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考试不及格的孩子,家长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体验?
刷到一个妈妈崩溃痛哭的吐槽视频,背后却牵出一大片不会学习熊娃父母的无奈。
拿着孩子44分的英语卷子,妈妈不禁悲从中来:
本想过年给老师送点礼,关照关照孩子学习,可这情况,让她感觉把房子送出去都没用了;
孩子刚出生时,她心中充满豪情,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后来觉得孩子只要上个大学就满意了,可孩子的学习状态一再降维打击打击她的信心,她觉得只要孩子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身体健康,也就好了;
现实的残酷性,并没有因为她降低要求而让她满足,如今的她只觉得,孩子只要不危害社会就够了;
与此同时,妈妈也对孩子的未来看开了,通透了:马路总得有人扫,猪总得有人养,活着就有希望……
为什么有些家长拼尽全力,孩子依旧成绩不好?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孩子缺少内在学习动力!
孩子的成长,如果只靠外力难以持久,就算别人托得再高,他不想改变也没用。
想要孩子自觉主动,懂得自我管理和安排,最重要是唤醒他的内在动力。
唯有自发的内驱力,才能真正让他不断向上、进步。
最失败的教育是:父母用蛮力,孩子没动力儿童教育家杨杰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男孩刚上一年级时,妈妈就每天盯着他写作业。
男孩觉得烦躁,做作业时,总是东摸摸西搞搞,妈妈不催他就不动。
时间久了,他就直接无视妈妈的催促,自顾自地跑一边玩。
本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完成的作业,他就是一拖再拖,妈妈气得只能动手,但越暴力,孩子越对着干,妈妈打他一下,他就还妈妈两下。
甚至,母子俩常常斗争一晚上,孩子就是只字未写。
心理学家李雪曾说:
“外驱力,也能驱动一个人,但它带来的感觉是较劲、痛苦和内耗。”
孩子一旦发现自己被监督,被催促,就会激发逆反心理。
孩子不配合,又会带来父母的吼叫、指责、打骂。
父母越是想要掌控,越是失控,最终彻底毁掉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没有内驱力,往往是父母陪写的过程,先把孩子写作业的胃口给败坏了。
唠叨催促,强化了孩子的拖拉行为。
指责训斥,加深了孩子学习的无力感。
粗暴打骂,摧毁了孩子的自尊自信。
当写作业等同于受刑,孩子就永远不可能自觉主动。
唤醒孩子内驱力,成长超乎你想象纪录片《中国少年故事》中,以优异的成绩跳过六年级,直接考入北京八中少年班的学霸陈思凝,就是一个自驱力十足的女孩。
每天放学之后,思凝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她还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了学习计划,每天的任务满满当当,从数学到英语,从体育到线上课程,有条不紊。
在谈及自己的教育时,思凝妈妈说:
“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是愿意学习的。但是父母投射了太多教育上的焦虑和期待,过分注重结果,慢慢地孩子就变得抗拒学习了。”
所以她基本不管女儿学习,而是营造宽松的环境,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良好的反馈,让女儿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正如教育家林格所说:“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无条件保护甚至捍卫孩子的主动性,而不是控制他。”
教育不是用力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孩子内心的一把火。
内驱力,才是一个孩子保持热情与成长的持久能力。
3点,养出内驱力爆棚的孩子1、改变身份,从“监工”变成顾问
《自驱型成长》一书指出: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就应该把自己看作是孩子的“咨询顾问”。
把儿子送进美国麻省理工的邓明扬妈妈,就曾是一个“监工”,喜欢盯着孩子,插手孩子的学习。
但发现这样不但自己着急上火,儿子还失去了兴趣后,她果断退出,成为了一个“顾问型”妈妈:
不干预,给自主权,只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建议和帮助;
不过问,不质疑,给信任,保护孩子在学习上的热情;
不焦虑,不施压,给支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没有了“外驱力”的强迫,“自驱力”自然会被唤醒,帮助孩子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2、放慢脚步,给予“正面反馈”
拿游戏举例,游戏生产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游戏中设置各种反馈。
比如,打死一只小怪有奖励,即便游戏失败,也会有各种激励,不断刺激孩子上瘾。
对应到学习,如果孩子遭遇到的总是挫折,是卡壳,孩子自然学不下去。
所以,放弃拖拉硬拽,减少唠叨、指责、否定,给孩子正面反馈,才能真正的助力孩子。
比如,孩子做的好时,及时表扬,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肯定努力,引导孩子思考改进的地方,明确努力的方向。
孩子无助受挫时,耐心倾听,鼓励前进,给孩子加油打气。
当努力被看见,价值被肯定,情绪被接纳,孩子自然内心丰盈,一往直前。
3、以身作则,做孩子前行的引路人
安徽理科状元董吉洋在分享自己的经验时,曾说了这么一个细节:
“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平日里,父母基本不管她的学习,但却做好了榜样,经常看书,经常学习,耳濡目染下,她也变得自觉自律。
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有内驱力,就不要紧盯孩子,而要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修炼自己,精进自己。
当父母的优秀了,孩子自会追随你的脚步,走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
作家梅拾樱接触过无数在孩子内驱力不足上有担心忧虑的父母,也见证过无数成功的案例。
在她看来,在关键时刻帮助孩子,给孩子创造相信自己能力的机会,就能让孩子真真切切地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好的力量。
整个过程叫精神崛起。
内驱力的点燃也是如此。
孩子的自主感(我是)、联结感(我有)、胜任感(我能)是前提,父母无条件的爱是关键。
给孩子一个温馨、包容、支持、理解、鼓励的生长环境,满足他的底层需求。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由、自信、自觉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完成独属自己的生命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