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的现实版本——乌克兰成了叶文洁曾向太空发送信号,人类为了和外星联系都干了什么狠活

穿过大海来摸鱼 2023-02-18 03:18:24

人类的“红岸”工程启动--澳大利亚开建世界最大阵列射电望远镜

稻城又多了一个景点,问天神器--世界上最大的太阳射电望远镜(DSRT)建成

剧照

最近追电视剧《三体》,相信看过大刘作品的小伙伴应该都记得“红岸基地”。“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待在空旷的监听室。耳机中传来来自宇宙没有生命的噪音。那噪音,隐隐约约的,好像比星星还永恒。有时候又觉得那声音像雷达峰上没完没了的寒风,让我感到很冷。那种孤独,真是没法形容。”——叶文洁(《三体》人物)

当人们还只能用简单的光学器材观测太阳系天体时,就曾有人大胆猜测:或许在火星、金星和一些更遥远的行星上,生活着与人类相近的智慧生物。但随着人类科研能力的飞速增长,“太阳系其他星球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逐步归零——地球真的是太阳系中绝无仅有的存在!

佳木斯深空探测站小说原型之一

既然如此,太阳系之外的其他恒星系统中,是否能孕育生命,乃至发展出高度的文明呢?如今我们知道,孕育生命与文明的太阳系只是宇宙中“路人”般的存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仅银河系中就有大约2500亿颗恒星,而整个宇宙中恒星的规模更大。即使产生智慧生命的概率极低,但考虑到恒星数量之巨,茫茫宇宙中也应该存在数量庞大的外星文明。

深空探索,寻找外星人一直是科幻迷的热门话题,人类对这些充满未知的事务从不吝惜想象力。

外星人的证据?50年来美国国会首次针对UAP举行听证会

乌克兰国家宇航局2008年通过大型射电望远镜,向外太空发出一份由501张照片、绘画及文本组成的信息,以期待得到地外生命的回应。该工程被命名为“来自地球的信息”。

乌克兰在格林尼治时间2008年10月9日早上6点,乌克兰国家宇航局向距离地球20.5光年远的行星Gliese 581C发送了一个由501幅图片、绘画及文本组织的信息。这些内容都是从英国著名的Bebo社交网站中网友提供的材料中挑选出来的。信息由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1.7秒后信息到达月球,4分钟后到达火星,7个小时内脱离太阳系。

发送的希拉里照片

  乌克兰国家宇航局希望,信息能够在2029年早些时候顺利抵达目的地:行星Gliese 581C。相对于发送讯息的短暂,即使可能得到答复,也要等到40年之后地球才会接收到。

发送的信息中包含了英国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伦敦眼”、“爱丁堡城堡”的照片,希拉里·克林顿及一些知名电视主持人的照片,还包括Bebo网站的网友书写的关于对生命、理想及地球风景的诗歌文章等。其中一则信息写道:“我希望我能活着看到两个世界相互交流的那一天。”信息中还包括了现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照片,这是由《X档案》的主演吉列莲·安德森挑选的,她也是为数不多的参与这项工程的名人之一。她还挑选了一幅巴拉克·奥巴马的照片。

据了解Gliese 581C行星是2007年被天文学家发现的,该星球的半径是地球的1.5倍。这颗行星的质量大约为地球的五倍,距离地球20光年,围绕一颗名为“Gliese 581”的红矮星运转,因此被命名为“Gliese 581c”。科学家推测,它的运转轨道处于“可居住区”之内,如果其它条件合适,就有可能存在地表水和生命。该星球的平均温度在0-40摄氏度之间,这意味着这颗行星上可能存在液态水,这也是形成生命的基本条件之一。它是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来自地球的信息”工程的发起者马奇介绍说,他希望任何生活在Gliese 581C行星上的外星生命都会对来自地球的信息产生好奇。“我们花费了数年的时间开展这项工程,我对目前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全世界有100多万人参与了此项工程,大家都希望自己挑选的信息能够被发送至外太空。”

NASA韦伯望远镜拍摄的第一批图像

在《三体》小说中,大刘设定的“黑暗森林”法则第一条——藏好自己,做好清理!不过在这之前人类其实已经向外太空多次发送信息,小说中的“红岸工程”并不是空穴来风,的确有人尝试过与外星人沟通,19世纪初,奥地利天文学家约瑟夫·约翰·冯·利特罗(Joseph Johann Von Littrow)建议人类在撒哈拉沙漠中挖出巨大的几何图形,再用煤油填满并点燃。这个想法是为了向生活在太阳系其他地方的外星文明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我们在这里。1896年,数学家弗朗西斯-哥尔登就发表过相关的探讨。他认为智慧生物,都有数字的概念。如果真的有外星人,那么用数学的方法与外星人沟通最容易被接受的。

第一台苏联行星雷达,建于1960年

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法兰克德雷克提出提出了一条用来推测“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接触的文明数量”的方程,这就是著名的“德雷克方程”:N=Ng×Fp×Ne×Fl×Fi×Fc×FL。(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银河系内恒星数目×恒星有行星的比例×每个行星系中类地行星数目×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高智生命能够无线电通讯的概率×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

德雷克试图通过这个公式,估算银河系内掌握无线电技术的外星文明的数量。按照他的公式,因为存在多个变量,结果发现,N的最小值为20。这就意味着银河系中至少约有20个可以和我们交流的文明。而最大值甚至可以高达50000000。

当年红星报的文章

1962年,俄罗斯天文学家向金星方向发出了一段无线电信号,告诉可能存在的“金星文明”,地球上有一群爱好和平的智慧生物。发送的第一份消息包括三个词,Mir(俄语里的“世界”或“和平”)、列宁、 SSSR(苏联的西里尔字母缩写)。该信息被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象征性的,最重要是对全新的行星雷达的做试运行。将无线电波发送到太空,其主要目的是观察和绘制太阳系中的物体。这段信息被称作“莫尔斯信息”,虽然它一直都没有得到回应,但是,它仍然在宇宙中不断扩散,现在已经抵达了距地球60光年之外的地方。

1974年,天文学家向距离地球2.5万光年外的M13星团发出了一段无线电信号,该信息以二进制代码发送,描绘了一个人类的简笔图、一个双螺旋DNA结构、一个碳原子模型和一个望远镜图。它现在和地球的距离,也有48光年之遥。

最著名地一次行动是1977年美国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2号,用于探索太阳系和星际空间的外围。它们每个都携带一张黄金唱片,里面有音乐、地球的环境声音和116张地球和太阳系的图像。不得不说那时候的美帝和苏修虽然不是好人但是却也满怀理想主义。

旅行者号的信息

人类的沟通尝试也不不能说完全徒劳无功,来自美国的天文学家肖斯塔克,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称:按照人类现有的科学发展速度,我们有可能在20年内找到地外文明,这也意味着,无论是地外文明向我们作出的回应也好,还是地外文明主动发出的“交友信息”也好,我们都会在20年之内接收到。

1977年8月,天文学家Jerry R. Ehman检测到的一个明显的窄频无线电讯号,当时他使用的是SETI计划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大耳朵电波望远镜。整段无线电信号持续了整整72秒,而且信号也是由强变弱,显示得非常的稳定,并不像天体释放出来的杂乱信号。Ehman在电脑打印机的报表上圈出了这个讯号,并在旁边写上了“Wow!”,而这个注记就成为这个讯号的名称。

2007 年,天文学家邓肯·洛里默 (Duncan Lorimer) 和他的学生大卫·纳尔克维奇 (David Narkevic) 在查看脉冲星档案数据时发现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持续时间仅为几毫秒的瞬时无线电脉冲。这被称为“洛里默爆发”,是天文学家们探测到的几个快速射电暴 (FRB) 中的第一个。2020年4月,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CHIME)射电望远镜探测到第一个银河系快速射电暴,数据表明它们与具有强大磁场的中子星(磁星)密切相关。

CSIRO帕克斯望远镜

2020年由霍金发起的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尔纳投资的“突破聆听”项目使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CSIRO帕克斯望远镜在700—4000兆赫的频段,以3.81赫兹的分辨力持续观测目标——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发现了一个窄带、多普勒漂移信号,并持续超过五个小时的观测,它是一个窄频无线电信号--无线电频谱大约980MHz,在2019年4月和5月的观测中都有出现。

不过这些意外发现最后都被专家分析后认为是外星信号的可能不大,有可能是彗星引起的磁暴或者人类活动设备故障,真真假假无法辩驳,我们全当一乐子听听,谁也不知道和外星人沟通是好是坏,该来的挡不住,不该来的还是永远别来了吧。

乌克兰发射信号使用的是苏联时期制造的RT-70射电望远镜,苏联时代先后制造了3台RT-70射电望远镜,又称为P-2500射电望远镜,用于深空通信。这些射电望远镜均拥有70 米天线和 5–300 GHz 的工作范围,也被用作观测空间碎片和小行星。当年的RT-70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之一,分别部署在克里米亚的西部深空通信中心、乌苏里斯克的东方深空通信中心以及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苏法高原射电天文台。

克里米亚的RT-70射电望远镜

乌克兰的这台望远镜是最先开始建造的,位于克里米亚(现在归大毛了),08年的时候乌克兰还有闲情逸致干这么梦幻的事,现在却只能朝天上放火箭弹了,而这台RT-70是和电视剧《三体》里的红岸基地最像的一款,算算日子,发出去的信号应该还有几年才能到比邻星,那上面会不会有三体人等着我们呢?

0 阅读:39
评论列表
  • 2023-02-18 11:42

    现实社会的信仰缺失直接导致人们内心渴望智慧神灵拯救地球人类。当下降临派估计占比会很多!世界的尽头会是什么?毁灭!在你有限的生命里努力的活着吧!

穿过大海来摸鱼

简介:分享有趣的东西,开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