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择偶与进化论说
图:已授权或无版权纠纷
摘要:传统观念成家立业是人生必须,这无关乎经济和地区。传统观念下婚姻本身就具有男主外女主内传统内涵,而其在现代社会架构中变得不再适应。此外,男性责任已很沉重,女性也随教育和经济相对独立而减弱成家的底层驱动。因此,在老观念驱使下的相亲行为成为了限制年轻男女性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精神束缚之一,精神层面的契合和自然情感形成是年轻人寻求长期伴侣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社会学、心理学等简单解析年轻人拒绝相亲底层缘由。
最近,像成都、杭州等城市相亲角周末,热闹非凡,各类俊男靓女、行业精英以一种货架式方式展示在公园主干道上,等待对方的审视和挑选,其实走一看,真正来相亲的都是各路中介和各个优秀子女、剩男剩女的父母,中国父母从小操心子女学习、就业,现在正奔着为家族传宗接代的目标努力着。
然而,与父母、婚姻中介热火朝天的相互沟通情况相比,真正的“主角们”却很淡定,小李,90后独生女,国内985高校博士,某央企研发工程师,趁周末,她还计划着和朋友开车出去度周末。而这边,小张,90后独生子,国内某高校的大学讲师,借着周末没有课程安排,他准备继续深耕实验室,为后面的科研项目做着准备。
图1 周末热闹的相亲角,人声鼎沸
有些人或许很困惑,为何年轻人越来越不着急了?
那么,提供一些大数据:某社交平台联合上海大学社会学青年研究团队共同发布的《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部分00后和90后解决情感困惑的方案式在社交平台上寻求倾诉和支持,且热衷于“轻相亲”等新型方式且有助于发展出自然的情感。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当下年轻人会出现如此态度?
年轻人自我意识增强,与传统被贴标签配对式恋爱呈现割裂趋势:
(1)时代背景差异。
1.相亲是建立在成年人必须成家生育的观念基础之上的兜底策略。
现代社会,家庭高度原子化,亲属之间关联性早就没那么紧密,逢年过节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年轻人都没有相互走动的欲望,更何况年轻人和几乎不怎么联系的所谓长辈之间。
图2 传统观念驱使结婚成家是人生必须
经济越发达,生活节奏越快,经济压力越大,组建家庭已经成为一种消耗性行为而不是像以前是一种组团抵抗风险的策略。
2.对传统婚恋观的抵触。
随着近几十年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人的物质生活和受教育程度提高,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追求“爱情至上”,即双方能够在自然状态下产生感情,而不是经过传统的亲缘关系安排或社会规训下的不得已选择。
3.信息时代下的认识异性途径多样化。
由于社交媒体、婚恋网站等线上平台的发展,年轻人拥有了更多的社交途径,随之而来的线上交友和自由恋爱让线下传统相亲的婚恋方式显得不必要和打破了区域性限制。
综上,越是发达地区和城市,年轻人受教育程度往往越高,对人生目标定位、人生价值追求等都是个性化的,成家本身也是一种逐利行为,当成家收益小于投入时,便没有采取实际行动的价值。
(2)现实困境。
结婚成家对男性和女性都是一种潜在负担。男性成家意味着放弃兴趣、追求事业,女性成家意味着生育,意味着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养育后代,这伴随女性自我社会价值实现的折损。
图3 错配婚姻与己与子女都是灾难性的
从个体心理学角度来说,如果女性在家庭中角色、作用得不到丈夫的认可和尊重,便会破坏女性对子女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主动性,即引导子女产生社交兴趣和个体意识培养的困境。这也不利于后代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3)人生价值不同定义。
学生时代,成绩优劣可以区分就读学校的层次高低;大学,因为兴趣得不同要区分专业差异。进入社会,岗位也会因为个体能力、学历、背景等因人而异。
那么,为什么结婚成家就没有个体差异,就一定就适合每一个人呢?
答案是:当然不是。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个人的。同样地,结婚也是!
老一辈的人,没有足够视角和可能去看到人生的不同,她们眼里只有结婚成家这一条路,仅此而已。
图4 幸福婚姻合家欢,不幸婚姻毁三代
他们不看你是否有需求、是否符合现实情况,一味得强迫年轻人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这叫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和同理心。
归根到里就是他们自以为是和不知道什么叫作尊重。
写在最后
大家好!我是新任情感与心理学板块创作者择偶与进化论说,本人985高校博士,主攻脂代谢异常诱导的脂肪性肝病及其分子发病机制,业余时间主攻进化心理学,野生养成系择偶与进化心理学者。
本频道不定期更新关于择偶与博弈、进化心理学科普文章,感谢各路同行、朋友的捧场。如果喜欢,欢迎关注,不吝再点个赞、转发,这里的硬核内容值得您的等待。