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起,小红书就开始进击综艺赛道。
《我就要这样生活》、《我们一起推理吧》、《逃离城市计划》、《角落的夜晚》……小红书的自制微综艺大多时长较短,邀请站内KOL作为嘉宾,内容聚焦生活方式,颇具平台风格。
但可惜的是,这些节目不温不火,不管是站内热度还是站外热度,都难以和长视频平台出品的综艺抗衡,也让这类自制综艺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
不同以往,这次《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微综艺,在小红书站内掀起了极高的话题度,直接推动章小蕙直播间的热度断层第一。
依旧是微综艺的模式,聚焦女性美妆的内容,为何这档节目被看到了?
抚平打工人焦虑的职场综艺
《令人心动的Offer》《初入职场的我们》《跃上高阶职场》……过往的职场类综艺总是极为尖锐,懵懂卑微的“打工人”在短时间的实习考察中,需要突破层层挑战完成职业蜕变,最终逐梦心动offer,而为了增加内容的张力,职场类综艺也在不断加码职场压力。
分组竞争、通宵准备、加班熬夜的戏码让通往offer之路充满披荆斩棘的英雄色彩。
曾经观众是很欢迎这样的逆袭成功故事的,这类的职场综艺不仅给了年轻人勇敢攀爬的信心和希望,职场精英的处事态度和工作方式也极具借鉴意义,职场类综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打工宝典”。
但随着就业环境日渐严峻,“打工”不再是一个振奋人心的话题。毕业即失业、毁约应届生、996、大小休、35岁裁员危机……不管在哪个阶段,哪群人,最难就业季不断刷新,一年“颠”过一年。
“焦虑”才是当下职场打工人的普遍情绪。
打怪升级的职场爽文不再受人们欢迎,调侃职场上谁比谁更惨反而成为了解压新方式,甚至自媒体都单独开辟出了“失业博主”赛道。
可以说,当下的打工人太想要一个健康的职场氛围了。
这样的情绪使得《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在播出之后,迅速引起了无数打工人的共鸣。
“感到到流泪”、“真的被治愈”、“狠狠羡慕了”、“想去玫瑰编辑部打工了”……翻开节目的评论区,观众几乎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老板章小蕙领导风格的认同,以及对节目中呈现的工作氛围的向往。
《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成为了近几年难得的可以抚平打工人焦虑的职场综艺。
在冷眼看来,节目做对了两点。
一方面,老板转变了职场上位者的姿态。
以往的职场综艺里,老板是施压者和审判者,比如面试中咄咄逼人的追问,述职中一针见血的质疑,为了放大老板的专业性和实习生的懵懂纯真,老板与员工之间总是疏离的,职场环境也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而这次,老板章小蕙竟然反向给打工人提供情绪价值。
节目第一期员工的个人述职中,她称26岁刚毕业就进公司的常思洁为“还是个宝宝”,鼓励39岁的新人实习生大头“你是在一个非常好的年龄层”,甚至为从服装买手转行做内容编辑的段晨考虑开个买手店,让她淋漓尽致地发挥所长。
快62岁的章小蕙毫不吝啬地为年轻的女下属提供作为“过来人”和“上位者”的经验。这份经验并非是说教的、啰嗦的职场PUA,而是一句句“我也经历过”。
这让章小蕙这个人物饱满、丰富,且极富魅力。
另一方面,员工的故事线也在从自我突破转变为寻求自我实现。
不管是《令人心动的offer》里懵懂的应届毕业生,还是《跃上高阶职场》里面临职场转型的“轻熟”职场人,以往的职场综艺总是将成长等价为职业上的突破和升级。
而《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则在自我突破的基础之上,洞察到了员工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39岁未婚未育,辞掉9年美妆记者工作的新员工大头在向老板章小蕙述职的时候说“我想做以后在养老院最有谈资最有故事的人。”
而大学毕业就一直呆在玫瑰编辑部的常思洁则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大家都很强,我也很强,我也很想拿第一。”
作为职场妈妈的罗思佳则是坚持全勤化妆的职场ACE,面对职业和家庭这个绕不开的问题,她的回答是“我都要,幸福和美丽的模样,是我的选择。”
《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找到了职场综艺的全新故事和情绪表达。
节目不再只主打“竞争逻辑”,叙事框架给出了“爽文”之外的其他故事线,《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在告诉我们,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对手戏可以在互相间对自我实现的追求中呈现。
综艺的内容和商业总是互斥吗?
尽管节目的第一期如此亮眼,但可惜这份优势并没有延续到后面的故事中。
从节目第二期开始讲述“玫瑰是玫瑰”的选品和活动策划时,工作流程等真人秀的故事部分被大幅度的削弱,《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在每期短短30分钟内花了大量的篇幅展现了选品的结果,即罗列了大量的商业品牌,在眼花缭乱的品牌安利中推进对职场故事的讲述。
商业属性过强,且对内容没有增色,不仅难以立住第一期中亮眼的人物形象,还容易使观众产生反感情绪。品牌和直播的推介让后续的节目更像是一个宣传片,而非是一个动人的真人秀故事。
这就不得不聊到综艺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内容和商业总是互斥的吗?
当然不是。
在冷眼看来,综艺的内容和商业并不互斥,但与商业强结合的综艺,要找到合适的叙事逻辑。就像以直播为主题的综艺节目也要讲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成为选品直播过程的幕后记录。
比如《所有女生的Offer》就将直播带货和李佳琦IP结合地很好,节目抓住了李佳琦在谈判场上的魅力,并用定制化的综艺内容将这个特质不断强化。双十一大促之前,节目以纪实为风格,全方位地展示主播和商家深度谈判的过程,在一开始就能满足观众和受众的猎奇心理。
到底如何与品牌方博弈,能不能砍价成功,便成了这档节目最重要的故事线。
之前被“跪舔”的广告主,这次在李佳琦的砍价攻势面前,变成委屈巴巴的受气包,在一次次博弈中节节败退,实现最大程度的优惠让步,堪称“大型爽文”,而用户也在情绪上头中产生购买行为,完成从内容到商业的快速转化。
而比起直接卖货,“用综艺塑造个人IP,再用个人IP实现商业化”的路径,可能更适合《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
相较于《所有女生的Offer》,《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更有特色的是章小蕙和她的员工们,那重点就应该放在优秀女性一起工作的过程上面。
比如节目第二期常思洁、杨霜月、徐文雅在向章小蕙介绍她们以泰式SPA主题选品的玫瑰盒子时,强势挑战了章小蕙提出的“不能把同品牌的产品组合在一起”的不成文规则。
这一段就有很多的故事可讲,一开始组内对于这个主题和规则的争论,为了让章小蕙信服,她们去线下的体验,和品牌方一步步的确认和压价等等,都是节目可以延伸出的内容。
又像以妈妈为主题的玫瑰盒子选品提案,徐文雅听到主题刹那的落泪,大头一定要送妈妈一支口红的坚持,本身就有很多的情绪可以挖掘。
再如节目第四期罗思佳、段晨、大头为“半世纪爱用好物”直播主题准备时,对选品的盘点,对章小蕙历年经历和媒体采访的梳理,对背后化妆师的细节挖掘,在充分而扎实的准备过后将报告呈现在章小蕙面前,处处体现出女性敏感细致的工作能力。
但节目只是用三位员工坐在圆桌面前“拍大腿想点子”的场面来呈现,缺少动人的故事,让冷眼稍感遗憾。
虽然微综艺的篇幅有诸多限制,但正是因为短小才更应权衡哪些内容值得被更大篇幅呈现。
实际上,《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所聚焦的“女性+职场”的内容和温柔、平和、反焦虑的氛围也正是小红书直播所主打的调性。
从董洁、章小蕙、伊能静开始,小红书开始发掘电商直播,迫切地想要证明自身平台的商业化能力,同时又想保持住自身平台的内容特质,即不是单纯地卖货,而是在一场简单、治愈的直播聊天中,让用户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品。
《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作为这一理念的践行者,更应延伸符合这个调性的内容,而不是纯为一次选品、一场直播所做的幕后纪实。
在冷眼看来,李佳琦的《所有女生的Offer》是吸引观众更多关注选品下单,而《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则可以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塑造小红书直播的调性。
对于综艺来讲,不是讲了故事就不能带货,而是要讲准最适合这一批“货”的故事。
从卫视节目,到自制节目,再到平台短综,综艺的类型和形态越来越多元,商业化也从To B一步步走向To C,从《章小蕙的玫瑰编辑部》,我们看到了综艺更为多元的可能性。
当更多的品牌或平台开始做自制综艺时,既是证明了综艺内容本身的活力,也是为综艺创作者们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思考。
综艺既需要成为当下人们的“情绪快餐”,也需要寻找多方变现的出路,内容和商业永远不是互斥的,但在商业变现之前,优质内容永远是根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