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家公司氢能业务披露了!
如蓉氢燃料
2025-04-01 04:50:32
氢能业务发展情况备受关注,本文梳理出5家增长企业,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总体看来,这些企业把握以下四大核心要素:
1、技术突破与场景适配。如斗山通过多技术路线(PAFC/SOFC/PEMFC)满足发电、移动设备需求,中石化依托规模化加氢站网络实现局部盈利。
2、高附加值产品聚焦。如京城机电剥离低效业务,专注四型储氢瓶、液氢储运设备,以技术壁垒提升毛利。
3、政策与产业链协同。如佛燃能源借力示范项目(如SOFC热电联供)和区域氢能政策,中石化整合“氢走廊”覆盖城市群,降低商业化成本。
4、海外市场拓展。如斗山进军中美数据中心市场,科威尔测试设备获海外订单,对冲国内竞争压力。
企业详情如下:
韩国斗山氢燃料电池业绩同比增长100%
斗山燃料电池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2024年销售业绩4,118亿韩元(约合20.4亿人民币),同比增加58%。其中,氢燃料电池发电装备销售业绩为2,921亿韩元,同比增长100%。在韩国CHPS(一般氢能发电招标市场)中标127MW,市场占有率从2023年的62%提高至73%。
展望2025年,斗山燃料电池公司将进入中国、美国数据中心为主的高增长市场,同时通过SOFC电堆销售交付等进一步增加销售业绩。
斗山燃料电池公司是韩国领先的氢能技术企业,专注于燃料电池研发、生产与应用。氢能发电产品包括440kW、550kW级发电系统,适用于热电联供(CHP),综合效率达85%-90%,使用寿命超8万小时。移动设备产品包括氢燃料电池叉车、无人机及机器人系统等。技术涵盖磷酸燃料电池(PA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三大技术路线。
中石化加氢站开始盈利
中石化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07万亿元,利润为人民币489.4亿元。在2024业绩说明会上,中国石化副董事长、总裁赵东表示,2024年公司加氢站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在目前所经营加氢站中,部分负荷较高、毛利较好的加氢站可以盈利。
截至2024年底,中国石化已建成140余座加氢站,成为全球最大加氢站运营企业。在布局方面,中国石化初步打通了成渝万、京津唐、沪嘉甬、济青、汉宜和京沪等6条氢走廊,基本覆盖了“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其加氢站建设依托全国3万多座加油站的销售网络优势,按照“国家有布局、市场有需求、发展有效益、战略有协同”的发展原则进行布局。
佛燃能源氢能相关业务贡献重要增长极
近日,佛燃能源(002911.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5.89亿元,同比增长23.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3亿元,同比增长1.0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8.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81%。
分业务来看,供应链业务收入达158.48亿元,同比激增82.21%,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46.43%,成为公司增长的核心动力。而传统城燃业务收入146.68亿元,占比46.43%,保持稳定增长。
新能源业务板块上,佛燃能源积极拓展氢能、热能、光伏和冷热储能等新能源服务。2024年新能源业务(含氢能)收入5.47亿元,占总营收1.73%。
科技研发与装备制造业务方面,实现营收0.69 亿元,占总营收1.73%,同比大幅增长80.83%。主要包含SO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窑炉热工装备、管道检测与氢能装备等。2024 年该业务板块实现多项突破,其中氢能方面进展包括1 、已开展首期300kW 的SOFC 热电联供系统示范应用的建设工作;2、报告期内,公司共提供加氢服务超过 6400 车次,加氢量超过 6.8 万公斤;3、与阳光氢能签署能源装备战略合作协议,自研90MPa 隔膜压缩机已达量产标准等。
京城机电股份扭亏为盈
1月20日,京城机电股份(00187.HK)公告,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约人民币630万元到人民币750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据京城机电的公告显示,本次公司能够扭亏为盈,首先是公司对自身业务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核心业务与优势领域,加大了在这些领域的资源投入。其次,在气体储运业务中,京城机电聚焦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减少了低效益业务的占比,使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同时,京城机电加大了研发投入,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致力于开发更先进、更高效、更安全的产品。在储氢瓶领域,公司不断优化产品设计,采用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提高了储氢瓶的储氢密度和安全性。
除了经营层面的努力外,债务重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因素也对京城机电2024年的业绩产生了重要影响。京城机电积极与债权人进行沟通和协商,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成本。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公司的短期还款压力,改善了现金流状况,还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更稳定的财务环境。
此前,京城股份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显著的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气体储运板块和智能制造板块的市场拓展和技术创新。气体储运板块的营收同比增长显著,特别是四型瓶及系统收入同比增长695%。此外,低温储运产业也完成了首台套6立方带泵液氢储罐的验收和交付。
科威尔在手订单金额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2月28日,科威尔(688551.SH)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907.08万元。
2024年业绩承压主要源于传统业务竞争压力及费用端拖累,但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公司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新能源发电、电动车辆及氢能领域的产品布局。
目前氢能业务收入未在年报中单独列示,但2024年上半年报显示,其氢能业务实现了18.2%的收入增长,海外订单初步落地。结合2023年年报数据(2023年氢能业务占比21.17%,同比增长36.0%),氢能测试设备需求增长(如电解槽检测设备)及海外市场突破将提供重要支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