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饕餮:上古凶兽怎么只剩一个头?还从青铜器藏到人民币上了?

一笑墨知 2024-06-22 22:02:25

一笑在介绍商周青铜器时,常提到青铜器上常见的纹样有饕餮纹。

那么,何为饕餮呢?

饕餮[tāo tiè],别名老饕、狍鸮[páo xiāo], 外形为羊身人面,虎齿人爪,眼睛与耳朵都长在腋下,是上古四大凶兽之一。张艺谋拍的《长城》一片中,就根据现代动物和西方魔幻的特点,结合这一描述,创造出了迄今最具象的饕餮造型。

饕餮最大的特点就是贪吃。

根据先秦古籍《神异经》中《西南荒经》的记载:

“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

意思是说:在西南有一种人,身上多毛,头上戴着野猪头作为装饰,像狼一样贪婪凶恶,平时不吃五谷,而是恃强凌弱抢东西,但他们又害怕更强者,只会袭击落单的人,他们的名字就叫饕餮。

但在《神异经·西荒经》中又有另一条记载:

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这里又说饕餮是身子像牛,脸像人,眼睛长在腋下,吃人的野兽。

这是自相矛盾吗?

也未必。

估计是先有饕餮这种野兽,然后有个人类种族就把饕餮作为称号或图腾,所以共用一个名字了。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

“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据晋代郭璞注解,此处“狍鸮”即饕餮。

《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

在《左传·注》中做了更详细的说明:

“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后来人们就根据好吃贪财这个特点,把饕餮传说成它把自己的身体都吃光了,变成了有头无身的怪物。

所以我们现在还把丰盛的美食叫做“饕餮大餐”,把吃货叫做“饕餮族”,把美食家称为“老饕”。

良渚文化玉器——玉雕饕餮覆面

饕餮的形象最早出现在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在商周的青铜器尤其是鼎上“发扬光大”。

在商周,鼎已经由厨具转为祭祀用品了,把饕餮放在鼎上大约有两种作用:一是吞食鬼魅妖邪,二是“戒之在贪”——反正不是无缘无故的弄上去的,也不是纯为好看或营造威严。

而且饕餮纹一般就是一个兽面形,有两只圆瞪瞪的眼睛,一个大鼻头以及一对牛角——这就是对应饕餮有头无身的传说。

反正不管怎么变形,只要商周的器物(尤其是青铜器)有以上3个特征的纯兽头(无身),大多数就是饕餮了,商周以后的就说不准了。

除了商周青铜器,我们现在最常见的饕餮纹就是在第五套人民币20元币的正面,“中国人民银行”和“20”数字之间的花纹——我不说估计你也没注意过吧?

饕餮纹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元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象征意义。它从遥远的商周时代走来,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在我们的文化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无论是在珍贵的青铜器上,还是在日常使用的货币中,饕餮纹都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故事。让我们珍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探索其中的奥秘,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

0 阅读:1
一笑墨知

一笑墨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