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眉有一间琴舍,名叫玄同。
琴舍不在幽篁里,不在闹市间,而是在虚拟空间中。
用时下流行的概念,阿眉说,这也算是建在元宇宙里的一间琴舍。
来来往往的琴友,素未谋面,却在赛博空间的短暂相遇里真心相对,听一首雅乐,打几句琴谱。
“玄同”两个字,来自《道德经》“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玄”代表境界,“同”代表和。
正如阿眉本人,你在大学的校园里见到她,她和普通的女大学生并无不同,是穿梭在教学楼间时髦的小姑娘,不露锋芒,但实际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又自有她的一份坚持。
「图片源自 Soul App SSR 玄同琴舍」
曾经有位古琴领域的前辈给琴舍题字,题的就是“玄之又玄才入妙,同而不同始成家。”这与玄同琴舍的初衷不谋而合——在古琴传承这件事情上,也讲究和而不同。一方面传承是基础,另一方面融会贯通才是同。
阿眉和两位同好都是旧相识。但他们岁数不大,小白 1996 年出生,小虎 1998 年生,阿眉自己今年也才 25 岁。他们都还是在校学生。现在,阿眉在中国人民大学读音乐学硕士,研究任务和课业很重,读文献,究脉络,寻问题……阿眉认真,在课业上花的功夫大。课余时间在网络上分享古琴,她也同样不含糊。
阿眉与人交流古琴的主要平台是 Soul,她加入Soul 897 天,一共发布了 837 个瞬间,平均下来几乎每天都发布一个。对于很多人来说,发布瞬间就是顺手的事,不难。但对于阿眉来说,这件事情恐怕不太一样。
看起来网络的空间比现实的书本更轻,但阿眉的分享字字都有篆刻的劲。因为他们对待古琴的态度,总有人评价说,这几位“严肃得不像这个岁数的年轻人”,又有几分像武侠小说里侠客的气度与风骨。
01
古琴是有灵魂的,
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爱上
阿眉第一次听古琴的时候并不喜欢,甚至觉得“挺难听的”。
那时阿眉 10 岁。在一场亲友间的聚会上,热心的乐器爱好者想把新学会的乐器弹给大家听。弹奏者正是阿眉妈妈的一个朋友。
这个时机对于阿眉来说,处处都不对。阿眉那时候已经学习过一段时间西洋乐器,整个人都在歌唱型的乐器的世界当中,音准绝对重要,技术永无止境。相较起来,古琴的声音自然就是怪怪的——音准不准,节奏奇怪。她很快地在心里拿出结论,这个乐器不好听。
「图片源自 Soul App SSR 玄同琴舍」
说起来有意思,对古琴的印象的改观也来自一次偶然的聆听。那已是两三年后,她得到了一盘古琴的磁带。
磁带是一位老先生录的。在阿眉居住的天津市,老先生在南开大学的社团里教学生们弹古琴,学生们将老先生的弹奏录了下来。阿眉的妈妈认识南开大学的老师,弄到一盘磁带带回了家。
乐器是一样的乐器,曲子是同一首曲子,但换一个人弹,音乐带来的感受会变得很不一样。所有拥有灵魂的乐器都有这样的特性。古琴也一样。
阿眉觉得,古琴从这位老先生手里弹出来,特别好听。得知老先生也收年纪更小的学生,阿眉便“立刻、马上跟着老先生学起了古琴”。
学习正式开始之后,阿眉见识了老先生的严肃与严格。有的学生会因为这样的学习要求而害怕、抗拒,或者因此觉得闷就很快放弃,阿眉不会。在接触古琴之前,阿眉学小提琴。小提琴学起来很难。四根琴弦,一根琴弓,再加上共鸣箱琴身,要在小提琴上发出丰满、动听的声音,需要一层又一层的基本功。
反复练习以巩固基本功,她熟悉这样的严厉。
但要说到为什么能够学下去,还是因为在学古琴时,她见到了一些别处领略不到的东西。
跟着老先生学古琴的时候,阿眉总是到得很早。2 点上课,她 1 点半就到教室了。在等待课程开始的时间里,她发现老先生会在学生们来教室之前把每一张古琴都擦一遍,一寸一寸,仔仔细细。
他的腿脚其实不好,但他每次都坚持这样做。
阿眉问老师,为什么这样做?老师告诉她,要尊敬手里的琴。
「图片源自 Soul App SSR 玄同琴舍」
在阿眉开始学琴时,老先生已经 70 岁了。他家在唐山,每次上课要自己负担费用从唐山到天津来,阿眉她们一共 4 个人学琴,学费是一节课五六十块钱。总共这么点,还是 4 个人均摊。老先生觉得学费只是表达一种态度,至于多少他完全不计较。
跟着这位老先生学习古琴的时间不长,但这段学习经历对阿眉非常重要。“就是因为老先生的人格魅力,学古琴这件事情才会在我那么小的时候坚持下来。”她说。
02
学古琴只要30天就能入门,
但进阶永无止境
在老先生之后,阿眉还遇到了几位对她很重要的老师。每一位都很奇妙,他们都是在古琴的世界里长出来的人。
阿眉学习古琴,入门很快。阿眉介绍说,比起西洋乐器,古琴的基本技法简单多了。一个人想要学会弹奏的方法并简单地理解曲子,在持续学习的情况下,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但是,如果要说古琴的进阶,那就是一个永无止尽的事情。在她后来拜师学艺的过程中,这件事情不断得到印证。
16 岁的时候,阿眉正式拜了师。
师父朗月是个出家人,住在北京。学堂在闹市之中,但清新雅静。
阿眉和朗月师父的师徒情谊一直延续到现在,玄同琴舍的名字,也是朗月师父给取的。
朗月师父不仅教授阿眉技法,更教授阿眉技法背后的那些东西。一首曲子不仅要能够弹,还要花心思理解。只是这一层功夫,一首曲子弹出来就会变得不一样。
每次上课,阿眉要往返天津与北京,那时学校里的课业也繁重了起来,但对阿眉来说,最难的地方不止是兼顾课业和琴艺。而是跟朗月师父学琴,必须一切重头开始。
朗月师父事先告诉阿眉,“要跟我学琴的话,你要当自己从来没有碰过古琴,以前学的所有全部作废才能重新开始。”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真正实践起来就变得很难。这需要她忘记之前学过的一切,克服心中的自满。
这就是所谓的不破不立。对于小孩来说,这个得靠悟性,也要靠苦功夫。总之,阿眉倾注心力做到了。但她没想到的是,这样的经历,到 19 岁时还要再来一次。
19岁那年,阿眉遇到了另一位老师——杨先生。杨先生把收学生当成一件大事。
她是中国比较早一批的出国留学生,出国学的就是音乐,回来之后也做音乐研究。杨先生天资过人,又有家学渊源。年轻的时候她曾教过别人古琴,但结婚之后,心思放在家庭上,虽然自己仍然在精进,但几十年未再教授古琴。
到了晚年,想要收一个学生,是想有人继承她在古琴上面的一生所学。
杨先生对要招收的学生有要求,其中有两个要求是必须的。第一个要求,这个孩子要读过古书,对史学有了解。第二个要求是这个学生古琴入门是从传统流派入门,而不是现在学院派的古琴学生。就因为这两点,她始终没有碰到合适的学生。
直到杨先生要修一把老琴,与琴行老板说起来她想招学生的心愿,老板觉得阿眉合适,就这么把阿眉介绍过去。
阿眉回忆说,实际上杨先生对她的条件不是百分百满意。阿眉觉得杨先生收下她做学生就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凑合着收了”。杨先生对阿眉的要求同朗月师父一样——把之前学的都忘记,从最基础的指法重新学习。16 岁的时候重头再来很难。到了 19 岁,重来不会更容易,只会更难。因为在这件事情上没有诀窍可言。某种意义上,它意味着要有双倍的心力和决心。
「图片源自 Soul App SSR 玄同琴舍」
杨先生教琴,教得很细。古琴弹奏讲究抑扬顿挫、取音用韵。比如一个上滑音,就能有七八种取音方式。这是古琴学习中特别繁琐的部分,很多老师在教琴的时候都不会去教这个,因为学生学起来费劲,用耳听得出差别已经很难,从“听到”再到“手上做到”更加难。
杨先生教学生,则会一点一点把这些都教到。阿眉说,印象最深的是弹奏《鸥鹭忘机》(古琴抒情小品,宋代刘志方所作,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著《神奇秘谱》,编者注),曲子中有一处要弹出叹息的声音。就这一声,阿眉跟着杨先生弹了将近两个小时,一直到她弹出来这个音,过了这个音的坎,杨先生才放阿眉走。
杨先生说,弹一首曲子不仅要知道耳音和指法,还要知道它能为一个人的心灵能带来什么。
要做到这一点,精进不在乐器的技法上,却要从人的心灵和修养中来。以前听别人说古琴不只是一件乐器,阿眉的心里毫无波动。直到见了杨先生,她才知道古琴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
「图片源自 Soul App SSR 玄同琴舍」
杨先生只教阿眉一个人,不收学费。古琴的世界里,老师们总是这样。就像阿眉最早的古琴老师,还有后来的朗月师父,学习古琴的时候,七八个学生一起学琴,朗月师父通通不收学费。
阿眉心中记挂着这些老师,她知道回报老师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心意。有时候,这份心意就意味像老师们一样把自己所学教给别人。把传承延续。
03
在虚拟空间里开一间琴舍,
静候知音
在课堂里见到来自各行各业的学生,在深山里见到用心做琴的匠人,在网络上也可以跟 Z 世代讨论“猱”的读音,古琴属于所有热爱音乐的人。
如今,阿眉也开始教琴,她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有老师、有公务员、有企业里的上班族、有私企老板,有工程师,有消防员,还有自己在建筑行业里带着工人做工的工头。“很多人觉得古琴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只有文人墨客才会喜欢古琴。”但阿眉在古琴的世界里看到的不是这样,只要有心喜欢它,谁都能够学古琴。
“都说古琴是文人乐器,文人指的不是身份,而是一个人的心。”他说。
阿眉认识一位姓陈的琴友,他是一位木匠。陈先生家在浙江金华。阿眉通过另一位琴友认识他。这位琴友姓史,见到陈先生做木器觉得他很有天赋,试着问他也许能做古琴。陈先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古琴,听到以后直说“这么高雅的东西,我哪会做。”
「图片源自 Soul App SSR 玄同琴舍」
陈先生住在一座山里,那里风光旖旎,是电视剧《陈情令》的拍摄地。他的家是一间小木屋。后来,陈先生真寻着这个没来由的建议做起了古琴。阿眉听陈先生说,在有这个念头之前,他从来没见过古琴,可是一拿到古琴就觉得心里亲切。真的做起琴来,好像以前就做过这个东西。他做出来的琴大家都说好,在圈子里变得小有名气。大家都说不出来陈先生做的琴哪里好,但琴身线条就是和别人做出来的不一样。看着他做的琴,好像琴会动。
这些事与人,都让阿眉感概。当初她和朋友三人建立玄同琴舍,就是想在网络上促成这样的机缘。
时间倒回到 897 天之前,到 Soul 建立主页之后,阿眉发布的第一个瞬间就是《琴学丛书》的摘抄,接下来就是一天天分享《琴学丛书》细读的心得。
《琴学丛书》是九嶷派古琴家杨宗稷花了20年编写的书籍,一共四十三卷,分《琴粹》、《琴话》、《琴谱》、《琴学随笔》、《琴余漫录》、《琴镜》等十五辑。其中既包含有关古琴的各种理论知识,还选录了各派琴谱三十二曲,每个谱子都加以旁注。这些书辑于 1911 年到 1931 年陆续成书,今天的人没有古琴常识和文言文基础,很难读懂。
阿眉想在网络上与大家分享这本书,她选择了 Soul 作为发布平台。Soul 曾经在 2019 年用户调研数据发布《Z世代社交报告》,报告显示,有 48.9%的 Z 世代用户对文史哲话题感兴趣,且这个类别与音乐、美食这两个类别位居话题榜前三,排在影视综艺、游戏、宠物、时尚、动漫、明星等话题之前。
但在真正发布之前,阿眉也拿不准有多少人愿意看。
阿眉只是按照自己觉得对的方式分享她觉得最有价值的信息——附上原文图片,列出细致解读,每一个瞬间都是认认真真考究之后的心得。她发布这些分享非常严谨,逐字逐句都是用心编撰过,引用到别人的体悟见解,她也都会注明资料出处。阿眉说:“1000 个人里面,如果有一个人因为这些分享为古琴驻足,未来他或许就是和我们一样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的人。”
Soul 平台上年轻人很多,有人说年轻人根本对这些老乐器不感兴趣,还有人说年轻人都喜欢碎片的东西,喜欢那些不用动脑筋的过眼云烟的快活。
但阿眉的线上琴舍,却反驳着那些关于年轻人的刻板偏见。
阿眉认真分享的古琴知识时常会引来关注者们更胜一筹的较真,举个例子,古琴里有一个指法——猱(指法为随声向徽下注摇得音。),就这个字的念法就引起大家展开了好几轮的考据与讨论。
“猱”这个字以前在康熙词典里有一个读音是 róu(音“柔”),但在最新的字典里这个字只保留了它作为名词时 náo(音“挠”)的读音。因为这个字在古书上的写法和我们现在不一样,看起来像是口字旁。所以又有人说,它和“吟哦”(音:yín é,意为有节奏地诵读,另,吟也是古琴中的一种指法,指法为所按之位,往来摇动。)这个词语有关。说猱这个字是词语“吟哦”讹传后出现的字。
针对这些说法,阿眉翻了很多古籍,连字帖、书帖也拿来翻。在 Soul 上,大家一来二回讨论了很久。
如果不是身处其中,阿眉也不会相信,这些平均年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会静下心来一起查资料、一起较真、一起探寻需要花时间理解与消化的知识。
04
谁说年轻人只爱赶流行?
看看他们醉心于古琴的样子
就是因为亲眼所见,阿眉知道并相信,付出热爱的年轻人,对待传统文化会比比她想象中更认真、考究。就如今年同 11 月的时候,Soul 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河南博物院一起做了一个“博物馆元计划——国风雅,遇知音”的活动,期间Soul 的年轻用户们和平台一起创造了不少好玩的创意。
他们不仅是参与进来,简直是醉心于此。
他们并不止于用专属合作贴纸给自己的照片换上国风“脸基尼”,有人学着翻译琴谱,有人入了裁制汉服的“坑”,还有人真的学起了制作古琴。
这些创造不仅在 Soul 得到诸多发自真心的鼓励和欣赏,还“破圈”到 Soul 平台之外。Soul 与河南博物馆华夏古乐团共同演绎的古乐版《夜空中最亮的星》被网友们自发传播,有人留言说“就像是古画里的人物在现代又复活了”。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这样的故事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不会发生在当下。但在年轻人汇聚的虚拟空间里,这样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着。
阿眉说,如果用城市作比,她觉得自己一直分享古琴心得的Soul就像她印象当中的重庆。她管重庆叫做 5D 城市,因为重庆有高低错落的城市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城市有它不一样的包容、多元与活力。Soul 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热闹的地方。“但是你知道吗?在热闹当中,这里也并不缺愿意安安静静沉下心来认真阅读文字、学习新东西的人。”
这是她最乐意看到的古琴交流氛围——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人们抱有好奇心,还能够在好奇心之中对别人的分享褒有尊重。
最初打算在社交网络上分享古琴内容时,阿眉也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师父朗月,朗月师父一点也不排斥她想在虚拟空间创建琴舍,与人分享古琴的想法。
不过,朗月师父提醒阿眉是不是应该对自己学生更严格一点。朗月师父说,阿眉教学生总是不够严格,不管是在现实世界里,还是在阿眉的赛博琴舍,阿眉总是轻言细语,和学生像朋友。朗月师父觉得,这样教不出学生来。
阿眉有自己的想法。她觉得学生只是从她这里知道古琴,她并不把自己当老师。“如果你真的想学一些特别深、特别精的东西,我的年龄还不足以带你走得更远,你要去访名师,拜高人。”阿眉说:“如果说先生她们是彼岸的话,我们就是桥梁。”
阿眉的硕士学业马上就要完成,在音乐的路上还有很多的路要走。阿眉说,她最终的愿望是像师父那样教授古琴,像她们一样纯粹地教授古琴,拜访更多的琴友,不以盈利的目的去传播古琴和古琴之上的知识。
她想做这些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她曾经被教给她知识的老师们那样纯粹认真地对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