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又屠榜了。
亚当·兰伯特作为袭榜歌手亮相第三期,按照规则,袭榜歌手不参与排名,如果袭榜成功,那么现有歌手中最后一名淘汰;如果袭榜失败,则本期歌手全员安全。歌手们票选出那英与亚当·兰伯特对决,五旬老太守国门的梗又一次成真了。
《歌手》直播当晚,微博文娱榜前十几乎全被《歌手》承包,#亚当 限时投票#更是直接空降热搜榜榜首,观众则强烈要求亚当加入首发阵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季《歌手》的大爆特爆与国外选手的加盟有直接关系。然而在全球大交流的背景下,海外面孔于国综而言并非全然陌生,而且国外艺人也确实需要综艺节目进一步打开知名度。今年有好几档节目都打出了“国际化交流”的旗号,但为什么唯有《歌手》做到了将海外艺人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当音综遇上老外在说如何打好海外选手这张牌之前,先来看看国综市场中的外国面孔们。
早年间《汉语桥》《快乐汉语》等节目均有外国选手的身影,这类节目的主旨是文化交流,它们的存在更像是制作给那些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看的节目。《非正式会谈》《世界青年说》等谈话类节目中,外国选手的妙语连珠与奇怪脑洞,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无论是以文化交流为主的前者,还是谈话辩论为看点的后者,外国人都是作为节目的唯一“主咖”出现,节目是围绕着他们来进行策划制作的。而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把海外歌手,丝滑嵌入当下的国综中。
因文化与语言隔阂,音综是与外国艺人融合度最高的综艺品类。像2020年的《创4》,在外界普遍觉得选秀已经无人可选的情况下,愣是靠着海外选手的出色表现,来了个逆风翻盘,讨论度力压当时隔壁桃厂的《青你3》。
今年《歌手》《乘风2024》以及《百分百出品》等音综,都请到了海外选手作为他山之石以攻玉。根据节目定位不同,选择的外国选手也有明显区别。
《百分百出品》走团体对抗路线,因此它请到的外国选手均为海外女团,且人气不算太高,勉强属于小有名气的类型。女团们的风格也较为统一,或青春靓丽、或酷感十足,而且受韩国流行音乐的影响较大。
《乘风2024》的海外选手,则不局限于歌手,只要稍有名气的艺人都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像这一季的泰国姐姐Mai,就属于对唱跳一窍不通,人家的本职工作是模特和演员。即使是“歌手”身份的海外姐姐,也不完全算实力派,像韩国姐姐Nicole,是优秀的唱跳爱豆但算不上优秀的歌手。
《歌手》的标签是“唱”,它在选择海外选手的时候,最注重的也是这个“唱”字。这一季的香缇莫和凡希亚,名气不大唱功不俗。袭馆歌手亚当,更是被誉为“地球上最能唱的男人之一”。
从实际的播出结果来看,毫无疑问《歌手》是将外国选手的效能发挥最大化的那一个。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放得更远一点会发现,《歌手》IP与海外选手之间,一直就是互相成就的双赢模式:海外选手为《歌手》带来更多话题,同时他们在这个舞台也有所得。
第一季《歌手》捧红了韩国选手郑淳元,这位桃李满天下的音乐教师,以帮帮唱的身份首次亮相歌手,助力黄妈黄绮珊,给中国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第三季郑淳元干脆以踢馆歌手身份加入,并拿下了那一季的季军。
第四季的韩国歌手黄致列,在《歌手》完播后陆续参与了《全员加速中第二季》《爸爸去哪儿第四季》的录制;《歌手2017》的哈萨克斯坦歌手迪玛希,录制结束后事业有了光速提升,远超其他哈萨克斯坦同侪;《歌手2018》,英国女歌手Jessie J拿下总冠军,姐高兴地在社交平台发了一个月自己来中国参赛的所感所闻。
弄清需求,双向奔赴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有外国选手的音综,为什么是《歌手》做到了双赢,把这份“外来和尚”的红利发挥到了最大。冷眼想以《歌手2024》作为例子,进行拆解分析。
先明确一件事:《歌手》的看点是什么?精彩的舞台与未知的悬念,因此一切都是为了这两点服务的。
同样都是外国选手与国人对垒,而且比赛结果都是老外占优势。为什么《百分百出品》与《歌手》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抛开节目体量、宣传力度,《歌手》做到了极致反转。
观众看音综是为了看什么?舞台固然重要,但那种竞技比赛带来的不确定性同样重要。当所有人都对结果有笃定预判时,一旦出现逆转,观众自然而然会去讨论“为什么结果和我想的不一样”“问题出在哪儿了”,讨论得多了,关注度也就跟着上来了。
《百分百》的海外女团虽然在国内也没多少知名度,但染色体女团属于nobody knows的预备役,正规军打预备役,这结果几乎是明摆着的,染色体女团被对手压着打。节目没有悬念,观众自然也没有关注和讨论的兴趣。
《歌手》则不同,虽然这期阵容公布时也被诟病单薄,但那姐的乐坛地位、资历和实力摆在那。观众预想的,这节目压根就是那英个人表演秀,谁料杀出来两个实力与台风均在线的外国选手,而且其中一个还是个00后。出道几十年的那姐屈居两位外国歌手之后,而且还紧张得浑身发抖,这是多么绝妙的传播话题。
建议张出品人如果还打算做类似节目,可以考虑在海外录制,这样就可以请到现役韩国女团与自家公司孩子对垒。这几年韩团水平下滑地厉害,来一场“下克上”很有可能节目直接爆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极致反转的场面一定要在节目一开播就上演,因为刚开播恰好是吸纳新观众的时候。如果放在后期才上演的话,也就没什么人会去关注了。
其次,是选择对的人。
就像前文说的,《歌手》是个强调“唱”的节目,舞台的完成度精彩与否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好商量。从节目每个歌手的reaction来看,无论香缇莫还是凡希亚都算不上性格特别有趣的那种,她们的节目效果比起自带喜剧人天赋的黄宣、那姐简直差太多,但这完全不影响她们在节目上的表现。因为对于《歌手》来说,她们的舞台完成度,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反观《乘风2024》,表面上它需求的是有唱跳能力或者说至少有强烈唱跳意愿的姐姐。但实际上,真人秀部分才是节目的重头戏。观众喜欢在真人秀中,去看姐姐们如何相处,所以唱跳能力好重要,但人有趣有梗更重要。
像Nicole是二代团中公认的全能ACE,韩国魔鬼导师裴允静盖章学舞超快的舞蹈机器,但这是个群像节目,舞台中能给她的镜头本就有限。Nicole性格属于迷糊慢热的类型,真人秀上又没给她多少展示空间。可惜了这位二代团ACE,在节目中几乎发挥不了多少作用。
冷眼认为,如果《乘风》想要像《歌手》一样把海外选手的势能发挥到最大,就一定不能遵循歌手的选人逻辑,而是要反其道行之。一是找大咖,像第三季的郑秀妍、第四季的小美,自带关注度与流量,反哺节目;二是找有综艺感的选手,像芝芙虽然中文也不咋样,但性格开朗,也敢说,这种文化碰撞带来的效果比较容易出圈。
再次,是冷眼说过很多次的,《歌手》的独特赛制。它能够不断引入新变量,让节目时刻保持刺激感。外国歌手也是需要外部刺激的,像前几季的外国歌手,都有过排名大滑落的至暗时刻,失败激发他们做出更好的舞台,前面我们说的《歌手》两个核心:舞台和悬念,又一次得到了加强。
最后,是《歌手》并不忌讳外国选手的成功。
很多节目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愿意或不能把冠军给予外国人,这既违反了竞技精神,观众也能感受到“一眼假”。《歌手》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至少节目播出至今三期,外国歌手还是呈现碾压局势,那英更是在袭榜赛中败给了亚当·兰伯特。
观众会觉得这样丢脸吗?不会。相反我们乐于看到国内的歌手们尝试着走出舒适区,去做出新的突破。这些突破无论成功或失败,又形成了新的话题,反哺着节目。
此外冷眼还想说一点,就是《歌手》对于海外选手的保护。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隔阂,很难短时间被抚平,很多时候海外选手说错话并非他们有恶意,而是文化壁垒造成的误解。面对这种情况,最佳的方式就是少说少错。
或许有人会觉得凡希亚和香缇莫的个人部分相较于其他歌手少,但冷眼认为这恰恰是一种保护。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说话做事都会被无限放大却又能带来极大流量的时代,保护嘉宾难能可贵。
据说这一次亚当决定来参加《歌手》,就是因为看到了Jessie J在完播后还对节目念念不忘。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嘉宾被真诚对待,对节目有好感——下一季敲人时更容易——节目总能找到最合适的参演者。
还是那句话,《歌手》的体量、投入度很难被复制,但它的操作思路是能够给其他节目启示。现在已经过了那个随便请个外国面孔,就能获得无数关注的时代。海外选手固然重要,但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更是要仔细琢磨的事情。不同的节目有不同的观众需求,也意味着海外选手的人选,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套进一个万能公式。
《歌手》的排名规则让人捉摸不透,但这种悬念也正是吸引观众的地方,让人期待不已
《歌手》的火爆程度简直让人目瞪口呆,亚当·兰伯特的出现更是给整个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