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与缅甸交界地带,果敢地区自古为中国领土,清末遭英国人强占。
因此,该地有大量华人华裔居住,彭家声便是其中之一。
彭家声晚年病榻上,告诫儿子彭德仁:“我一生三次起义皆败,总结经验,乃因一事之失,你须引以为戒。”
彭德仁接班后,立即纠正父亲提及的错事,果敢地区风貌焕然一新,迈入新时代。
彭家声所述的具体事件是什么呢?
【国军训练营优秀毕业生】
彭家声生于果敢,常被视为果敢人,但其祖籍实为四川会理县。
这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民的传统生活智慧,遇国内困境则逃往缅甸、泰国等地。尤其在清朝封建时代,人民生活极易陷入困境。
加之缅甸、泰国等地当时名义上仍属中国领土,故而迁徙至此亦无大碍。
彭家声的祖先迁徙至缅甸,具体哪一代先祖背井离乡已无从考证,去往缅甸的原因也不得而知,但这一事实确凿无疑。
彭家声出生时,其家族已在外迁缅甸后扎根,且数代与当地果敢土司联姻,此为明确事实。
彭家声之父彭积昌娶当地土司之女为妻。联姻是融入当地社会的实用手段,对家族而言,此乃最快捷的途径。
血脉所维系的社会联系远超当代人想象,其影响力极为深远。这种联系在人们的认知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容忽视。
彭家声身为长子,备受两家重视。他若能顺利继承父位,彭家与土司杨家的关系将更加牢固。
彭积昌极为重视培养彭家声,事实确如此。彭家能在当地立足,凭的是实力,他们对土司提供了充足的利益支持。
土司乃地方霸主,不会轻易与外来平民世家世代联姻。彭家稳固地位之根本,在于其掌握的军队。
至彭家声一代,彭家已拥武装,备受杨家瞩目。为让子承武装之权,彭积昌送子赴新城进修。
新城进修班是军事训练学校,由中国远征军军官创办。该校致力于提供军事培训,保持逻辑清晰的训练体系,以提升军官们的军事素养。
中国远征军是1941年国民党为联英抗日在缅甸派出的部队。三年中缅战中,国民党遣四十余万兵力,损失过半,余部多留缅未返。
部分人士加入土司部队任基层军官,另有部分人则创办军事训练学校,旨在向土司等领袖提供军事培训。
这些军官均为黄埔军校毕业生,其战术素养远超缅甸土司部队,犹如对其进行战术上的扶持。
彭家声在这样的学校里练就了杰出作战本领,为日后多次战斗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初次起义】
1948年,彭家声自训练学校毕业后,即返乡接管武装部队,日常负责练兵操练等事务。
军阀世家长子无需处理琐碎事务,其核心任务是加强家族武装训练,提升军队的专业与战斗力。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1959年,彭家声得展所长,因缅甸政府计划实施改革。
当前世界趋势聚焦于民族独立与现代化,缅甸政府旨在增强对地方的控制,以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土司家族遍布各地,导致国家长期分裂,力量难以集中。为解决此问题,缅甸政府出台政策,旨在缓和地取缔土司家族的世袭特权。
现存土司本届结束后不再续任,权力归还政府。你们可成立党派参选或操控议员,手段不限,但需遵循现代化法则。
土司们拒绝改变,坚持封建制度,欲传承手中权力。因此,土司与政府间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彭家声的联姻对象,土司杨振才的世袭权被撤销。杨振才并未反抗,或许他意识到此乃时代潮流,自身无力为之抗衡。
1962年,军政府领袖奈温推翻了此前的民选政府吴努。为解决土司问题,奈温采取了激进手段,即物理消灭。
他派遣军队捉拿土司家族成员。在仰光任职的杨振声闻讯速返果敢,立即组织兵力展开反抗。
杨振声1920年生,家中排行第三,为土司杨振才之弟。抗战时,随父杨文炳赴重庆觐见蒋介石,获亲切接见。
在蒋介石同意后,杨振声在重庆完成大学学业,毕业后即返回缅甸。
杨振声在家族继承权被剥夺后,凭借其良好教育成为外交部官员。经家族努力,他又进入联邦下议院,担任议员一职。
这是一个封建家族向现代政治家族转变的历程,但因奈温的强逼,他被迫返回果敢,发起起义。
彭家声因与杨家关系密切,且身为家族武装统帅,遂加入杨振声的革命军,发起人生首次起义。
人的初次尝试常显稚嫩,杨振声的起义迅速陷入困境。1965年,他向奈温投降,随后彭家声也停止了抵抗。
【八八事件】
投降后,杨振声前往法国,而彭家声留在果敢,他不得不继续与奈温政府进行协商谈判。
1967年,迷茫于斗争的彭家声投身缅共。因奈温政府对华人华裔歧视加剧,他再次领导果敢人民,发起了第二次起义。
此次战斗的敌方转为罗星汉带领的亲缅族武装,非政府军。双方随即展开了持久的游击战。
在军事训练营时,罗星汉与他为同学。毕业后,一人继承了家族事业,另一人则涉足非法种植业。
彭家声的部队不敌罗星汉部队,果敢民众在狠辣程度上也不及毒枭手下。经战斗后,彭家声撤入我国境内。
我国同情这位在异国维护华人华裔地位的游子,鉴于其缅共身份,对他进行了培训。
彭家声携中国培训的思想、军事技术及物资归国后,立即重组革命军为缅共东北军区,并针对罗星汉发起反攻。
这场战斗绵延二十余年,彭家声未获全胜,亦未使果敢沦于缅甸政府之手,但他眼见青年辈辈捐躯沙场,内心斗志逐渐消磨殆尽。
1989年,彭家声做出最悔决定,退出缅共。此举导致缅甸政府与果敢停战,双方得以弃武,回归正常生活。
缅甸政府承认果敢自治地位,但仍暗中策划活动。三年后,果敢发生政变,杨茂良夺取政权,彭家声遭驱逐。
1995年,彭家声重掌果敢控制权。尽管如此,缅甸当局依旧致力于将果敢纳入其管辖之下。
2009年8月7日,政府军强行进入果敢地区,要求全面检查武器修理厂。果敢军队明确拒绝了这一要求,认为其无理。
自治地区管理武器修理厂,当局无权干涉。次日,果敢地区突发难民潮,平民慌乱逃向中缅边境,引发重大混乱。
8月22日,缅甸当局宣布果敢武器修理厂违法,并将彭家声等人通缉。彭家声迅速响应,带领果敢军队发起其人生中的第三次起义。
他因年迈力衰,面对的敌人已非昔日孱弱政府军。果敢军队不敌当局,只能败退至我国境内。
我国遵循国际惯例,赋予他们难民身份,并接纳了至少七百人的加入。
八八事件后,彭家声放弃了果敢地区的统治权。
【结语】
晚年彭家声反思一生错误,觉悟1995年退出缅共、向缅甸政府屈服是最大失误。
此行等同与虎谋皮,把果敢人民命运寄托于缅甸政府仁慈上。他屡次叮嘱儿子彭德仁,切勿重蹈覆辙。
彭德仁上任后,积极与我国建立良好关系,致使果敢人民的生活现状得以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