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善于把平凡的东西做的精致。菜肴简而不马虎,经济实惠,做工精良,是苏州人的特色。腊肉菜饭的原料看似简单,不起眼:米饭、腊肉、蔬菜,但样样讲究。水稻是江南地区刚刚长出来的一种新稻。它香甜,光滑,充满米香。江南有“小雪摘菜,大雪腌肉”的习俗。取三细三肥排骨,用粗盐、花椒反复搓揉。石板压好后,挂在太阳下晒至表面出油;至于青菜,是江南地区一种叶多茎少的霜冻“矮脚青”。小短腿又绿又肥,滑糯,吃起来越吃越香。
材料准备好后,将青菜去老叶,洗净,沥干,切碎,培根切成小方块。红白相间的东西,自带咸咸的香气,散落在案板上。炒锅放适量植物油,先将腊肉丁炒至生,再加入青菜一起翻炒,最后加入洗净的新米,撒少许盐拌匀,盖上锅盖开始炖白饭。最好在砖砌的农家炉子上用柴火炖咸肉和米饭。柴火的“噼啪”声帮助米饭吸收香气。冷却后,连麻雀都从树枝上掉下来,一颗颗吃掉米粒。 .外婆家在城郊,那里有一个特别的老灶。我不止一次看到奶奶用柴火做饭。老家有句谚语:“外婆家的炉子很香”。酒吧。耐心等待炉子里的木柴一点一点变成暗红色的热炭。
晚餐。迫不及待上了一碗,腊肉鲜红发亮,米粒吸收了腊肉的肥油和鲜盐,泛着一层金黄的光泽,比一般的白米还油腻。变成金黄色,原本清爽香甜的菜叶夹杂着熏肉的香气。放在桌上,趁热在米饭里放一勺刚煮好的猪油,搅拌均匀。随着刚出锅的温度,油融化到米饭中。这时,整碗米饭都在发光,看起来活泼香喷喷的。 ,就像是天生丽质,身材略显单薄,让人眼前一亮。在过去,在烧木柴的土炉上用大铁锅煮的腊肉和米饭会格外香糯。烧焦的金黄年糕用铁勺一个个挖出来,俗称“锅巴年糕”。孩子们总是很乐意把它当作零食吃。又脆又脆,越嚼越有嚼劲。次日,将剩菜饭煮成一锅咸肉菜粥,吃一碗,五脏俱热。其实,咸肉加菜饭本来就是一种“苦力饭”。很久以前去上海讨饭的江苏人,忙得连饭都吃不上,更别说闲钱了。几块腊肉,就一碗黄豆骨汤,吃起来很香。后来有钱人家会上一碗江南红烧肉配菜饭,拌着菜饭配上红汤和肉汁,更是美味。喝一口大骨汤或芥菜蛋花汤,也是江南独有的“别样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