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中,中国数字经济占GDP(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42.8%,数字经济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66.45%。
面对这一新型经济形态的袭来,每个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寻找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及业绩增长点?如果用低耗能、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企业该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向?
对于这些关键问题,本文选取了3个企业案例,从农业、制造业到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展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各种场景中具体的实施路径、方法与效果,以供更多的企业和政府组织借鉴和参考。
以下案例均摘自《激活:AI大潮下的新质生产力》一书:
《激活:AI大潮下的新质生产力》秦朔主编 袁璐著
百果园 ——“三步走”构建水果零售全产业链“数字体系”
早在2008年,百果园就已经在华南拥有了100多家店,并开始试水电商,向外采购ERP等办公、业务信息化系统,但真正开始全面线上化、数字化能力建设,并决心把企业全部经营活动完成数字化改造是在2015年。对于当时的百果园来说,想要在C段市场快速完成拓展,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原先的ERP系统,逻辑功能都是为解决线下业务信息处理而设计的,很难支撑来自线上的业务逻辑实现,也很难应对线上高并发业务的大流量计算需求冲击。
百果园管理层很快就做出了决策,要分信息化覆盖、在线化改造和全面数字化三个步骤,完成百果园全产业链的数字化体系搭建。
第一步:实现对百果园全产业链的信息化覆盖
这是第一步,也是基础工作,因为只有实现信息化覆盖,百果园的所有经营活动才能被记录和有数据积累,而有了这个前提,百果园才有进一步实现数字化改造以及数据化经营的可能。
信息化并非新的课题,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不过,因为百果园不是一家专注于连锁零售这一个切面的公司,而是打通了全产业链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重运营架构,需要信息化的业务、环节和角色都非常多,所以这看似简单的基础工作,依旧花了两年多的时间。
第二步:对所有业务进行在线化改造
到了2018年,百果园的全产业链信息化覆盖已经基本完成,于是开始推进第二步——对所有业务进行在线化改造。从这一步开始,徐永剑算是带领团队正式步入了探索的“无人区”。为了让这个进程更顺利,百果园与腾讯云建立合作,借助腾讯云的云计算能力以及产业数字化经验,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数字化系统和能力。但具体到水果产业的业务模型梳理与数字化建模,百果园就只能靠自己来完成,毕竟自己才是最懂生鲜产业的。
在线化改造与信息化覆盖的区别在于,信息化能达到的程度,仅限于对过往的功能模块、业务链条等在电子信息世界完成复刻,信息化软件之间是割裂的,分别在不同的场景下为业务提供价值。割裂的代价是整个产业链和组织相对固化,没有能力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快速迭代,它也就不能像互联网公司一样,灵活地实现业务创新甚至组织变阵。而这个弊端,对百果园的未来而言是个致命的缺陷。
在线化改造恰好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为了做好在线化改造,徐永剑重点布局两个系统的建设:一个是围绕零售板块的在线化系统,尽量将各个业务共性的部分完成整合,实现资源更聚焦和更高效利用;另一个则是跨系统的在线协同系统,让水果产业大量非标化的问题可以被个性化地解决。百果园给这个系统起名“雁阵”。
在前台,雁阵系统旨在实现任务化和场景化的连接,百果园各环节成员可以通过自定义视图,以事件为中心建立工作卡,实现个性化的任务布局。
在中台,雁阵系统通过帮助百果园创建场景服务入口,以微应用的方式,实现企业内业务的快速连接。
在后台,雁阵系统通过打通百果园的业务数据,实现人、设备和业务的产业连接,并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业务数据和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的跨平台沟通。
第三步:建立利用大数据指导经营决策的数智化能力
从2022年开始,百果园的数字化能力建设就全面进入了第三步,即全面的数字化转型,真正建立利用大数据指导经营决策的数智化能力。
不同于信息化覆盖和在线化改造,全面数字化不再是仅仅对业务流程和环节链条进行信息复刻,以及在线协同,而是基于数字化的能力,对现有的业务流程、产业链逻辑进行重塑,从而做到一些此前想做却做不到的事。
比如,围绕百果园的业务做数字化建模,以及根据这些数字化模型去构建新的流程体系。过去,百果园更多是靠企业文化牵引产业链各个环节尽量“快”,无法有效量化、精细化管理。
有了产销率的数字化模型,百果园就能根据各个节点反馈来的数据,监测“快”的具体速度,以及明确卡点产生的环节,同时根据卡点的数据反馈,实时、智能地提醒相关环节将管理动作落到实处、执行到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浔兴拉链—— “小单快反”推动的数字化升级:最下沉、最接地气的数字化如何做?
作为中国鞋服产业重镇,晋江的鞋服产业年产值近3000亿元。中国最大的拉链生产企业浔兴拉链就诞生于此,它每年生产十几亿条拉链,依靠几毛、几元的单价,实现了20多亿元的年销售额!
然后就是这样一条经历了近130年的演变的产品,被一个叫“小单快反”的模式彻底颠覆。对外界来说,“小单快反”可能只是个时间的变化,但对服装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来说,都意味着整个流程和体系的再造,浔兴拉链作为节点之一,早早地就开始面对这个难题了。
对工人来讲,原来的模式下,生产环节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在视觉上、操作上、质量检测上,都会比较简单。但是新的模式下,各种小单子对颜色、质量、设备的要求都不一样,颜色都可能有很多种,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要频繁更换模具、调整设备参数,难度和压力大大增加,管理上的质量管控难度也大大提高了。
这还只是一方面,“小单快反”模式下,交货时间也大大缩短了。目前,整个拉链行业的平均交付周期已经压缩到了7~10天,极致情况下3~5天,这中间包括采购备货、生产(一百多道工序)、仓储物流,任何一个环节的配合没做好,就可能无法响应客户需求,订单就会流失。
另一个典型问题是质量检测。拉链厂的质量检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现场检测,由质量人员做巡检、终检;另一部分则需要到实验室里面去检测产品的固性(耐性)跟碳性(韧性)。原来的模式下,靠人工去检验,根据客户订单去做固性、抗性或者化学检验的检测,还得去翻资料,因为有的标准涉及这几项参数,有些标准则要求达到那几项要求,普通人的大脑根本不可能记住那么多的检测标准。
这时候,数字化的介入就非常有必要。如何实现?拉链厂采取了最下沉、最笨的办法进行数字化升级,将每个环节都数字化。首先把全部标准进行数字建模,然后把里面所有的环节打通,涉及哪些标准、需要什么设备来做,全部数字化。
如此一来,每个送过来的检测样本,里面都有一个条码,只需要用机器扫一下,就会自动关联这个客户需要的检测标准,每一个检测环节、具体数值应该是多少,等等,检测人员在设备上都能看见,换句话说,哪怕他闭着眼睛输入都行。
同时,这套系统,还可以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比如,固性、抗性、化学环保等方面问题如果持续出现,可能是设备出现问题了,系统会提醒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设备检测,解决人工无法发现的问题,提高产品品质。
“未来很清晰,我们必须不断转向服务C端(消费者端)那样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模式。产品需求越来越细、订单越来越细,出货频率越来越快,交付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比如,动辄是T+3,今天下单,加个三天就要交货”,拉链厂负责人林宇说,传统的模式,无论是响应能力还是解决方案,根本不可能适应未来的情况,所以数字化需要持续迭代,“太多的东西要考虑数字化升级了,没有这些东西,根本无法匹配‘小单快跑’”。
李宁—— “线下及外部打通”与“三大功能”:“私域”最重要的是“消费者资产”
李宁公司 2023 年度财报显示,全年收入 275.9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与此同时,截至 2023 年底,李宁品牌(包含李宁核心品牌及李宁 YOUNG)常规店、旗舰店、中国李宁时尚店、工厂店、多品牌集合店的销售点为 7668 家,较 2022 年同期净增 65家。
经过 3 年时间,李宁也已完成高层级市场渠道拓展卡位布局目标,核心商业体进驻率提升至接近 90%,店铺形象升级同步加速,共新开、升级九代店超 230 家,进一步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2018 年,李宁进一步启动基于微信生态内的“私域”布局,通过加强公众号、小程序等品牌阵地的建设,搭建品牌新官网。李宁认为,品牌官网肩负着两重使命:一是通过直接有效地触达消费者,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二是基于互动勾勒出更加清晰立体的消费者画像,洞察其需求和喜好。在这两点上,基于微信生态的小程序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李宁将零售数字化拆解成了三个模块,线上的数字化营销、私域数字化运营以及经营体系数据化分析和数据化预测。站在最前端的,就是数字化营销和私域运营两个。实际上,过去几年,从平台电商到内容电商,几乎每一波数字化浪潮,李宁都在积极布局。那么,最终“私域”建设为何成了李宁数字化战略中的关键一环?
不同的私域所承载的使命是不一样的,对比下来,小程序的复杂度和延展性,以及腾讯整个公域流量所提供的触点,使其能承载更高的使命。。电商平台的公域流量,往往是以订单销售、商品教育为目标的,这就会让消费者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导致消费者有这方面的需求才会进入这个平台;相比之下,腾讯公域流量的包容度、丰富度会强很多。
这套看似差异不大的逻辑,在演进到“用户服务”环节,就会出现巨大的差别。打个比方来说,抖音也在做私域,但抖音是很难从别的平台获得公域转私域的流量的。小程序就不太一样,它既可能会有外部平台(例如知乎、小红书)上KOL(关键意见领袖)、KOC(关键意见消费者)带来的流量转化(直接从外部平台上跳转到小程序里面来),也会有地面门店的流量入口(线下流量与线上打通)。
这背后又涉及以下两个更核心的问题。
首先,第三方平台、线下门店进来的消费者需求,可能会非常多元,比如,他具有的可能是内容需求、服务需求,也可能是购买需求,这些需求本身在电商平台里面,显然是难以充分区分、满足的,但是小程序有足够的自由度,品牌商在规划小程序时,如果能有效地构建好生态体系,自然就能实现充分服务,进而构建起深耕(如品牌忠诚度)和转化(购买)。
其次,从人性角度来说,第三方平台和线下门店之所以会允许“流量跳转”发生,背后一定不能存在“直接利益冲突”,也就是“销售额、GMV到底归谁”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微信小程序上同样会好解决很多,这也意味着,它可以让“私域”用户非常友好、平滑地进行线下的联通和互动。为了做好“私域”,李宁集团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全渠道业务全部划到私域部门,与电商部门并行,负责人直接向CEO汇报”。在此基础上,将小程序私域运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公域流量从哪儿来?其次,消费者进入私域之后,企业怎么服务好他们?
“小程序不是单打独斗的阵地,它需要连同外围的公众号、服务号、门店的会员体系,以及其他平台的KOL、KOC等,做全方位的消费者引入。”
在从公域引流至私域沉淀的路径上,李宁集团采取了更加适合品牌的“先直购,后加粉”策略:通过广告投放,先吸引用户直接到小程序上购买,再让购买用户在小程序里关注公众号。相比常见的“先加粉,后直购”链路,这种链路能够帮助李宁精准地筛选出实际购买人群。
此外,李宁还利用微信的“社交裂变”优势,采用点亮券、砍价、拼团等玩法,激活全渠道新老用户,平均带动超过20%的用户参与,建立起滚雪球式的运营模式,为小程序带来稳定流量。借助社交裂变常态化运营,李宁成功培养了用户的社交分享习惯,并在此基础上推出线上CPS(每次销售成本)分成举措,极大地激活了用户社交关系链,带动小程序日均GMV提升30%。
总体而言,李宁并不会非常刻意地用利益点、折扣、优惠的钩子去引导用户来沉淀微信私域,而是用一些商品、品牌事件、会员服务去吸引消费者参与到私域场中。这也符合不为了GMV而做的底层逻辑。
用户进来之后,私域运营的服务是重要课题,也是考验品牌商、服务商内功的关键。李宁将“私域运营”功能归纳为三个维度:消费者互动服务、消费者教育以及消费者会员体系的召回与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