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上海市原副市长,50岁遭夺权,64岁官至正部级,活了82岁
1966年11月底,上海冬日的寒风中酝酿着一场风暴。《解放日报》大楼外,数百人怒气冲天,高喊口号,誓要“占领”这座新闻堡垒。谁能想到,这场普通的抗议竟演变成一场持续8天9夜的“夺权”大戏,甚至惊动了中央文革小组。在这场混乱中,一位名叫宋季文的副市长,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1981年,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在上海传开宋季文被任命为轻工业部部长,官至正部级。街坊邻居们议论纷纷,“这不是那个被打倒的‘走资派’吗?怎么又当上大官了?”
要说这宋季文的经历,可真是跌宕起伏。1975年,他刚刚重获自由,从“阶级敌人”变回了“同志”。那时候,他已经58岁了,本该安享晚年,却被任命为上海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大家都纳闷,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干什么?没想到,这老头儿劲头十足,专门为那些冤假错案平反。那些被扣上“右派”、“反革命”帽子的老同志,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洗清了冤屈。
再往前倒腾8年,1967年,宋季文可就没这么风光了。那会儿文革正闹得欢,一群造反派突然冲进他的办公室,指着他的鼻子骂“宋季文,你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该算总账了!”
就这样,50岁的宋季文从副市长变成了“阶级敌人”。办公室被查封,家被抄了个底朝天,连老伴儿都被迫去工厂做苦力。但这老头儿倔得很,就是不认罪,坚持自己是清白的。
这一关,整整熬了8年。要搁现在,都够上大学毕业了。
再往前说,1966年底,上海闹了个大新闻。几百号人冲进《解放日报》,嚷嚷着要发行《红卫战报》。报社的人哪见过这阵仗,自然是拒绝了。谁知这帮人不干了,直接占领了报社,还对工作人员进行批斗。
这一闹就是8天9夜,整个上海的政治气氛都紧张起来。中央文革小组坐不住了,让市里赶紧处理。于是,宋季文就被推上了前台,去跟这帮“造反派”谈判。
谈判桌上,可真是刀光剑影。造反派代表义正词严地说“《解放日报》长期以来都是资产阶级的喉舌,我们要夺权,要办自己的报纸!”宋季文心里直叹气,这帮年轻人,怎么就不明白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呢?
最后,双方达成了一个妥协造反派可以参与报纸的编辑工作,但要遵守新闻纪律。表面上看,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但宋季文心里清楚,这只是暂时的和平。
再往前推,宋季文的经历更是精彩。1949年南京解放后,他被派去当财政局长,专门收拾烂摊子。这家伙还真有两下子,很快就把局面控制住了,让经济秩序恢复了稳定。
再往前,抗日战争时期,宋季文在新四军当供给部长,负责给前线提供物资。那时候,条件艰苦,物资紧缺,但他硬是咬牙挺了过来,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说起来,宋季文这人还真有点意思。1917年出生在安徽定远,小时候就经历了战乱,深感国家和民族的危难。19岁就加入了党组织,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宋季文的故事,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从抗日战争到建国初期,再到文革动荡,他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动荡的几个时期。他的人生轨迹,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中国的变迁。
有人说,宋季文是个老顽固,在文革中坚持不认罪,差点把自己搭进去。也有人说,他是个幸运儿,最后不仅平反昭雪,还官复原职,当上了正部级干部。但我觉得,真正值得敬佩的是他那颗始终不变的赤子之心。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为人民服务。
82岁的宋季文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他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也亲身经历了她的阵痛和蜕变。他的故事,是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缩影,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