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2024年了,战友们越来越关注高衔低职的问题了。因为在2021年改革时提出,要在2024年之前把“高衔低职”的群体逐步消化。
眼看还有1年就到时间节点,那些高衔低职却一直没能成功转身的战友们开始躁动起来了。
很多同志认为自己是高衔低配,会优先转业安置,甚至幻想明年为了达成2024年的目标,会放开名额等等……
解决“高衔低职”确实是单位的目标,但不是首要目的。
次要目标要给首要目标让步,那么什么是首要目标呢?鼓励长期服役。
当你对政策走向拿不准的时候,从“长期服役”的角度考虑,往往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那些上尉副连长,少校连长认为自己属于高衔低配,优先转业,只能说太天真了。
首先,政策是允许超编的,比如大多数人所在的一线单位就允许超编5%。这点从作战角度讲也是合理的,战争总有牺牲,必须有后备军官顶上。
其次,政策明确的是消化,而不是转业。对于年轻的高配干部,可以通过调职、选调、轮岗等方法消化。
把宝贵的转业名额给年龄偏大、职级偏高的校官身上,就能创造出更多的干部调整空间,有利于调动单位干部的积极性和流动性。
比如,把票给一个上尉副连长,就只能调一个排长。
但是如果把票给一个中校科长。就可以调一个副营长,然后放一个少校参谋当副营长,再选一个连长到机关当参谋,又可以调一个上尉参谋下去当连长,那么一直打黑工的中尉副连长终于可以落编了,这样排长也可以有自己的单间,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调动一整条线7个位置,在加上平级调动、军政互换等等,把一潭死水直接盘活。
最后,政策明确的是逐步,而不是立刻。主要针对的是高配的技术干部。比如中职大校、初职中校。确实很难再调整了,只能安排退役,但也得排队走。
所以,奉劝那些扣政策字眼的战友们,放弃幻想,做长期服役的准备吧。
和平年代就不应该有高配的现象出现。什么上校中将之类的根本不用评,就一点,无战功就不评,你可以做军长司令,但没战功,对不起,就不应有军衔。军人就以战功论,官员以政绩论,科学家以成果论,老师以学生成绩论,这是根本。
那一年,大校营长是543,是空军的荣光。那一年,大校连长,上校连长。是军队信息一体化改革过渡期的无奈与阵痛罢了[汗]
以前有8年的拍掌,现在有8年的练掌。[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2024达龄[得瑟]
躺平…
因功授爵,视能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