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文化寻春

清茶闲坐吖 2025-03-28 08:38:55

扬州:穿越千年的文化寻春之旅

在华夏广袤的版图上,扬州宛如一颗温润的明珠,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它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将历史与自然巧妙融合,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绝美画卷,引领我们踏上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春之旅。

杜牧笔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的浪漫,姜夔词中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的哀愁,如两颗璀璨星辰,照亮了扬州文化的天空,共同铸就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基岩。漫步在二十四桥之上,仿佛能看到当年玉人吹箫的婀娜身姿,感受那弥漫在月色中的缱绻情思。而桥边的红芍药,历经岁月变迁,依然在每年的春日里静静绽放,诉说着无尽的惆怅。

鉴真大道的樱花雨中,乾隆六下江南留下的诗碑与八怪纪念馆的现代展厅,展开了一场震撼人心的世纪对话。法国年鉴学派布罗代尔的 “长时段” 理论,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印证。自然景观,宛如文明沉积的地质层,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当现代游客举起手机,镜头中五亭桥的倒影,不仅是光学成像的美妙瞬间,更是王士祯 “绿杨城郭是扬州” 的文化基因,在现代介质中的精彩显影。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扬州千年的文化记忆。

平山堂前,极目远眺长江的黄昏,松涛阵阵,仿佛能听到欧阳修与苏东坡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里,扬州的春色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视觉范畴,成为中国人安放精神原乡的镜厅。柳丝摇曳,搅碎的阳光落在漆器匠人的笔尖,幻化成点螺工艺的金屑,熠熠生辉;渗入评弹艺人的唱腔,化作《茉莉花》的婉转旋律,余音绕梁。“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般美妙的旋律,正是扬州文化的独特韵味。

或许,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诗人的天职是还乡”。当三月的细雨如丝如缕,浸润着东关街的青石板路,每一个踏过这里的身影,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朝圣。扬州,这座由运河涟漪书写历史的城市,宛如一位智慧的长者,在季节的轮回中,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以永不褪色的春意证明:真正的文明,如同那顽强生长的春芽,在岁月的磨砺中,不断生长出新的年轮,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在这场扬州的文化寻春之旅中,我们不仅领略了自然之美,更触摸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这座城市,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品味,去探寻它无尽的魅力。



0 阅读:0
清茶闲坐吖

清茶闲坐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