比拜遍菩萨都管用。
四、手心朝上皆是债,养老钱袋要捂牢赵老师把拆迁款全给了儿子买婚房,结果自己关节炎发作想请理疗师,儿子支吾半天转了三千。反观钱婶早早在农商行开了养老专户,上月约着老姐妹去云南旅居,朋友圈那蓝天白云笑得才叫敞亮。儿女家底再厚那也是人家的钱,自己兜里钢镚儿响,连咳嗽都能挺直腰板。

《警世通言》有云:"靠山山倒,靠水水流,不如自己靠双手。"人活一辈子,最后的赌注从来不是孝顺牌匾,而是藏在皱纹里的生存智慧。老伴要在拌嘴时搀紧手,老窝要在晴天修好漏,好身体要在餐桌上管住嘴,养老钱要在清醒时码成堆。这四样凑齐了,才算真正把晚年活成自己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