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志康康的文章

六经的胃气保卫战

六经的胃气保卫战

中医有言“人以胃气为根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古今医统》一书认为:“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感为法,中顾盼脾

治汗,中医水平的试金石

治汗,中医水平的试金石

中医临证中,常见汗证,辨治病机可谓错综复杂。对汗证的治疗,可说是最能反映中医临床辩治疗水平和功力的。如果碰上自汗、盗汗只

最令人敬畏的中药——升麻篇

最令人敬畏的中药——升麻篇

世人皆知升麻性升提,被广泛应用于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方中,却忽视其解毒之功。这种认识影响了后世的许多医家。事实上,升麻具

“非升

“非升"与“升”,此事自古难知!

医家对升麻功效的认识有一个古今演变的过程,而在演变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对立面,甚至可以用从“消防员”到“纵火犯”的蜕变来比喻

心肾水火大论

心肾水火大论

《格致余论》曰:“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交通心肾一说,源于

合方——经方的“有制之师”

合方——经方的“有制之师”

经方合方,顾名思义,就是将两首或者两首以上的经方相合为用。它是由两首已知方剂相合而构成的新方剂,又可以理解为方剂加减变化

中医“输液”之大法——救阴

中医“输液”之大法——救阴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热病……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后世医家奉为圭桌,二百多年来指导着温病的治疗,并不

什么是玄之又玄的中医!

什么是玄之又玄的中医!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乃南北朝医学家陶弘景所著,其与《伤寒杂病论》共同继承于《汤液经法》。此书自于

心肾相交的法则

心肾相交的法则

心火降、肾水升是阴阳平衡的前提,那么心肾上下直线相交还是弧形相交? 心气之降的背后是否紧跟着肾气之升? 心肾相交是交替不

中医,唯升降二字而已

中医,唯升降二字而已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善言气者,必彰于物”。明代医家张介宾在《类经附翼·医易义》一书中有言:“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

中医的精髓

中医的精髓

中医的智慧究竟是怎样的?我们仅从中医的类象可比观来看看。类象可比的意思是:不同的事物如果外在的征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色泽、

善用小柴胡,中医思过半矣

善用小柴胡,中医思过半矣

小柴胡汤为临床常用常新的千古名方,其义奥,其理深,其用巧,其效神。历代医家探究其精粹,阐发其幽微,采撷其硕果,光大其内涵

举重若轻,杂病用风药的奥秘

举重若轻,杂病用风药的奥秘

徐大椿说过:“风之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风能胜湿,故有燥性;风性轻扬,故又具有升阳举陷的作用;其气轻味薄,具有发散之性

“热病重舌,杂病重脉”的深度解读

“热病重舌,杂病重脉”的深度解读

在中医诊断上,热病重舌,杂病重脉,这话的确是经验之谈。因为热病过程较短,变化却很快,在舌苔上能够及时得到反映。例如邪热从

天人合一,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人与天地相参也!”“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哲学命题,也是中医临证的指导思想之一。“天人合一”思想中,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