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心脏治疗有哪些新理念?支架还放吗?看看精准医疗什么样

心血管汤医生 2024-03-22 19:29:31

在中华医学会24次全国心血管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对未来10年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新进展做了展望。

首先,葛院士提出了泛血管理念革新。

在以前的治疗理念里,总是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其实,人的血管是一个整体,不论是心血管、脑血管、外周血管等,都属于血管,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存在,会逐渐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在这个共同的病理特征下,发生在心、脑、肾、外周等不同部位,就出现相应的损害。

广义的泛血管还指小血管、微血管、静脉以及肿瘤、糖尿病和免疫等。

当泛血管遇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感染、遗传、肥胖、免疫因素等这些危险因素,就会出现相应的病变。

因此,作为人的整体,就需要关注泛血管问题。把所有与血管有关的疾病,看做一个整体来预防和治疗。就要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加以阻止,预防血管疾病的发生。

比如从年轻时开始,当人他血管还处于富有弹性、比较健康的时候起,到逐渐出现脂质条纹的出现、纤维斑块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直到斑块破裂、裂隙或者血栓形成。这一系列的演变过程,都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息息相关。要做好综合的评估。

第二,重视残余风险控制。

有的患者虽然也在按照医生的要求吃药,但就是效果不好,心脏支架治疗后,没过多久就又堵塞了。啥原因呢?有人说是“斑块体质”,就像有的人是“结石体质”一样。

其实,有深层次的原因没有控制好。就是您所接受的治疗,没有达到医生的要求。不论是药物没有吃到位,或者是药物选择不当,还是生活方式控制不佳等,总之,没有达标,存在残余的风险。

目前所知道的有2个残余风险。一个是残余胆固醇风险,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控制到1.8mmol/L以下。另一个就是残余炎症风险,化验检查的超敏C反应蛋白大于等于2mg/L。

对于第一个胆固醇残余风险,要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的越低越好。如果不能达标,可以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或者使用“血脂疫苗”的PCSK-9抑制剂来进一步降低风险。

对于残余炎症的风险,可通过积极控制炎症反应,选择强效他汀类药物、严格控制吸烟等减少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来实现。

第三,冠脉介入治疗进入“无植入时代”。

这是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主要得益于2个技术的发展:完全可降解药物支架(BRS)和药物涂层球囊(DCB)。

虽然在过去的研究中,完全可降解药物支架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可以代表未来的趋势。目前首例完全可降解药物支架随访5年,发现其支架已经完全降解,患者的预后良好。

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会逐渐得到改进:主要包括支架的支撑力、支架的通过性、支架的可视性、支架的断裂、病变的使用范围等。

药物涂层球囊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来越低。

第四、冠脉介入治疗进入精准化时代。

既往支架的植入主要根据血管狭窄的影像学资料,是以单纯血管狭窄的程度来决定是否植入支架,但随着冠脉内功能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冠脉介入领域正在迈向精准化时代。

通过血管内超声技术,血流储备分数FFR等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加精准地明确哪些病变需要干预。

0 阅读:40

心血管汤医生

简介:专注心血管健康咨询与慢性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