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根基,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为了让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家长可谓是尽心尽力,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读好书,只希望能有一个好成绩,考上高中和大学,将来能顺利找到心仪的工作。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骨感,近年来,我国教育内卷情况愈发严峻,使得学历被不断贬值,直接影响众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别说普通本科生和大专生,就连名校高材生,也有不小的就业压力。

如此不乐观的就业形势,并没有打消家长“鸡娃”的兴致,反而更加激进。很多学生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类补习班和兴趣班,希望能将孩子培养全能型人才。
殊不知,这种“鸡娃式”的培养方式,不仅学生身心俱疲,家长同样疲惫不堪。坚持一段时间后,部分家长力不从心,无奈选择中途放弃。

现实中,大部分学生都来自普通家庭,父母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不惜砸锅卖铁,购买昂贵的学区房。当学生上学后,父母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带学生上补习班和兴趣班,晚上回家后,还要辅导功课。
若学生学习比较自觉,也很有悟性,并有不错的成绩,家长即便累点也无所谓,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不过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父母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为自己报的各种班,结果却压根不想上,甚至都不想去学校上课。

对于此类学生,家长并不敢深说,担心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做出叛逆的举动,还会担心学生对读书产生抵抗心理。久而久之,家长不仅掏空了钱包,还心力憔瘁,而学生却什么也学不进去,对此,不少明智的家长选择及时止损,直接“断供”,不再报名校外补习班,一切由学生自由发挥。

当下,此类情况的家庭并不算少,家长省吃俭用,孩子却表示不想去上学,好在一些家长比较机制,索性放弃这种跟风式“鸡娃”,毕竟将学生养大,本来就需要很大成本,若在此期间,一味地跟风“鸡娃”,不仅学生累,家长同样很累,还要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
普通家庭的家长,在给学生报班时,要三思而后行,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很多时候,给学生报太多兴趣班,并非是好事。尤其是幼儿园阶段,所学的兴趣班,对以后有帮助的非常少。

对于学生而言,成绩确实重要,尤其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能否上高中,以及上一所怎样的大学,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
不过,学生分数的高低,只能反映出学生在学业领域的表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道德品质、性格特点,以及社会责任感等,而这些品质,与成绩基本没有关系。

我国提倡素质化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评价一名学生时,不能只看考试成绩,应该从多方面、多领域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等。
不管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只看成绩,应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培养兴趣爱好,同时还要重视道德素养的爱升,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未来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友好青年和祖国接班人。

当代家长要警惕这种“烂尾”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幼儿园是必需品,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讲,没必要读太过昂贵的私立幼儿园。
现实中,有不少家长,总想着全方面进行优培,希望自己孩子在起跑线领先,殊不知,与其他在普通幼儿园小朋友所学的内容相差不多,若学生学习能力不佳,依然是啥也学不会。

还有的家长,看到在读幼儿园的孩子,写字不好看,就着急报书法班,其实等上学后,重点抓学生练习一下写字,平时多注意一些,可能要比年幼报班更有效果,毕竟很多时间,写字也讲究一定的天赋。
此外,对于线下思维课、能力拓展课、架子鼓、古筝、街舞等,不太适合普通家庭的学生,因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多才多艺,与其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让学生多阅读,和参加户外活动,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或许更有帮助。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