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中医告诉我:“中医强调“治病求本”,可是我们现在治的都是症状。看到热就去退烧,看到咳嗽就去止咳”。
昨天有患者来,说发高烧后找西医一看,马上就给退烧,一退烧就开始咳嗽,第二天第三天又去看,一查成肺炎了,这是为什么?
发烧后一退烧就成了肺炎,我说你继续治吧,你再输抗生素,肺炎也会好,但是你将来肾会有毛病。你将来会得一个腰腿疼啊关节炎啊这些病。
这些病,都是你原来治上边时候留下的。治上边的时候,上边的病虽然好了,后面的病都会得,都是这些误治造成的。
我们现在百分之九十的患者,都是坏病和变症,都是由于这些外感,一年四季的外感没治好,还不能说没治好,说没治好人家症状消失了,症状消除后,患者认为就是好了,其实是这个证跑到里面去了。

中医内经里怎么讲呢,善治者先治皮毛,高明医生都是治皮毛。
治皮毛治哪里?治上焦,这部分都是皮毛,你到治五脏六腑,到这儿就半生半死了,所以我们首先要把皮毛治好。如果皮毛治不好,就会引起变症和坏病,伤寒论里不是讲了很多嘛。
伤寒论里面你看太阳篇,好多病都在太阳篇里边,好多方证都在太阳篇里,仲景就是告诉你,一定要在太阳这个部位把病邪彻底治了,这个善治者治太阳。
我们说的这个证不是症状的症,是言字旁那个证明的证。这个证跑到里面去了,怎么跑到里面去的?
你要知道我们人体抗病的原理是什么,当病邪侵害人体的时候,首先侵害的是太阳。寒邪为阴邪,最易耗伤阳气。太阳经易被风寒邪气所伤,致使表阳被骇。
一侵犯太阳,我们元阳的热气就会出来,在太阳上抗邪,这时出现的一个现象,就叫做发烧。阳气往上升,来抗表寒,抗外邪,导致在体表位置正邪分争。
如果出现太阳表症的时候,人体里面,少阴里面元气就会出来抗邪,抗这个表邪。表邪力量很足,里面力量也很足,就表现出来一种发烧,发高烧实际上是一种象,当你摸脉的时候,如果脉浮而紧,你用少量的麻黄汤就能解决问题。

发烧的时候如果你退烧,如果你用现代的方法或者是西医,或者温病学派的,他一退这个烧就会用凉药,或者消炎清热解毒这类药,好了,阳气就被你打没了。
你会说了,仲景的麻黄汤能发汗,西医的退烧药也会发汗,不也是汗法吗?
那就错了,吃退烧药发的汗基本没起到“驱邪外出”的作用。你看桂枝汤方后,仲景强调“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西医的退烧药“邪随汗解”基本不可能。
为什么西医用了寒凉药,或者温病学派用了寒凉药,也能把发烧症状解除?因为这个热上来以后,它先用了收敛药,提前用了收敛药,外边的症状就没了,它就会往里边走,这就是若春无秋,若冬无夏!
就是说这个太阳还没有升到头,他就把它弄到秋天来了。所以就把病引到了太阴,太阴不就是脾和肺嘛,就引到了太阴。所以就出现了炎症,叫什么肺炎,所谓履霜坚冰至。
到肺炎以后,继续再用寒凉药再往下引,上面这个肺炎就没有了。它引到坚冰,坚冰跑到哪里了,跑到少阴去了,跑到下边来了,跑到肝肾,就是我们说的下焦。
肺炎好了没有?好了,不是肺炎好了,是咳嗽的症状没有了,病埋伏起来了。那么这个病埋伏到哪去了?叫潜伏,到下焦到少阴,到肾、到肝。
下焦患病它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为到阴,阴就是不显,显现不出来,在这里它就酝酿。
酝酿什么?比方说将来你患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都是从这来的。高血压、心血管病,关节炎,腰腿疼,什么血液病,什么肾病都是从这来。一个是表邪未尽,一个是病邪传里导致的。
这个大家一定要明白,现在所有我们看到的这些病,都是由于误治,从表给治到里面来的。病不会平白无故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没有无缘无故的就得这样的病。都是从上边引下来的,引下来以后呢,上边的症状就没有了,症状没有了我们的患者就认为是病好了。
其实作为一个医生,你要弄明白,治病并不是治症状!
所以,中医说“治病求本”!

《素问·缪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也,比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舍于孙脉,留而不去舍于络脉,留而不去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胃肠,阴阳俱感,五脏乃伤。必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
说明了邪气由浅表层次进入深层次的运动变化规律。《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邪入于阴经,则其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于府。”即论述了邪气可由深层次向外透到浅表层次的机理。
张仲景提出六经病邪传变及辨证理论,认为外感病邪由表入里传变的基本形式可分为六个层次,即先太阳、阳明、少阳,而后太阴、少阴、厥阴。
治疗之得当与失误等因素影响着疾病的进退,实际上六经证的传变就是人体阴阳顺逆的转折。
总之,邪气首先侵犯肌表,邪正斗争,或邪气较甚,或素体正虚,或误治引邪深入,或护理不当,邪气不从外解,而深入于里。随着邪气由表入里,里证、阴证出现,表证消失,病证由表证转化为里证、三阴证,亦是疾病向纵深发展,病情加重的体现。
风寒外邪的失治误治导致表邪入里,病邪伏藏于脏腑而又疏于发散,诸变丛生,形成内伤杂病,每遇外感风寒便会诱发加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我们高明的医生的任务,就是排病,让病邪“由里出表”。邪从表入,还从表出。
内伤杂病夹杂风寒外邪者,亦当及时发表驱邪,因外邪常为诸多疾病缠绵难愈的主要因素。
病邪原本位于脏腑等在里层次,由于你治疗妥当,扶正抗邪,正气得到了加强,病气在体内呆不住了。邪气可由里透达于外。比如温热病变,内热亢盛,见高热、烦渴等症,继则汗出而热邪外解,脉静身凉,症状缓解。
由于阳气来复或者治疗得当,疾病由重到轻,病邪由里出表、由脏还腑的传经,这是疾病好转的迹象。
病邪由里出表,说明邪气退有出路,随着浅表症状的出现,使部分邪气从肌表外解,病情随之减轻。
正如仲景所言“诸有水者......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皮水,其脉亦浮......当发其汗”,仲景遵循《内经》“开鬼门”的治法,采用辛温解表法治疗在表在上的水肿,为后世治疗典范。
清代名医喻嘉言也是其中翘楚,他治疗痢疾初期兼有表证,运用人参败毒散疏散表邪、使内陷之邪气从表而出,称为“逆流挽舟”,成为从表治疗下利的重要方法。
李可老中医认为,凡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重病、顽症、痼疾等,必有六淫外邪深伏!他在治疗多例长期不愈的心衰病人,在对症的方药中加入辛温的麻黄、细辛解表发汗、开提肺气,可取得满意疗效。
纵观古今大医家,都会想方设法来开泄肌腠、逐邪外出,从而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和内伤杂病。
哦俩
好文章![点赞][点赞]
中医上千亿次药量还不知何写教人写药量
你自己都认可还远得很那你宣传个什么.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中医這点做到啦。能天天出來宣传大家要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算不算变态呢,这点中医还是做到啦。你要是说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是不对,那他们就会说你不爱国,汉奸等等。这点中医们也做到啦。(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
wQ 回复 04-19 21:07
[敲打][敲打][敲打]
警警惕五筒小小心两索
@:“杠精型”的女人,它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打败它的老公”,~?[呲牙笑][呲牙笑]
警警惕五筒小小心两索
@:为什么“杠精型”的女人,不能娶?~~事实上,它在日常生活中“不咋的”,它一辈子的愿就是“打败它老公”?娶了这种女人,不但在工作中受困,而且回到家里,还继续和它的老战斗,南外夹没,搞到精神“疲惫”,~?[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