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在钱老逝世的第二天,北京城下起漫天大雪。
2007年,钱学森先生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对时代产生的影响,不是一两个奖杯和荣誉所能囊括的。钱老逝世后,国家为他举行了最高规格的国葬,三军仪仗队为他抬棺扶灵,就像当年迎接钱老,历经艰苦返回祖国一样,万千人民再次冒雪为他送行。
钱老当年是怎样突破美国的重重阻碍,返回中国的?他的归来,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一人能顶5个师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北京城内汇聚成了欢乐的海洋,在遥远的大洋彼岸,通过电视看着这一幕的,一位儒雅的学者,眼眶逐渐湿润了。
他就是钱学森,得知新中国已经成立的消息,他心潮澎湃,快步走向妻子蒋英,对她说道:“祖国新生,他需要我,等了这么久,我应该回去,为国效力了。”
五天后,是传统的中秋佳节,钱学森和其他十几名留学生一起庆祝,规划着抓紧时间返回祖国,但钱先生没想到,他的美好心愿往后拖了好几年,受了无数的苦难才得以达成。
钱学森在1935年开始,进入麻省理工航空系学习,他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世界级科学家冯·卡门。天资卓越又肯吃苦用功,钱学森很快成为冯·卡门的得意弟子,获得硕士学位后,成为美国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研究员。
在美国从事火箭导弹等尖端科技领域时,钱学森跟随老师,前往德国、瑞士进行考察。这段经历,为钱学森完善自己理论体系、借鉴世界先进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回到美国后,钱学森参与编撰,美国航天航空的发展报告,他在报告中论证了洲际导弹、载人火箭的理论,成为美国后期航天载人技术,打开了新思路。钱学森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但也因为这些成就,钱学森差点回不来中国。
考察归来后,钱学森首次,向自己的恩师冯·卡门提出了,想要回国建设的想法。面对自己心爱的学生,冯·卡门教授虽然很不舍,但还是表示了支持。
影视形象,钱学森与恩师冯·卡门
钱学森完成了自己的研究后,向当时来挽留自己的,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表示了婉拒。金布尔知道美国已经留不住这个人才,就马上给美国移民局和司法部发去了电报。就是这份电报,让美国开始担心钱学森回国的威胁,想方设法开始了对他的迫害。
金布尔在电报中称:“如果是我,我宁愿将这个家伙杀掉,也绝不会允许他离开美国,回中国去!他一个人就足以抵得上五个师!”
他的话引起了美国官方,对钱学森的关注,钱学森被严格监控起来,他回国的日程变得遥遥无期。
漫长的回国路1950年6月16日,美国军方对钱学森下达了,吊销他从事涉密研究许可证的通知。钱学森不能继续他的研究,他明白,这一切都是美国方面阻碍他回国的刁难,他只能妥协,签字后向研究院辞职。
9月6日,在洛杉矶家中休息的钱学森,被美国移民局的警员带走,美方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囚禁在洛杉矶的监狱,随后又进行了一次转移。
蒋英明白自己丈夫,为什么会从机密研究者,成为阶下囚,她找到钱学森的多名好友,联合加州理工学院,向美国警方求情。在经过缴纳高额保释金后,钱学森被释放。
钱学森在被软禁的15天里,遭受了非人的对待,体重直接锐减了15英镑,声线嘶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被保释的钱学森,并没有恢复自由,他和他的家人,一举一动,都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严密监视。不仅活动范围有限,就连每月的行程,都需要钱学森去联邦局报告。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久,得知钱学森只是因为想回到自己的国家,就受到这样的迫害。我国的领导人很是关心。
尽管周总理通过的外交部,多次向美方提出抗议,但奈何国力羸弱,加上在朝鲜战场上两国针锋相对,美国对我们的抗议与呼吁,都置若罔闻。
几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我国各方还是在为争取钱学森回国,而不断努力。钱学森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坚毅沉稳地默默抗争着,在他的房间里,永远摆着三个箱子,只要有机会,他随时可以起身回国。
朝鲜战争结束后的1954年4月,周总理前往日内瓦参加会议,朝鲜战争期间,我国俘虏了不少,美军的王牌飞行员与情报间谍。
美国政府一直想让我国政府,释放他们的“精英”,但他们扶植蒋政府,并不愿意承认我们政府的存在,于是委托英国的驻华大使杜威廉,向我国传达了他们想要回俘虏的要求。
这次美方的态度。让中国政府看到了接钱学森回国的契机。于是,以周总理为主的我国代表,再次提起了,要求美国释放,钱学森在内的中国留学生回国。
没想到,这样正当的要求,美国却一直在打太极。
美国的国务卿约翰逊,在经过几次谈判后,狡猾地表示,中国的留学生,根本就不想回中国,如果他们提出想回国,美国又怎么会不同意。
这样的要求简直就是强词夺理,钱学森早已被美国警方监视起来,连行动都不方便,更不可能将求救信号送回国。
周总理与谈判代表无奈,只能在国际上展开舆论战,要求交换两国人员,就在周总理为营救钱学森回国努力时,一封信带来了曙光。
那是一封辗转而来的钱学森的求助信,钱学森自知以自己的名义,没有机会向外界求助,只能将求助信写在香烟盒上,夹在妻子蒋英,给身在比利时的妹妹蒋华的信中,几经辗转才来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书通的手中。
陈书通曾经是钱学森的太老师,他在接到钱学森的信件时,立即来找周总理,周总理知道,接钱学森回国的时机到了。
钱学森与居里夫人的女儿海伦
周总理将这份铁证,交给了负责与美方谈判的,中国代表团秘书王炳南,在铁证之前,约翰逊哑口无言,只能向白宫请教。
白宫研究后认为,钱学森已经被囚禁五年,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已经过时,就算回到中国,也不可能造出更先进的核武器,而那些,被抓在中国政府手中的美国飞行员,才是美国实打实的财富。如果中国愿意释放那些俘虏,就让钱学森回去也无妨。
新中国的铸剑人1955年8月4日,美国移民规划局向钱学森发去,允许他随时离境的通知,9月17日,钱学森一家登上了归国的游轮。
为了保障钱学森能够顺利回国,外交部还钱学森父亲的名义给他发电报,提醒他无论如何沿途不要下船,就连蒋英在船上都与儿子钱永刚商量好,如果有突发情况,两人必须马上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钱学森。
钱学森一家回国影像
在经历了漫长的航行后,钱学森一家,终于在1955年的10月28日抵达了北京。看着天安门广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钱学森热泪盈眶。
五年的软禁与非人对待,如今都熬过来了,钱学森回到祖国无比激动,异国他乡的屈辱和自己国家的温暖,天差地别,钱学森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钱学森与毛主席在一起
祖国在航天领域一片空白,在经历了短暂的休息后,钱学森决定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打破科技桎梏。
但我国没有核武器研究技术,就连可用的人才都极为短缺。钱学森在错愕之后,直接开设了一个学习班,撰写了一系列的航天科技书籍,为无数的学子带去了航天知识、核武器知识的启蒙。没有人才我们就教一批人才出来,没有计算机,我们就用算盘打出来。
数万知识分子投身到大漠里,就连钱老都隐姓埋名,专心研制中国的第一枚火箭,第一个导弹。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就爆炸成功,三年后又研制出氢弹,没几年东方红卫星也成功升空。
中国有了钱老,核武器和航天领域的成就,直接进步了几十年,新中国终于挺起了腰杆子,有了引以为傲的大国重器,如愿拿回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被人们尊称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先生对国家的贡献,一生的成就是无人可比的。
但钱学森却很反对被叫做“之父”,他说:“叫我导弹之父是不科学的,导弹不是我一个人造出来的,是千百万的同胞协力才搞出来的,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和大家一样,都是党领导下的负责科研工程的一粒小芝麻。”
钱老一生清贫,他常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国家没钱,不要把钱浪费在我的身上,应该拿去建设祖国才对。”
他拒绝了政府安排的豪宅,只住在北京的一个小院子里,如果不是门口站着警卫,看上去和普通的民房,没有什么区别。就连屋里的家具,都因为长时间的使用,有些陈旧。
在戈壁滩上工作的钱学森
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一个接一个成功了,但钱老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了,就算被他所热爱的党,强制休息,他还是闲不住地在草纸上画图。
2009年10月31日上午,日夜操劳的钱老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98岁。
英雄逝世,三军抬棺钱学森逝世当天,家中就布置了简单的灵堂,按照钱老生前的叮嘱,身后事一切从简。但他的贡献和事迹,注定会有大量人的关注。
钱老的儿子钱永刚先生表示,“我没想到父亲会突然离世,我们积累多年的看护经验,用不上了。”
“我们也没想到,会惊动这么多人来吊唁父亲,我很感动大家对父亲的关心和怀念。”
钱学森先生的贡献,如果细细说来,必定是长篇大论,但精辟些说,还是2007年的感动中国评语:“国为重,家为轻”,在他生命的随后一刻,还在电脑上处理邮件,但那封家人的消息他看都没看。
“科学重,名利轻”,他在美国学习,不为高额的薪水奖金,只为了先进的知识。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这句话说来容易,实践起来却很困难,舍弃诱人的条件,放弃个人的得失,全心全意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是整个中国民族学子的榜样。
“5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短短几个字,道尽了钱老的艰难,与对中国崛起做出的贡献。
这位全民敬重的伟大科学家逝世后,大家自发来到钱老的家里悼念。
国家为钱老先生举行了国葬,在八宝山为钱老,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钱老以国企为被,鲜花做枕头,安详肃穆。
仪式结束时,一直等待在外的三军仪仗队,为钱老的棺木,盖上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由战士们抬棺扶灵,身后、沿途,数十万的群众自发为先生送行。
这样规格和待遇的葬礼,在新中国成立后还是首例,他值得这样的尊重。
钱老逝世后北京城天降大雪,钱老波澜壮阔、功勋卓著的一生落幕了。
几年后,连钱老的儿子钱永刚也退休了,钱老一家都在为祖国的发展与建设,奉献终身。虽然身死,但钱老的贡献我们不会忘记,钱老的精神也会一直激励着我们,他留下的宝贵的知识,也是万千学子珍贵的财富。
钱老的一生,完整地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义,新中国在经历了近代,百年的屈辱之后,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爱国的人士,他们在经济、文化、军事、政治、日常建设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有了这些可爱的人的无私奉献,我们的祖国才能够新生、重建、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