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的“福”字,全人类的向往!

名家艺术 2024-12-12 21:11:12

春节里的“福”字

全人类的向往

中国春节   世界共享

春节里的福字

全人类的向往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民间文艺家

深圳市福田区民协主席

周殿武

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可,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将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华文化、共享东方魅力。同时,对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激励社会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同根同源的民族情感,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对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春节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前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人们在一年农事结束后会举行祭祀仪式,感谢神灵和祖先庇佑,祈求来年丰收。这些祭祀活动是春节最初的雏形。到了汉武帝时期,春节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被固定在正月初一,从此以后春节的日期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世界范围也产生了影响。在国内,春节期间,人们无论离家多远都要赶回家团聚,有守岁、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很多地方会举办庙会,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俗表演,热闹非凡。在世界范围,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唐人街也会张灯结彩,充满节日气氛。

贴春联是春节最主要的特色,而贴"福"字又成为了春联重要內容和标配。这个"福"字是全球有四十亿人认知和喜爱的唯一一个汉字。从3500年前甲骨文的"神灵福"、周朝大鼎铭文的"祭祀福"、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小篆福"、康熙皇帝的"五多福",尤其是"一生平安福",圆满了千百年来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福临门"的祈求和愿景。

历经二十多年研发的中国第五代"一生平安福",以自信的民族精神、完美的书法构成和独特的文字力量,得到了国家著作版权和专利发明保护,成为中国民间艺术合体字的瑰宝而载入汉字史册。尤其是中国春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一生平安福"也将成为新时代春节文化的一大亮点。

春节贴"福"字的习俗是从南宋开始的。据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其中的"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张贴起来。

民间还有一些与春节贴"福"字相关的传说,如姜子牙封神时封其妻子为穷神,并规定有福的地方她不能去,于是百姓纷纷在门窗上贴"福"字以驱赶穷神;又如马皇后为消除朱元璋因"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的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亮之前都要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其中有些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由此还产生了倒贴"福"字"福到啦"的习俗。

"一生平安福"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符号,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能让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困难时,怀揣着对幸福的信念,获得心灵的平静与慰籍。春节张贴"福"字的过程,就是一家人精神的凝聚,明示着家庭平安幸福的开启,也鲜活反映了千百年来世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春节里的"福"字,全人类的向往!

2024年12月12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