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区别于西医的一点,就是有邪正的观念,善于研究邪正斗争的情况。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邪毒客气等实邪压制正气、正不抵邪的结果,故退邪则正气自复。
真正高明的中医就是想方设法帮助正气把侵入机体的病邪再排出体外。
《黄帝内经·素问》云:“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机体外感六淫邪气后,医者总是想办法让其还出体表。外邪初中时,邪在体表,可以一汗而解。
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成《伤寒杂病论》这部划时代的医学名著,书中八法兼备,其中汗法位居于八法之首,贯穿于《伤寒杂病论》的始终。全书有关汗法的条文多达140多条,其中汗法的方剂多达45首,在整本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仲景之汗法,适用之场景不出以下几类:
太阳表证类此类病证均有太阳在表之邪,因正气尤其是卫气与邪相争之状态划分为表虚、表实和表郁之证。
表虚证表言其病位,虚言其正气的状态。此证为风寒邪气侵袭肌表,在表之正气主要是卫气与邪相争,卫气处于弱势,腠理开合功能失调,致汗出,而邪乘机由肌腠而入。
其病机重点是卫外不固,营阴外泄。法当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方用桂枝汤:不固之卫阳不可直接补益而坚固。桂枝汤为治疗太阳中风之主方。
表实证由于与在表之邪相争,卫气处于病理性亢盛状态,郁闭于肌表,致使腠理闭塞,营阴随之郁滞,肺气亦随之失宣,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全身关节肌肉酸痛。
其病机重点是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失宣。法当辛温发汗,宣肺平喘。方用麻黄汤:属发汗峻剂,以辛温发散、祛风寒之邪。
麻黄汤为发汗散寒、解表逐邪之峻剂,是治疗太阳伤寒的主方。
太阳表郁轻证外感之后迁延日久,正邪对峙而正伤邪微,邪气久郁而不得汗出而致。根据病情的轻重,重者小发其汗,方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轻者微发其汗,方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太阳表证类病证均有邪气在表,因势利导故用汗法。邪随汗而排出,此汗必须是正常气化的生理产物,若汗出不如法,病亦不除。
中气是人体气化活动运转的枢纽,在发汗的气化过程中亦尤为重要。所谓“医家之药,首在中气”,故即使是太阳病表证,中焦亦是遣方过程中不可忽略的治病之枢纽。故仲景常用芍药、炙甘草、大枣顾护胃气。
表里同病类大青龙汤证素有蕴热或外感风寒,腠理闭塞或太阳伤寒表实证失治,汗出不解,导致表寒里热之证。
病机为素有蕴热者卫阳亦亢,或表实证卫阳郁闭而致内热,兼有表寒和里热。故用麻黄汤重用麻黄加石膏、生姜、大枣组成大青龙汤,外散风寒,内清郁热,表里双解。
小青龙汤证素有水饮停于心下,又有风寒外束。本证水饮内停阻滞气机,虽为无汗之太阳伤寒表实兼喘,但阴邪在里伤阳,升散之机尤为受到影响。
此时解表如用麻黄汤则过于峻猛,如用桂枝汤则略显迟滞,故合麻黄汤、桂枝汤去滋腻之大枣、降气之杏仁;易生姜为干姜,合细辛温化水饮;半夏燥湿化痰;五味子和芍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既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约诸药辛散温燥太过之弊。
桂枝新加汤证太阳病发汗太过致营气不足,不能濡养经脉而致体痛;过汗伤营亦伤卫阳,故此证为营气内虚兼太阳表虚之证。
治以益气和营,扶正发汗。方用桂枝汤加重芍药用量以增和营养血之功,加重生姜用量以通阳和中,更加人参益气生津。
表里同病类病证还包括桂枝二越婢一汤证属太阳伤寒表实兼轻微里热烦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属湿热内蕴兼太阳伤寒表实。治疗表里同病类病证的汗法用方,多为一方两法,两法并重,表里双解。
此证类里证各异,而针对表证无外乎麻黄、桂枝类方,汗法治药之关键在于结合里证判断表证类型。一般而言,里证为阳证、实证者,表证多为太阳表实;里证为阴证、虚证者,表证多为太阳表虚。遣方治药在顾及里证的同时,治疗表证仍以麻黄汤、桂枝汤为基础加减组合。
少阴感寒证此类病证包括麻黄附子细辛汤证和麻黄附子甘草汤证,两者病机同为少阴里虚,阳气衰弱,风寒直中,治疗时不可采用寻常之发汗法,治则以温经发汗。
麻黄附子细辛汤用治太阳、少阴两感之证,以始病之时正虚不甚者为宜。方中麻黄发汗以解太阳之表;附子扶阳以温少阴之里;细辛既能解在表之寒,又能散少阴之邪,与麻黄、附子配伍,兼有表里两治之功。
全方温少阴之经而发太阳之表,具有扶正祛邪、温经发汗之功效。麻黄附子甘草汤即麻黄附子细辛汤去细辛易甘草,用治太阳、少阴两感,病程稍长,正气较弱者。因本证邪轻势缓,故去细辛以防辛散太过,加甘草可益气和中,保护正气。全方既能发微汗,而又不伤少阴之正气。
非表证发汗作为一种祛邪外出的常用手段之一,在治疗除表证外的其他疾病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汗作为邪气外出的载体之一,也是人体阴阳平衡重建的标志之一。这一点在《伤寒论》中也有较好的体现。
杂病自汗出证桂枝汤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自汗出,其病变机理在于营卫不和。这里的自汗出而用桂枝汤意不在发汗祛邪,而在调和营卫。
少阳病少阳病缘于太阳内传或本经感邪,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胆火内郁,三焦失畅而发病。小柴胡汤作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功能和解少阳,调畅枢机。
服用该方后能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溅然而汗出解也”。是因为服用小柴胡汤可使少阳之邪疏解,枢机得畅,表里气机恢复正常,进而三焦功能亦复其常。
服药后邪气将祛,三焦与表里气机协调,正气充足,津液敷布正常,故能作汗驱邪外出。即便正气稍显不足,但得药力之助,也可奋力作汗以抗邪外出,而见“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亦即后人所谓“战汗”也。小柴胡汤通过调畅枢机而作汗以祛邪外出,是非解表剂发汗的典型代表之一。
正如刘渡舟教授所言:“发汗为治表病之法,对风寒湿三气为病是一种先决之条件。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发汗之法并非只治表证,而且也能治疗脏腑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