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赵欣雷
整理:丑丑
我姑是医学博士,在三甲医院工作。
今年过年,他们一家三口又回娘家来过年了。
主要我姑父是个孤儿,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寡母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的。
可是就在姑姑结婚后第二年,姑父的母亲也因病去世了。
于是姑父就彻底成了孤儿,老家的房子破破烂烂,没人修缮,别人家过年都是热热闹闹大团圆,但是他俩永远都是冰锅冷灶的。
我爸妈心里过不去,此后就年年打电话,让他俩不要再回姑父的老家过年了,年货也不用准备,年底如果放假的话,就直接带着孩子回娘家吧!
姑姑在我们家过了到底有多少个春节不知道,只知道今年他们又回来了。
今年运气好,两人都不用加班。
一家三口到家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六了,马上就要过新年。
我妈提前半个月已经打扫好了姑姑的房间,给他们铺上厚厚的新被褥,把房间里天天通风散气。

知道姑姑怕冷,今年我爸不光换了新空调,还特意买了个大炉子,都是姑姑最喜欢的。
爸爸说,天气预报春节要下大雪,得提前把御寒设备都准备好,可别冻着妹妹和外甥了。
要说疼妹妹,除了我爸,恐怕这世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春节在家住了十几天,我爸根本不舍得姑姑干家务,按他的话就是:你姑是客人,姑父更是贵客,回娘家是做客的,咱家哪有让客人干活的道理。
姑姑在娘家的每顿饭,标准都是八个菜,顿顿都有姑姑爱吃的炸酥肉和红烧肉,摆放在她面前。
一家三口住了半个月,走的时候都变胖了,姑父的脸庞红白滋润,姑姑直接胖了一大圈。
姑姑家没有车,临走的时候是还我爸亲自开车送的。
拉了一车年货奔赴几百里路去送自己的亲妹妹,我爸是年年这么干啊!别人谁送他都不放心。
今年给姑姑他们带的年货整个车都装不下。
年前我妈灌的香肠,全都是姑姑最喜欢的口味,甜辣味的。
而我们一家人最喜欢吃的却是麻辣。
走的时候给他们装了二十斤香肠,十斤腊肉。

自己家种的芝麻和花生,我爸赶在年前榨了百十斤油,这次走的时候给他们拿了一大半,花生油40斤,芝麻油十斤。
姑姑不愿意拿,说:上次带的还没吃完呢。
我爸眼一瞪:你为啥不吃呢?咱们自己家榨的油,啥也没添加,吃着多放心,以后不要在外面吃饭,需要菜和肉都从家里拿,尽量自己做着吃,吃完了我就继续种,然后继续给你送。
姑姑伸伸舌头不说话了。
家里养的土鸡,我妈给她真空包装了两只,一边装还一边嘟囔:早知道给你剁成块儿了,吃的时候直接下锅,也不用这么麻烦了。
土鸡蛋,土鸭蛋,各装了两箱。
姑姑爱吃豆沙包,我妈特意给她装了几十个。
其他的油条,牛奶,水果…花生,蔬菜等,都不再一一细说了。
但是奇怪的是所有东西都装上了车,等我爸他们走了快半小时的时候,妈妈却在家里的米缸里发现了这袋子馍。
合着是其他东西都带走了,单把这袋子馍给忘拿了。
我妈一看就明白了。
果不其然,打开袋子一看,里面藏着个信封,里面装了两万块钱。
姑姑永远都是那样。

听我妈说,自从十八岁那年考上大学,她永远都对家里心怀着愧欠。
姑姑只比我爸小三岁。
我爸读高三那年,她正好读初三。
我爸成绩好。
但是姑姑却成绩更好。
当年姑姑在初中的时候永远都是学校的前三名,老师和同学们提起来纷纷翘大拇指。
可是我爸高三那年却没考上大学,主要是太紧张,第一场考试他就生病发烧,只考了一半就下场了。
爷爷奶奶坚持让他复读一年继续考。
为此爷爷辞去了队里的工作,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外地做生意。
可是我爸却只复读了一个月就辍学了。
爷爷在外地出了意外,被机器碾伤了左腿,家里没了劳动力,奶奶一个人要照顾病号,还得种地。
于是我爸就义无反顾地回家了。
此后他就把家里的地全部转让了出去,让奶奶专心在家照顾爷爷,他则联系了之前的同学,背着行李去南方打工了。
那些年爸爸打工的钱全部都寄给了家里,一部分用来承担爷爷的医药费。
另外一部分直接寄给了姑姑,让她交学费和生活费。
姑姑三年后顺利考上大学,本来她是想早些毕业,好参加工作补贴家里的,但是我爸却坚持让她读研,考博,一路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都是我们家出的。
爸爸是把自己当年未达成的心愿赋予到了姑姑身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
姑姑最终没有辜负我爸的一片苦心,博士毕业后留在省城医院工作 ,成了我们村第一个医学专家。
兄凭妹贵,我爸在村里可有面子了。
姑姑上班后,第一个月赚的工资都寄给了我们家。

给我妈买了对儿金耳环。
给我爸买的营养品和新衣服。
我和姐姐的书本,零花钱也是她给的。
姑姑说:是哥哥当年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我,没有他就没有我的现在,如果那时候哥哥复读一年,现在就未必会比我过得差。
真是感觉农村女儿顾娘家啊!
自从姑姑自己能赚钱后,她真的是疯狂地维护着我爸。
一年四季,我爸妈自己就没有买过衣服,都是姑姑买好了寄回来的,而且她买衣服,从来不买杂牌子的,都是名牌,特别贵那种。
其实姑姑和姑父穿得都很朴素,结婚这么多年,他们甚至没有自己的汽车,房子也是才买没多久,是月月都需要还房贷的工薪阶层。
我和姐姐的衣服也是姑姑买的。
好多时候我妈就劝她:你们在外面过日子不容易,属于青石板上过日子,每天睁开两只眼睛都需要花钱的,不要老想着顾娘家了,我们有土地,你哥还能出门打工,没你想得那么困难。
但是姑姑根本就不听。
每个月只要发了工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我爸妈买东西,在网上买的牛羊肉,鸡肉,奶粉等。
姑父也是一天好几个电话的打,嘱咐我爸妈:哥哥嫂子,你们在家里干活要悠着点,不要太累了,该歇就歇,该吃就吃,吃完了我们再给你们买,身体一定要保养好,我都没有父母了,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我希望你们永远是健健康康的。
村里都说我妈有福气,这辈子能遇上这么好的小姑子和妹夫,真是比她自己的亲姐妹还亲。
可是这么长久下去,我父母心里也不舒服。
姑姑家也不是开银行的,每一分钱都是两个人辛辛苦苦赚回来的。
他们当医生,有时候忙起来一天都吃不上饭。
我妈心疼啊!
于是就想了个办法,年年多种菜,养牲口,做姑姑和姑父他们爱吃的饭菜。
姑父爱吃鸡肉,我妈特意养的土鸡,每次都是直接在家里收拾好,洗干净,再剁成小块抽真空,邮过去后他们根本不用洗,打开就可以下锅煮了。
虽然远隔几百里,但是姑姑家的生活完全被我父母承包了。

他们吃的面粉是家里磨好送去的。
油,肉,蔬菜等,都是我爸妈送的。
亲戚之间不就是这样嘛!
姑姑心疼娘家人,疼自己的哥嫂。
但是我爸妈又心疼她和姑父。
大家互相体谅,彼此帮扶。
可是姑姑老是这么心怀愧疚,过年回来时拉了一车礼品不说,这都已经走了,却又悄悄给家里留下了两万块钱。
我妈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去年九月份爸爸做手术,本来是要在老家县城做的,但是姑姑知道后就请假跑回家一趟,硬是拉着他去了省城,整整在姑姑家住了半个多月。
耽误得两个人工作都干不成,又是炖鱼又是炖鸽子的,把我爸伺候得跟老太爷一样,医药费也是人家出的。
最后爸爸实在受不了了。
只好趁着他们上班的时候,悄悄溜回了家。
就为这事,还把姑姑气得哭了一鼻子。
说我爸走时连招呼都不打,是不是嫌妹妹没有照顾好。
这可倒好,原想着过年回来给他们补偿一点东西哩。
哪知道我妈昨晚才姑姑的鸡蛋箱子里偷偷塞了8000块钱,还没有来得及给他们说呢。
却又发现姑姑又给家里留钱了,而且还那么多,整整两万呢。
老是这样怎么行呢?
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吹过来的。
可是给她转账又不收,说了也不听。
我妈是真的开始生气了,也不管姑姑在不在身边,直接就拿起电话给我爸打了过去,说:你告诉妹妹,以后不要再给家里留钱了啊!老是这样,咱们又还不起,我心里不舒服,如果明年还要这样的话,只能让他们明年别回来了,本来是想帮他们的,反倒年年让他们破费。
再亲的兄妹,其实也是各自有自己生活的。
像我姑姑,她要养孩子,还房贷,在大城市生活压力还是很大的。
所以我妈做不到那么心安理得啊!
说到底,亲人之间,有时候付出真的是比接受更快乐啊!
现在我妈宁愿付出也不想再接受姑姑的资助了。
谁能想到接受竟然也成一种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