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一架F-35战斗机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埃尔森空军基地训练期间坠毁,飞行员成功逃生。而就在第二天,,美国太平洋西南航空公司一架载有64人的庞巴迪喷气式客机在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降落过程中,与一架载有3名军人的“黑鹰”直升机相撞后坠河,事故中无人生还。
短短2天的时间里,美军战机发生了2起事故,这传递给中国一个信息,那就是美军战斗力已经不行了。
F35坠落的原因是发动机,发动机问题可以说是F35诞生以来就存在的最大问题,谁也没有想到,美军会造出一个涵道比不大不小的奇葩出来。
普惠公司研制的F135-PW-100发动机堪称工业奇迹——单台推力达到19.5吨,相当于将4架波音737客机的动力浓缩在直径1.3米的金属圆筒中。但这种极致性能的代价,在F-35服役十年后逐渐显露其缺陷。首先就是可靠性的问题。
2017年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的油箱爆炸事故揭开了潘多拉魔盒。调查显示,发动机燃油管路的钛合金衬套在持续高温下发生晶界腐蚀,导致燃料泄漏。美国国防部测试与评估办公室(DOT&E)在2021年度报告中直言:“F135发动机的耐久性仅为设计指标的60%”。这意味着每架F-35需要额外增加35%的维护工时,而关键部件的更换周期从800小时骤减至500小时。
更致命的设计矛盾出现在动力系统的热管理上。当F-35开启隐身模式时,其机载冷却系统需要从发动机抽取超过400千瓦的功率,导致核心机温度飙升200℃。2020年日本航空自卫队F-35A坠海事故的最终报告指出,飞行员在遭遇发动机喘振后,座舱冷却系统突然失效,短短37秒内舱温升至70℃,直接导致飞行员意识丧失。
021年11月,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F-35B坠海事件震动全球。英国国防部耗时9个月的调查显示,发动机防雨盖未被移除导致进气量不足,但更深层的原因是F135发动机在垂直起降模式下高达96%的功率负荷。当发动机需要瞬间输出21500磅推力时,涡轮叶片承受的压力超过材料极限值的17%。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统计数据更触目惊心:2020-2023年间,F-35B的事故率是AV-8B“鹞式”战机的2.3倍,其中68%的故障源于动力系统。2023年4月加州米拉马航空站的发动机起火事故,直接暴露出F135发动机第6级压气机叶片的疲劳裂纹问题——这种本应在台架测试中发现的缺陷,却因当年赶工交付被刻意忽略。
而在发动机和其他问题的多重影响下,F35A的战备完好率从22年的65%急剧下跌到了23年的51%。也就是说美军服役的F35A能够出动的数量只有5成,美军一共服役了310架F35A,那这也意味着一旦发生军事冲突,美国能够出动的F35A大概只有155架。
F15C更惨,战备完好率甚至只剩下了33%,注意这些完好率数字还是高估了,因为按美国审计署的计算方法,表上只计算战机能完成任意一种战备任务的完好率,而不是能完成全部任务的完好率。
举例来说:F35A、B、C在2023年能执行全部战备任务的军机数量仅有36.4%、14.9%、19.2% 。
最尴尬的问题在于,根据五角大楼的文件,至今为止,F35的各种测试和演习都无法证明在应对同等对手或更先进对手的情况下如何生存。
F35 在设计时没有预料到今天主要对手的反隐形能力,在隐形能力失去的情况下,F35的防御能力令人担忧。
现在F35的战备完好率如此之低,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中美发生军事冲突,美空军能够出动的都不一定有解放军的歼20数量多。
而黑鹰直升机和客机相撞,则凸显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出事的UH-60黑鹰直升机 来自美国陆军第12航空营/12th AviationBattalion的B连/Bravo Company。
这个第12航空营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负责华盛顿地区的军事、政治要员运输--主要是国防部高官或国会议员。
而这样的一架直升机闯入客机飞行区域,居然没有空管提醒,而在事发之后,美国救援队因为嫌晚上水冷拒绝下水搜救,号称有潜水员但有没有不知道,水面上小艇划水划了一晚上,就愣生生等到白天直接宣布所有乘客全部死亡。
这次坠机,发生在世界上最严密控制和监控的空域之一,距离白宫和国会大厦仅英里。从里根机场的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广播中捕获到,而美军5342波托马克走廊配备的ASDE-X地面雷达系统,理论上连飞鸟群都能追踪,却在两架庞然大物接近至0.3海里时毫无预警。更吊诡的是,黑鹰直升机搭载的TCAS防撞系统全程静默——这套价值800万美元的设备,曾在阿富汗战场成功规避过塔利班火箭弹,如今却在首都空域瘫痪。
这都在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美军的腐朽和拉跨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美军的神话已经是过去时了,只不过现在还没有人敢去戳破这个泡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