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女地下党被枪毙前,突然提出:可以招,但必须见我哥哥一面

百年人物志 2025-01-13 09:15:11

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里,有这样一座背面没有写明生平的墓碑,只写着“归来兮”三个字。这座墓碑的主人就是烈士萧明华。“归来兮”三个字是她的战友朱芳春亲手书写的。

萧明华出生于浙江嘉兴,在家里排行老五,是家里最小、最受宠的女儿,父母靠着辛勤劳动养活着一家七口人,三个哥哥都被送去学校读书。

明华上小学时,大哥被调去河南开封工作,一家人随之迁往河南,并在这里完成了学业,成功考入了河南开封师范,离自己梦想的教育事业又近了一步。

然而,抗日战争的爆发打乱了她的计划。1939年,一家人举家来到重庆。18岁的明华从小便帮助母亲操持家务,照顾姐姐,懂事的她令家里人都很放心。

1941年,萧明华从重庆师范毕业后,被安排到位于重庆青木关镇的师资训练班担任老师。这一时期,她广泛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接触到了先进的革命思想。加之身处抗日热情高涨的师生群体中间,她的爱国热情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943年,明华又考入了白沙女子师范学校。住校后,她与家人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但过去一家人艰苦的生活培养了她坚强的品格。

在这里,萧明华完成了思想上的蜕变,她将手中的笔作为武器,写下了一批小说、杂文,并受到了谢冰莹的称赞。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萧明华来到了北平师范大学,一边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一边继续学习、创作。

期间,她认识了自己走向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朱芳春老师。朱芳春是中共地下党的负责人,与她的哥哥还是莫逆之交。朱芳春为她送来了不少进步书刊,其中有不少是马列主义的书籍、还有毛主席写的文章。

萧明华每次看完文章,都迫不及待地找朱芳春交流心得,并对国内外形势发表自己的见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朱芳春决定吸收萧明华到革命组织中来。

萧明华一听,当即站起身,郑重而坚定地表示:“我愿意将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党”。

几天后,萧明华经过了党组织考验,开始在朱芳春的领导下开展地下工作。尽管国统区的地下工作时刻面临着生命的危险,但萧明华从未想过放弃。

1948年,应国立台湾大学国文系主任台静农先生和其助教廖蔚卿的热情邀请,经组织批准,萧明华来到台湾,担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的老师。

萧明华在台湾逐渐稳定下来后,给朱芳春写去密信,汇报了自己当前的情况。很快,她便收到了任务,与台湾的军政、文教等各界人士积极进行接触。

不久后,朱芳春也因为策划组织学运被傅作义追捕,最终,在组织的安排下,朱芳春化名于非来到了台湾,负责我党在台湾的地下工作。

因工作原因,于非与萧明华往来频繁,时间一长,关于两人的闲话也越来越多。为了避免暴露,更好地隐藏和保护他们,组织决定让两人假扮夫妻。为此,他们还公开举行了婚礼,并宴请了各界人士参加。

在于非和萧明华的领导下,“台工组”在台湾省内积极开展进步工作。1949年6月,于非秘密回到北平,带去了关于蒋介石在台湾的兵力部署情况,这一军事情报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同年10月,解放军在金门战役中失利,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有对渡海作战轻视的原因,也有对岛内敌军情况不明等其他原因。

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军委下达了一项命令:

“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获取台湾和大陆沿海岛屿的军事情报”。

很快,更多的中共地下党员秘密来到了台湾,投入到了这一任务中。

1949年12月开始,“台工组”在于非和萧明华的领导下,先后六次向大陆传回了极为宝贵的军事情报资料,其中还包括两份特密级别的军事情报。

于非和战友经过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拿回了情报,却在大功告成之际,发生了叛变事件。1950年1月,中共在台湾的负责人蔡孝乾被捕后叛变革命。我党在台湾设置的情报组织几乎全部被毁,大批人士被逮捕。“台工组”因为没能及时掌握蔡孝乾背叛的消息,损失同样惨重。

2月4日,有人敲响了于非和萧明华家里的门,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敲门声不对劲。萧明华立即让于非从后门逃走,自己则选择留下来应付拖延。

2月6日的深夜,萧明华被逮捕。或许早有心理准备,萧明华一脸淡定,并提出要带一件衣服。说罢,便走到后院,拿回了晾在竹竿上的旗袍。其实,这是她向战友发出的最后一次危险警示,意为“我已暴露,准备牺牲”。就这样,萧明华和哥哥一同被捕。

但3月25日,萧明华的哥哥被保释出狱,但她却被转移到了另一个看守所继续关押。萧明华在狱中受尽折磨,身上多处骨折,昏迷又醒来,不断重复着。但无论敌人怎么折磨,她总是轻蔑一笑,不说任何一句话。

11月8日凌晨5时许,在对萧明华审讯无果后,国民党方面宣布判处她死刑。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时,萧明华却突然松口,说道:“我可以招。但我有一个条件,我要见一见我哥哥。”

负责审讯的人一听,很是高兴,原本以为再也没有希望从这个“硬骨头”嘴里听到什么有价值的情报了,没想到她要招了。于是,他们没有多想,很快便同意了。

实际上,萧明华是想要向外界的于非送出最后一次信号。因为她已经写好了遗书,还准备了装着七颗鱼肝油丸的瓶子。她借此暗示于非赶紧撤离,“鱼”暗示“于”,“七”在嘉兴的方言里与“去”的发音相似。

当天,萧明华拒绝下跪,英勇就义,年仅28岁。

于非逃走后,在内线的秘密掩护下,成功逃离了台湾,历经千辛万苦后回到了大陆,并将那两份绝密情报送到了组织手中。

李先念看着手中的这些军事情报,听着于非的汇报,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能够送出的最后一批军事情报了。而那些隐蔽战线上的老战士以及牺牲家属也成为了他一生的牵挂。

1982年9月11日,萧明华的骨灰被送回大陆,安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萧明华追悼会上,朱芳春(于非)不顾家人劝阻,拖着虚弱的病体坚持参加了追悼会。亲自赶来送别曾与自己并肩作战的老战友。

萧明华的牺牲不仅是地下党组织的损失,而且也给其家人带来了终生的悲痛。她的嫂子每次提起她时,总忍不住泪流满面。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周刊》、中外文摘2015年9期、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4年9期、新华网

0 阅读:2
百年人物志

百年人物志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历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